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百变贝壳” 塑造“多彩儿童”

2017-02-15 20:58易天云
名师在线 2017年17期
关键词:文蛤百变贝壳

易天云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小学,江苏南通 226400)

依托“百变贝壳” 塑造“多彩儿童”

易天云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小学,江苏南通 226400)

我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的骨血,美术作品要充分开掘、利用乡土资源,为学生准确研制适切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可以开展相应的游戏和贝壳造型活动,培养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意识,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助力。本文提出要依循规律,在观察中提升发现能力;强化示范,在引领中提供模仿资源;保障时空,在实践中提升操作能力;明确抓手,在评价中明确努力目标,最终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依循规律;强化示范;保障时空;明确抓手

引言

如东县近海,资源十分丰富,有各种浅水贝类50余种,海产珍品文蛤,素有“天下第一鲜”之称。美食之后,丢弃的贝壳能否与小学美术活动相联系变废为宝呢?答案是肯定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可以开展相应的游戏和贝壳造型活动,培养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意识,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助力。

一、依循规律,在观察中提升发现能力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著名教授叶澜曾经指出:“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是一门从生活中发现美、探寻美的课程,敏锐的观察能力是进行美术学习的重要基础。没有了观察,学生也就难以从生活中感知到美的资源,更加无法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美。如东海域的文蛤贝壳形态多样、色彩艳丽,是一种极具美感的美术资源。教师可以在开展“百变贝壳”课程时,引领学生进行细致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在教学“百变贝壳”之“文蛤贝壳添画”这一活动时,教师先利用实物投影仪,把大小两枚文蛤贝壳投放出来,引领学生进行观察,并相继进行小组分享,而后进行交流:有的学生从贝壳的色彩入手,有的学生从贝壳的形态入手,有的学生从贝壳的纹路入手,还有的学生抓住两只贝壳的不同点进行对比……维度的不同、视角的迥异,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的观察路径。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观察并进行想象,屏幕上的贝壳你可以想象成什么呢?在随后的交流中,学生的思维逐步打开: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着脑海中想象的事物,让自己的观察成果得到了体现。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两大层次的观察:首先,是基于实物下的自主性观察,引领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学会全方位、立体化地观察事物;其次,是基于思维运转下的想象性观察,尝试将实物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个物体进行链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观察素养的发展。

二、强化示范,在引领中提供模仿资源

由于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相对有限,他们进行各种活动时会有一定的障碍。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点拨者、引领者的角色,为学生做好相应的示范,为学生提供鲜明的模仿资源。在践行“百变课程”时,教师所开设的“添画”“摆画”“贴画”“插接造型”等实践操作活动,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教师就需要从操作的细节入手,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操作技巧,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实践中去。

如在教学《文蛤贝壳摆画》这一内容时,教师从海边收集了大量的文蛤贝壳,引导学生将这些文蛤贝壳摆放出圆形、心形和方形等不同的图案,也可以创造性地呈现出不同的背景。一开始,很多学生由于思维并没有完全打开,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教师就可以尝试为学生做出示范摆出了一个简单的“S”形,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的介绍,引导学生能够从贝壳的大小、颜色的搭配、贝壳的正反等方面进行合理的使用。正是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之下,很多学生明确了教师布置的要求,获得了思维上的拓展,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在学生认知的障碍处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通过鲜明的示范,为学生提供了模仿的对象,洞开了学生的思维,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保障时空,在实践中提升操作能力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的确,儿童正处于形象化认知阶段,他们对于很多直观性的思维更具有亲和力。因此,我们在践行“百变贝壳”课程时,除了要引领学生在观察中把握贝壳的颜色、外形之外,更需要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性的操作平台,以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如在教学《文蛤贝壳夹画》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设定了这样的活动重难点:用文蛤贝壳夹住砂、色纸进行造型活动,用毛线穿起来。课前,教师为每组学生都分别准备了砂纸、花边纸、水晶纸、文蛤贝壳、乳胶、吸管、贴画、镊子、毛线等事物。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欣赏教师作品,并组织同学讨论怎么制作的。教师讲解乳胶的使用方法:乳胶,用吸管蘸胶于贝壳上,用手按住文蛤贝壳一会儿,待胶稍干后 ,再放手。学生讨论制作的内容,人物、动物、植物等。随后,教师组织学生细心制作、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先用一个贝壳涂上胶,然后放上毛线、再放上要贴的东西,最后放上另一半贝壳。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穿线的时候,毛线要拉直。整堂课教师机械讲解较少,而是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的操作意识和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四、明确抓手,在评价中聚焦努力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十分关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研制、教学策略的选择,但却忽视了教学流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即教学评价的实施。事实上,作为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步骤,评价对于维持学生的认知动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明确学生的认知方向,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百变贝壳”课程,作为一种根据乡土资源自主开发的教材外课程体系,同时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特征,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价值。

如在教学《文蛤贝壳的立体插接》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注重对学生活动步骤的设计,强化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将文蛤贝壳插在事前准备的橡皮泥、陶土上,尝试将其做成小鸟的翅膀、鸡的尾巴、人的头部和身体等。在活动之后,教师专门在教室里开辟出陈列区,将学生的作品排列起来,组织学生观看。教师在学生欣赏作品之前,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在看完之后,要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是自己认为印象最深的作品,说说为什么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说说自己认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向自己的同伴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说说从其他人的作品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其次,教师组织其他学生进行同伴之间的互评,强化自己的观察感受,丰富自己的认知;最后,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性、权威性的点评,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提升。

结语

美术作为小学阶段一门基础性课程,其核心要旨就是要培养学生感知美、表达美的能力。因此,我们开辟了“百变贝壳”的课程, 通过感知贝类的形状多变、颜色丰富、图案奇特,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贝壳绘画、贝壳添画摆画和贝壳立体造型系列活动,最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1]刘玉芹.巧用农村学生身边的美术资源[J].美术教育研究.2012(22).

[2]郭曙光.开展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J].新课程(下),2015,(12):51.

易天云(1984),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文蛤百变贝壳
池塘养殖文蛤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百变之便
银贝壳
文蛤蒸蛋
原来你是这样的贝壳
以文蛤为主题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贝壳里的海
百变挑剔霸
小小的贝壳一幅幅的画
万家灯火之百变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