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圣
(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江苏如皋 226500)
漫溯人文深处 建构诗意政治课堂
邵小圣
(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江苏如皋 226500)
政治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相关专业知识,还要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使其成为一个各个方面更加完善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多元互动、拓展延伸、参加实践等方式,充分培养学生主体地位、终身学习、社会责任和爱国情怀的意识,只有“漫溯”人文深处,才能在政治课堂中诗意地“栖居”。本文,笔者将从“良性互动,激活主体意识”“拓展资源,引导终身学习”“链接时事,启迪责任意识”“组织实践,点燃家国情怀”等几个方面论述高中政治教学如何基于人文性建构诗意课堂。
高中政治;诗意课堂;人文性
政治是高中的一门必备人文学科,传递人文精神。众所周知,人文精神在教学课堂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以人为本,要教师从自己对学生的爱出发,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结合政治课本中的思想精神,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理念来看待社会。笔者多年从事高中政治教学,高中政治人文课堂的构建一直是笔者重要的探索方向之一,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并得到了多方的认可。
教学课堂的本质其实就是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自己之间的互动,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互动等,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上,教师往往都是这个互动的主体,由于政治学科存在理论气息浓厚的特点,往往容易出现学生主动性不高、主体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课堂进行不畅、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着力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关系的构建,改变这种惰性现状。
在平常与学生的相处中,我就会不断给学生渗透民主、平等的思想,让学生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上的问题,都和我沟通,而每次学生来找我聊天,我都当作是学生对我的信任,每次都十分珍重并积极开导学生,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学科素养给他们释疑解惑。这种师生之间平等关系的构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学生将平等精神直接映射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学习过程中个人主动性强了很多,课堂上也会积极与我互动,而不再是害怕教师、害怕质疑。如一次,在讲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一个学生就起来跟大家分享了一次去云南旅游的经历,通过亲身体会告诉大家中华文化是有多么博大精深,甚至从这些事情里开始分析各个民族的共有性格。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了更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建立起了更为流畅的沟通平台,学生的想法能够更加直接、及时地反映到教师那里,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从细微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一种教学方法如果可以触及学生的精神层面,就一定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政治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渗透必要的人文精神,必将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一门人文学科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发散性思维。教师讲授的方式,绝对不能被课本所限制,而传导给学生的学习思想,也绝不是应试型的。教师应当创新性地进行课本资源的拓展,链接多种教学形式和资源,运用教学艺术,把政治学习变成终身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高中政治《哲学生活》中设置了“实现人生价值”一节,我在这一小节的讲述过程中,突破了课本上教学资源的限制,把整个课堂变成了开放式课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课堂开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讲述金钱价值的小视频,初步提起学生们的兴趣,之后我让学生自由结组,分成正反两方,一方支持“金钱是万能的”,另一方支持“金钱不是万能的”,两方先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分析己方辩题优劣,准备论点,之后在班级内进行辩论。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这两个辩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突破了课本上的限制,更多地站在整个人生的角度进行判断和选择,并引出了课本上价值观的判断标准,即是否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学生用课本上的教学资源来映照自身,把课本上生冷的知识点转化为可以影响一生的思想观念,并从中受益,从而逐渐帮助自己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
政治作为在高中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人文学科,传递给学生必备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原有的政治课堂,教师的教学内容往往都局限在课本以内,这大大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也违背了政治本身与热点结合密切的特点。因此,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教学艺术,链接时事,打造开放的政治课堂。
在高中政治的《文化生活》中,课本对“民族精神”进行了大量涉及和讲述,为了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深刻、更直接的体验和领悟,把“民族精神”这一概念更加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解这个虽在身边一直被提起、却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的“精神”,我在此处进行了时事链接。笔者联系最近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肆虐的台风“天鸽”给社会造成的危害,运用PowerPoint软件和学校的多媒体,为学生做了一次灾情简讯,让学生在学校也能够了解到台风造成的危害。在讲解过程中,重点对解放军的救助、社会各界对受灾地区的援助中涉及民族精神的地方进行了重点讲解,从而实现学生对民族精神深刻而具体的掌握。之后我结合课本上的教学要求,对民族精神里的一系列知识点进行了串讲,结合刚才进行的具体而生动的时事链接,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民族精神”的真正内涵,对课本上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受到解放军等的激励,慢慢也明白了每个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很多学生认为,政治课全部都是理论知识,都是与实际生活不沾边的东西。实则不然,政治课堂是实践课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堂。例如,在《政治生活》中对民主管理进行了大篇幅的描述,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基层民主制度的存在意义及优势,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实践任务,首先,学生预读课本有关章节,先形成理论性的认识,之后每五个人分为一个小组,通过全体组员参加的民主选举的方式来选出小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个小组赴学校附近的各个社区、街道等基层民主组织进行实践调研,了解基层民主组织的运行现状、存在问题等。回到学校之后,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形成一套建议方案,并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汇报,由教师进行点评。
显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更加切身体会到国家制度的美好,从而由内而外地迸发出对祖国的热爱。学生的能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锻炼。但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一些偏激的观点要及时进行纠正,有收有放,从整体把握教学过程。
在保证教学实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开展教学手法创新,实现教学空间的延展和教学资源的丰富,避免教学流于形式化、流程化、书面化。同时,也要着力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和层次,锤炼教学艺术,打造高中政治学生“想学、能学、易学”的转化课堂。
[1]梅冬贵.创设诗意的思想政治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12).
[2]薛国忠.诗意化教学模式下的政治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3(4).
[3]朱龙洋.高中政治诗意化课堂的构建路径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5(5).
邵小圣(1979),男,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