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
——让综合实践迈向高效

2017-02-15 15:55:15
名师在线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宫灯沙包素养

陆 滢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江苏苏州 215237)

自主探究
——让综合实践迈向高效

陆 滢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江苏苏州 215237)

新课程改革一直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避免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死学知识,将思维陷入逼仄而僵硬的尴尬之中。而综合实践学科,就是要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身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历练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素养。

自主探究;实践操作

引 言

新课程改革一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避免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死学知识,将思维陷入逼仄而僵硬的尴尬之中。而综合实践学科,就是要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身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历练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素养。鉴于此,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围绕着这样几个方面展开。

一、激趣导入,夯实认知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综合实践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但我们教学时的视角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欣赏者,而是一个真正的参与者,甚至是制作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初,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艺术化的点拨形式,激发学生的认知区域,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教学《松鼠宫灯》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先从我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入手,介绍元宵节的由来,引出赏花灯的习俗,并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到宫灯上,且用相机通过多媒体出示宫灯的图片。随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激发思维的认知活动:如果在元宵节当天,你的家里都用这样的宫灯来装饰,那将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纷纷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此时教师则相机板书“松鼠宫灯”,开始今天的教学。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急于出示本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更没有简单机械地对教学直接提出具体要求,放任学生自己完成,而是先从我国的传统节日入手,从赏灯习俗引出教学内容,并顺势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热情,从而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

二、自主探究,掌握技巧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内在的认知渠道,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最高级阶段。“探究式”学习,是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必然趋势。而对于综合实践学科来说,由于所制作的材料、教学的内容具有较为开放的质态,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综合性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将更多的学习权力交还给学生,才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缝沙包》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针对缝沙包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引领学生记下以下探究:图片出示基本针法,引导学生从针法的具体名称入手,探究这些针法的特点和用法,为后续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其次,整体感知,教师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并根据视频的内容了解缝沙包的步骤,教师再打乱缝制沙包的顺序,利用卡片进行排序:裁剪—对折—缝合—翻面—装沙—封口;最后,依托实践,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面对不同程序,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技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沙包的制作;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则为学生拓展补充了一些特殊沙包的缝制方法,比如三角形的沙包,让学生意识到根据缝制要求的不同,可以根据形状的变化,改变缝针的方向,也可以利用明攻针的针法,把线收紧。教师始终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学生自主性地探究过程中,从不同的侧面和维度,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三、学以致用,实践操作

综合实践学科即综合和实践交融。“综合”,就是所涉及的面较为广泛,关系到学生现实生活的方面;“实践”,就是要扎扎实实地落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因此,教学就应该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将关注点聚焦在学生的操作层面,将综合实践的教学从原本的内容深化到文本的认知过程中。

如在教学《编网袋》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十分注重对学生编制方法的传授,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引领学生在观看的基础上对编制方法和过程形成初步的体验与感知;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就应该引领学生将关注的重点向实践操作的层面转化,通过回忆,罗列编制网袋的过程所需要的具体材料。在充分准备好材料的基础上,教师以第一步环节为基础,向学生示范“袋口结”的打法。这一环节教师纯粹讲述的时间不必冗长,应将更多的时间和经历都放置在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就可以将实践操作的权力进一步交还给学生:完成了第一排结,然后还需要做什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在学生的议论和交流中,他们明确意识到打相邻结时必须要等距,而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则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纵观整个流程,教师既重视了对编制方法的传授,同时又没有完全局限于此,而是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实践操作层面,从而真正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四、搭建平台,展示评价

教育体系的建构,很多教师都习惯于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相对鲜明的板块中展开教学,而对于教学评价的关注度却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努力引领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进行实践操作,待制作成高效的作品之后,为学生搭建展示、评价的平台。这对于学生的后续性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很多学生都很在乎他人的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

如在教学《松鼠宫灯》时,学生依照教师的要求,运用适当的方法完整地再现了松鼠宫灯的制作成品。随后,教师则要求学生将自己制作出来的作品放置在班级桌子上,并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评价。为了避免学生在深入评价的过程中过于偏向,教师则根据松鼠宫灯制作的方法,将评价的方法落实在了三个方面:折叠匀称、粘贴到位、组装和谐。因此,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其关注的目光就已经不再是看到的成品整体效果,而更应该从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制作方法层面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在不断评价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关注维度,从而促进学生欣赏美、辨析美的能力的提升。

五、深入联系,延伸拓展

综合实践中很多内容其实是相通的,虽然不少制作方法在所教学的内容中并没有直接体现,但其实都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行将结束之际,引领学生在掌握今天所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拓展与实践,丰富学生的内在体验。

比如在教学《缝沙包》时,教师就引领学生结合掌握的制作方法进行思考:根据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在学生探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了这样的引导与拓展:比如把沙包两边加大,中间塞入化纤或者棉花,就成了靠垫、抱枕;把它裁成长方形,就成了枕头;把沙包前后两片布改为长方形,尺寸适当放大,在两片布的同侧分别缝一直线后穿入线绳、圆环,可爱的小提包就做成了;如果把布片裁成一大一小两片,将小片放在大片上,三边缝上后就成了信插、杂物袋……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再顺势进行总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一门技术,在生活中可以做很多事情。看,技术多重要啊。运用这些技术去创意,你会发现美好的生活就握在自己手中。”

结 语

综合实践过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操作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在体验,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1]沈开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4(20).

[2]王锡红,谭玉新.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34).

陆滢,1973年生,女,江苏苏州人,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宫灯沙包素养
沙包大战
长信宫灯
一盏灯的绚烂
科学之友(2021年3期)2021-04-19 00:13:23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长信宫灯:光影婆娑中的汉代智慧
学生天地(2020年9期)2020-08-25 09:13:52
丢沙包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自抛击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