沈国民
(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江苏无锡 214231)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科所托郭思乐教授在2001年的专著《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理念。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要求教育从控制生命转向激扬生命。当前课程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也已进入十字路口。随着核心素养成为课改主旋律,高中英语教师要真正领会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并在实际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内化核心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众所周知,核心素养提出了两大目标体系,即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这两大目标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提出的,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彰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旨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培养成健全的人。关键能力提出了两个具体目标,即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它构成了学生的学习之本。其中语言是学习对象,而学习能力是手段。必备品格包括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它彰显了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大写的有语言素养的人,这也充分凸显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可见,新一轮课改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高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并始终将人的发展作为语言学习和使用的终极目标。那么,当下高中英语课堂有哪些问题呢?
1.预习失灵,学生作业过重
毫无疑问,一节课从总体上来看分为三个部分,预习、上课和作业。然而,笔者发现,预习环节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起到为课堂暖身、热身的作用。预习要么走过场,任务少且质量轻,学生很容易完成;要么将预习作为一项作业,学生为了预习而预习,失去了为课堂蓄势的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课堂效率低是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无法在课堂上同化或顺应新知识,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其实,预习是一项开放型的学习任务,学生可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己的前认知,为文本的理解和构建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解读。预习也要照应教学目标,如果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则学生预习反而会降低教学效果。同样,对于作业来说,很多教师布置的作业题杂量多,和课上教学内容关系不大,造成学生“所做非所学”,这也起不到巩固学习的效果。
2.头重脚轻,课堂缺乏生成
以生为本的课堂主要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有何收获、有何发展,而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课堂应是学生的学堂,而不是教师的讲堂,但笔者发现,教师往往导入过度,也许是坚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授课中,很多老师借用多媒体,在导入阶段采用大量的声光电,造成喧宾得主,学生的阅读兴奋点被严重置前,到了自主、探究和合作阅读环节,则显得参与不足、生成不够,成果乏善可陈。其实,“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则是不精彩的课堂”(余文森,2007)。教师要将重心放在课堂生成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牵引学生不断成长。
3.语言冗杂,问题设计不合理
教师本人的教学语言至关重要,然而很多教师缺乏组织语言的艺术,口头禅、口头语过多,严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老师铺垫语过多,有的过渡语复杂,学生无法从教师的语言中收到明显的指令和信号。很多老师有“过讲”的惯性,一两个词就能达词明义的指令却用几个句子来解释,学生听得费时费力,不得要领。同样,在问题设计上,教师也不讲究问题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虽然很多老师设计问题都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但主问题与次问题间、相临问题间没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粘连性,没有问题链意识,因而课堂进展较为生硬。
1.突出语言的工具性特征
诚然,语言有两个先天特征,即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是基础,是为人文性服务的,没有了基础的作用,人文性也无法得以体现。突出语言的工具性,不是强调题海战,不是强调死记硬背,更不应“唯工具性”,而是要在语言的实践中,通过不断运用语言来体现语言的工具性。“英语是学会的、练会的,不是教会的。”因此,教师要创造语境,充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基于任务、语篇、话题、活动来展开交流,让学生用英语做事,从而在实践运用中习得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
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想的直接显示,是人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感知。学生绝不是只靠背单词、学语法和做练习这三板斧就能学好英语的,而是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将英语知识入脑入心,并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在感知、体验、参与、实践、交流与合作中习得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教师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语言学习的获得感。只有学以致用,在用中学,为用中学,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水涨船高。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英语学习,道理也是如此。
2.强调读写在学习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离不开两个过程,一个是输入,另一个是输出,只有两个同时开展,既要有足量的输入,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输出,语言习得才能发生。正所谓“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教师要充分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让学生在输入语言的同时,促进、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在读的同时开展写作活动,从而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变成语言能力。
以读写为中心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就是要突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读—思—写”的小循环,让学生以语言为载体,进行交际交流活动。传统课堂上,教师往往过分强调单词的讲解,“单词开会,字典搬家”,学生常常疲于记笔记和背诵默写,没有成为语言运用的主人,因而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基于话题、任务或情境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写活动,让学生既能习得语言知识,又能学会语言技能,从而发展自己的学科素养。
3.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追求
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中提出了两个方面,即思维品格和文化品格。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英语教学观,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人放在首位,通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现由培养什么样的能力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转变。思维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如理解、观察、分析和思考等。布鲁姆将人的思维层次分为两个档次,较低档次的思维包括记忆、理解和运用,较高档次的思维层次包括分析、评价和创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计、小组讨论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利器,教师要采用研究性学习,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质疑和研究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辨析,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发展思维品质,提升英语学科素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要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富有建设性的策略、措施和途径,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能,发展思维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1]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 付向东.高中英语“生本课堂”教学问题初探[J].德州学院学报,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