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景华
阅读:课内课外相得益彰
文|刘景华
中职语文教学其特殊性在于:既要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还要考虑对口升学的大纲要求。因此,有些老师对语文课文不知如何取舍。为此,笔者根据学生语文学习及课外阅读的特点,在课内教学争取更多的时间,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课外阅读,在文本选择重组及课外阅读指导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教材只是一种载体,为教学提供了基本的内容,经过教师取舍和适当增删,使之切合学生的需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重组单元内容首先看看这个单元的内容是什么主题,集中了哪些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哪篇课文可以作为统领这个单元的基础篇目,以便以一篇课文为基点,向“面”上辐射,把从一篇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尝试迁移运用到多篇文章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形成“一课带多课”的辐射式教学。
中职教材职业模块第一单元,课文《我为什么而活着》(伯特兰﹒罗素)篇幅短,适于用二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我重在指导,全文分五个自然段写了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结构上遵循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论证有理有据,有典型事例也有具体分析。学生读这篇课文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而活着”,于是,第一课时我只对本文进行了方法的分析与指导。第二课时围绕“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主题,自然地引入了另两篇课文《我很重要》(毕淑敏)和《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白岩松)进行拓展阅读,归纳出“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多个方面,从而完成了“自知与自强”的单元训练主题。重组后的教学内容,更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重组一个单元的课文内容也可辐射到课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不能只限于教材,还可引进教材外的相关资源。如教学《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一课,笔者补充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和季羡林的《清塘荷韵》等相关内容。学生就能深刻感悟到作者所举实例的典型性。这样课文阅读带动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促进了课内阅读,课内外阅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重组整套教材把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所有散文放到一个单元来教,或把古诗和现代诗放在一块进行比较阅读。先选择一篇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课文,指导学生阅读,再补入本册教材中的多篇文章进行训练,学完之后反过来让学生自学教材中的其他文章,做到再“反三归一”。
另外,也还可以把一册的应用写作或一、二年级所有应用文放在一块来教,从中找出规律,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格式和内容。这样由单篇课文的教学到单元整组的教学,最大限度发挥了教材的示范性,实现教学内容最优化,省时又高效。
现行语文课本中的不少文本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不困难,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经常是老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一些明明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就可以弄明白的问题,老师也要提问。有些课文的教学,老师又处理得比较复杂,总想挖掘文本中所有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忘记了一课一得,可以把语文课上得简单一些。这两种情况无疑浪费了不少课堂教学的时间,也减少了课外阅读的时间。
为保证阅读的时间,我选择了一些学生感兴趣又比较容易理解,且语言文字训练点比较少的课文来训练相关内容,如小说、散文,简化语文课堂教学,只选择学生们最难掌握的一到两个语文训练点进行教学,将两个课时的课文教学压缩到一个课时内,节约出一个课时的时间进行与文本相关的课外文本阅读。如课文《荷花淀》,这是学生上中职以来第一次正式接触中国现代小说,第一课时课内教学,我抓住了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感受到了“诗体小说”的特点,既落实了主题的理解,又让学生欣赏到了写作艺术,对小说的特点有了初步认识。第二课时,我让学生复述曾听说过或阅读过的小说,分享给大家,通过大家来谈,激发了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之后老师再介绍一些现当代的小说名著,如《暴风骤雨》《白鹿原》《红高粱》等,让学生们再一次感受中国小说的特点,了解小说阅读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再适时引入了《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外国小说,初步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
这样,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围绕课内文本,引入合适的课外文本,并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文本作交流和指导,落实课外阅读,做到课外阅读进课堂,有指导,有交流,有反馈,学生视野更开阔,阅读量也大增。
课本中的一些课文,对于某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对于老师也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教这样的课文时,我们可以边教边挤进一些相关文本的阅读,拓宽学生阅读面,用主题相同的文本,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情感,领会主旨。
在教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时,学生可以理解到作者透过文字要表达的主旨是“逼真的朴素最美”,但文中有些语句理解起来还比较困难。于是在教学中,我没有在课文的词句上过多纠缠,而是在课内引进了另一组与之有关的文本,其中有对“托尔斯泰”介绍的文章,也有名家对这个伟大作家的评论,接着又引入了李国文的《淡之美》这篇文章,同时进行阅读指导。通过影视明星“范冰冰”的淡妆与浓妆的图像比较,通过对《淡之美》深层含意的理解 ,从而让学生理解了“朴素美最美,朴素也是一种人格美”的道理。再通过两文的比较阅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朴素美是自然美,也是人格美,从而更好地理解了《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阅读、交流及品析,学生丰富、积累了语汇,感受了语言的丰富和美妙,再辅之以语言文字的赏析练习,达到学以致用、当堂巩固的目的。学生学完教材某一单元的文章,老师再整体补充做一些同类文章的阅读,既增加了课外的阅读量,又领会和掌握了文本的阅读方法,阅读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此外,我要求学生每学期必看两三本中外名著,还特意要求学生多读一些报刊上的当代散文,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从这些时文中学习精美短文的写作方法,同时也能积累阅读,丰富素材,学会鉴赏和评价。
阅读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何做到有效,这就要教师多去探索,多去发现和研究,多去思考和总结,以达到教师授之以“渔”,学生自己能捕鱼的目的。
(作者单位:湖南省安化县职业中专大福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