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如何走进儿童的生活
——以《红绿灯在站岗》的研课为例

2018-01-10 01:30:24沈红霞
名师在线 2017年10期
关键词:红绿灯小朋友法治

沈红霞

(海门市第一实验小学,江苏南通 226100)

法律如何走进儿童的生活
——以《红绿灯在站岗》的研课为例

沈红霞

(海门市第一实验小学,江苏南通 226100)

学生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逐步接触到了社会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目前,很多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儿童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

法律教育;儿童

引 言

为了加强法律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改名为“道德与法治”课。“认真研究新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如何铺设法律内容符合教育规律、到达儿童的那条路?”成为教师教研活动的主旋律。下面以《红绿灯在站岗》一课的研讨为例,谈谈法律内容有效到达儿童世界的“良方”。

一、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列出了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目标: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目标的达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基础,必须注意下面的两个“要”。

1.目标预设要有“法”

《红绿灯在站岗》是《道德与法治》苏教版·中图版一年级上册“心中有规则”主题单元的一课。这一课从上学路上这一生活场景导入,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从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增强安全意识。这一课的研讨,我们以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一共有十位教师参与。十位教师中有六位在“教学目标”中根本没有提及法治教育的要求,只有四位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在保护公民的安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内容扎扎实实地体现在日常教学的目标中,才能为各项要求的真正落实打下基础。

2.目标落实要有“效”

教学目标中有“法”了,那么如何有效落实呢?参与同课异构的部分教师在课的结尾处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部分条例,以“读一读”的方式告知,“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在保护公民的安全”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低。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展示教学活动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小朋友们,前面的路口谁在指挥交通啊?生:红绿灯在指挥交通。师:是啊,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刮风还是下雨,红绿灯都在路口为我们的安全出行站岗呢。(出示红绿灯的标志)师:红绿灯是怎样指挥交通的?生:红灯亮了,我们就要停;绿灯亮了,我们就要行;黄灯亮了,我们就要等一等。(板书:红灯停来绿灯行)师: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是这样规定的。(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节选)第二十六条: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一个美好的愿望是:要使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二、以“真实”的生活促进真实的学习

1.去烈士陵园扫墓,选哪一种走法

同课异构这节课时,学校正好要组织小朋友去烈士陵园扫墓。从学校到烈士陵园,有三种走法,到底选哪一种?这位教师大胆地把问题抛给小朋友,由他们自己决定。

第一种:从东门出发→横穿马路,到达马路对面→靠右往北走→……→到达烈士陵园。第二种:从东门出发→靠左往北走→……→到达烈士陵园。第三种:从北门出发→靠右往东走→过斑马线→……→到达烈士陵园。

学生1:第一种不安全。我们要穿过马路,但那儿没有斑马线。学生2:第二种也不安全,怎么可以靠左行走呢?学生3:第三种最安全。一直靠右行走,过马路的地方,也有斑马线。学生4:我们过斑马线的地方,来往车辆挺多的,不能一个班级紧接着一个班级,一定要看好红绿灯,根据信号灯的指挥过马路。最终,大家一致同意采用第三种走法。

2.去公园春游,怎样才能安全出行

另一位教师则创设“去公园春游”的情境。

(1)以“春游”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春天的公园,鲜花浪漫,景色宜人。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从学校出发,到公园里去玩。一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路口,怎么过去呢?别担心,我们会认识一些交通设施和交通标志,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学会安全出行。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唱着歌,去春游吧!师:离开了熟悉的校园,我们来到马路边。我们沿着这条路向前走,该走哪儿呢?生:走人行道。……

(2)引出交通警察

师:小朋友,我们沿着人行道继续前进。(音乐响起: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师:哎,小朋友们,前面的路口,谁在指挥交通啊?生:是交通警察。……

(3)为什么不能闯红灯

(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音乐再次响起)师:小朋友,花儿用笑脸来欢迎我们,小鸟用歌声陪伴我们。哎,我们队伍怎么停下来了?教室中的儿童:遇到了红灯。课件中的儿童:反正没有车,我们闯红灯过去吧!早一点到公园,还可以多玩一会儿呢。教室中的儿童1:不行,闯红灯会被车子撞到的。教室中的儿童2:这是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

(4)安全到达公园,尽情玩吧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到公园里玩个痛快吧!(教室里响起欢快的音乐,课件里出现一个个镜头:进公园门—弯腰闻闻花香→在公园和鸽子一起玩……)

三、课内向课外延伸

鲁洁先生在《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一文中指出:不能将课程的实施只限定在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而是要自觉地促使课程去追随学生的生活。

一位同课异构的教师在课的结尾,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这位教师说:“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小朋友来不断坚持。待会儿,每个小朋友都会发到一张安全出行记录卡,请大家每天对自己和爸爸妈妈的行为进行评价,做到的打上五角星。相信你们通过二十一天的努力,会成为交通安全小标兵。让我们每天快快乐乐地出门,平平安安地回家。”

安全出行记录卡

研讨时,该位执教教师指出:课堂学习的目的是为指导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因此课后的拓展延伸尤为重要,通过安全出行记录卡的设计,让学生自我评价,并不断促使自己和家人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把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评比中激励学生做一个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公民,把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结 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要准确把握课程目标,把法治教育的要求有效融入教学目标;要以“真实”的生活促进真实的学习,课程的实施源于生活又为了生活;要向课外延伸,指导践行,使教学要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1]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道德教育研究,2004(4):9.

沈红霞,1977年生,女,江苏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红绿灯小朋友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红绿灯前
快乐语文(2018年25期)2018-10-24 05:38:42
神奇的红绿灯
会说话的红绿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小朋友们都哭了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孩子(2016年7期)2016-07-11 19:26:40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