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修炼:老师,你准备好了吗

2017-02-15 02:33本刊,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时学分

学分修炼:老师,你准备好了吗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关系着教师群体的质量,更关乎亿万学子的成才梦想。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如何进行科学化管理,从而使培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课题。近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激发教师参训动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把握核心要点

我国提出实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由来已久。早在2011年1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就提出了“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的要求。目前教师学分制管理改革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简单化,把“选课制”等同于“学分制”,或把高校学分制直接搬到教师培训中来;二是形式化,将学习时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换算成学分,美其名为学分制。由此来看,只有正确把握学分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才有利于建设完善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教育培训制度。

首先,学分制管理的核心要素是“选课”,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个人意愿。长期以来,很多地方的教师培训实行的都是强制制度,且与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切身利益挂钩。这就造成了教师培训内容庞杂、形式化严重,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不得不说,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某些专家在不熟悉中学学科教学的发展状态和现实困境、不了解教师专业发展到底需要什么的情况下,大讲特讲,不仅内容随意,而且缺乏系统性、逻辑性,让老师听了一头雾水;甚至还有些专家直接把培训活动变成了售书现场或者居高临下、高谈阔论的一言堂。有教师戏言:培训结束了,钱花完了,专家口中那些动人的理念还是难以落实到教学上,还是静下心来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要紧。因此,再好的培训制度,必须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否则既劳民伤财,又让教师们的一通忙碌变成穷折腾。学分制培训管理,能够有效地排除不贴近教师教学实际、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部分培训,在教师自主行为的基础上,使其找到最适合他们个人成长的方法和途径。

其次,学分制管理要正视教师发展的专业性、自主性、多样性、持续性和终身性等特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的需求是共同的,但有的因专业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同而出现了一些个性需求,因此,不能用一种模式来培训所有教师。浙江的学分制管理办法中规定,“参加教科研活动,承担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教师,其工作可以转化为学分,也就是说教师自主教研所获得的成果,如论文、课题报告以及发表的其他文章等,均可列入学分转化范围。

综上,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要结合试点工作,加强对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的研究,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学习需求与支持条件、实施与管理“三位一体”教师培训学分制的框架体系及实施策略;加强培训机构各项建设,提高培训能力,从培训经费、设备实施、师资队伍、科研氛围和校园文化等方面,为教师培训学分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支持,特别要着力打造优质培训团队、丰富培训课程“菜单”和加大教师培训机构办学自主权。

重视细节落实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不仅有利于教师根据岗位特点、个体需要,选择针对性更强的培训课程和更适宜的参培时间、参培方式,还有利于打破过去存在的重统一培训、重短期学习、重学时认定的固有体系。为了让学分制管理改革不穿新鞋走老路,我们必须要向落实要效果。

成果确认硬碰硬培训考核,过去在成果确认上不尽如人意。如网络培训中规定学员要讨论发言多少次,有些学员就通过“复制”和“粘贴”完成任务;专题培训完毕,学员需提交一篇论文或感悟作为学习成果汇报,培训要求中明确说明,由小组负责老师批阅打分,可真实情况是,同组的甲同学把乙同学的文章换了个大题目和几个小标题提交出去,同样得了满分,有学员从网上拷贝一篇过去,竟然也“功德圆满”。因此,推行学分制之前,有必要在系统设计上做更细致的研究,让真正的个体化感悟得到认可,特别是对于最终的成果考核,有必要引进查重系统,或采取多人阅读综合打分或交叉评阅赋分等措施,让成果真的“原创”“个性”。

考核过程不走虚教师培训效果考核,过去不少时候采取的是试卷考试的方式。可是,尽管有人监考,教室里处处是“借鉴”,不是教师作弊手段高超,而大家彼此心照不宣——考试就是个形式。近几年,机考取代了笔考,按说试题来自题库,可以千百卷不重样,教师失去了“参考”的机会。可我们的制卷老师也许是“善心泛滥”,有的仅仅是在试题顺序上做些微调,即使有人没有认真地参与培训,也能在“左顾右盼”中过关。其实,不管是机考还是笔考,既然用试卷考试,不妨来个真考,如果连培训的真实效果都无法得知,谈何改进?

学分认定不留情之前的学时认定,出现了许多花样,比如校本研究可以抵学时。某些学校原本就没有什么校本研究,即使有也不是所有人都参加。然而到了学时统计时,研究抵学时的规定成了一种“普惠福利”,凡是校内人员都可分一杯羹。有时甚至可顶到目标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因为有了这些机会,不少教师只要估算学时差不多了,就不肯再学了。因此,在实行学分制时,各地一定要如《指导意见》所说,严格遵循流程,规范学分审核认定程序,确保认定结果客观有效。

相关链接

《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教师培训学分标准体系,健全学时学分合理转换机制,探索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发挥培训学分应用价值。那么究竟何谓“学分银行”呢?

“学分银行”的基本理念:

学分银行的概念,是针对继续教育提出来的,它的基本理念是,受教育者接受继续教育培训获得学分,可以在学分银行里存起来,学分累积到一定数量,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

我国“学分银行”的现状:

目前,我国“学分银行”的学分存在着明显的“高低贵贱”之分。继续教育培训学分“最不值钱”,因为培训没有什么招生门槛,同时课程质量也缺乏保障;而全日制教育的学分“最值钱”。目前,我国非全日制教育(开放大学、网络教育)是承认全日制教育学分的,但全日制教育却并不认可非全日制教育学分。要做到非全日制成人教育承认继续教育培训学分都有难度,就更难让全日制教育承认继续教育培训学分了。

美国的“学分银行”:

在美国,社区学院的学分,哪怕哈佛大学这样的名校都认可,甚至社区学院和名校之间还有转学协议。因此,社区居民可以方便地在社区学院选读课程、接受继续教育,从而获得学分。之所以名校会认可社区学院的学分,是因为对于每所学校的课程,都实行专业认证、评价,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认证。因此,在美国,一些社区学院的教学质量并不低于名校。

专家说: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要真正建立起学分银行,就必须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建立起对教育的第三方认证体系。不论是全日制高等教育,还是非全日制继续教育,都应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根据其师资、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学生反馈等要素评价其教育质量。如 果不建立专业认证体系,学分银行机制难以真正建立。

(本刊综合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青年报等整理报道)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时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