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诠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江苏南京 210000)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朱 诠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江苏南京 210000)
培养体育特长生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能为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各省市竞技队提供生源,同时也是展示学校体育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影响体育特长生培养的多种因素展开分析,以求将这些影响因素与我校的“四结合培养模式”相匹配,使体育特长生达到最优化培养。
体育特长生;培养模式;影响因素
我校的体育特长生培养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培养模式“四结合培养模式”——课堂分项运动教学、课余专项运动训练、周末寒暑假节假日集中训练、参加各类比赛。但由于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体育特长生不仅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训练,还要顾及文化课的学习。在这双重压力之下,如果学校盲目地进行培养和管理,势必会导致体育特长生对训练和学习产生倦怠,影响其专业成长。笔者根据多年的训练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在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过程中总是会将培养中心放在体育成绩上,而忽视文化成绩,久而久之,在认识上就形成了一种特长生文化成绩差是正常现象的错误观念。对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等这些非智力因素进行改善和培养,是提高特长生对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改变当前这种“重实践轻理论”培养现状的有效法宝。
体育生训练比较辛苦,学习时间有限,当在训练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难免会产生急躁、自卑的心理,导致对学习的积极性降低,排斥文化课的学习。教师要用婉转灵活的耐心去感化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他们做好一切应该做的本职工作。
教练员和教师要根据特长生的个体差异为其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由于特长生的学习时间、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不能跟普通学生一样按一定的节奏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在此情况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时间安排和知识基础为其寻找新的学习方式,选取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赶上整体的学习进度,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改善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的态度和观念。
第一,管理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为特长生学习和训练提供指导。特别是要根据每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个性特征制定详细的阶段性目标,使学生获得体验,获得学习和训练的动力,找到努力方向。第二,要建立运动队的规章制度,约束队员的生活和训练行为。运动队必须要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尽可能为队员创造优越的生活和训练环境。第三,通过情感教育实施管理。在训练和学习中要做好队员的心理辅导和情感维护的工作,教师须全身心投入,关心、爱护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为学生及时解除心理上的疑难杂症。
首先,社会和家庭都要改变“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才会进行体育训练”这种既成观念。这种错误观念导致许多体育爱好者由于怕遭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歧视”,而导致运动训练的动力不足,使训练成绩停滞不前。其次,学校要取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要把运动队培养的目标、方向明确告诉家长,并通过训练成绩得到社会的认可,只有取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和信任,才有利于训练工作的开展。再次,学校、家庭、社会要建立全方位监管体系,做到齐抓共管。家庭层面,要为特长生的训练和学习提供充实的物质和精神保障;学校层面,要动员一切教育力量来促进特长生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的均衡发展;社会层面,要为体育特长生打造一个有诱惑力的就业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动力。
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是一名学生的必修课,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也是如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想品德教育对于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才能够激发他们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够在学习和训练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进而提高体育成绩和文化学习成绩。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不仅要帮助学生养成刻苦训练的习惯,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认识到学好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协调好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使思想品德学习、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相互促进,互不耽误。
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使运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是参加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也是他们将来成长成才的重要法宝。因此,在严格的技术要求下,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来提升他们的运动成绩,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是教练员的首要任务。高中学生大多还处于生长发育的成长阶段,在训练过程中切忌急功近利,盲目训练,过高强度、过大负荷的训练都极易引发运动损伤,打击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甚至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练员在体育特长生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科学训练的原则,根据训练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合理地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循序渐进地提高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以使体育特长生达到最优化培养。
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在为高中体育特长生制订训练计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适度训练的原则,在保证日常训练不繁重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变换训练方法,避免让体育特长生对运动训练产生惰性,影响训练质量。我校田径队在训练过程中除了每周三次的技术训练外,其间还会穿插一些力量训练和放松练习,而且还会让队员参加一些校内或校外的体育比赛,使队员在紧张的运动训练之余,身心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从而提高在训练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比赛时取得优异成绩,比赛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训练成果,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不定期参加一些高水平的比赛,对于检验训练成果和改进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我校田径队通过“以赛带练”的方法,经常让运动员参加一些高水平的检查性比赛,不仅提高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而且为枯燥乏味的训练过程注入了活力,激发了运动员刻苦参加训练的热情,也为训练过程提供了一些技术上和心理上的反馈。
对于学校体育特长生培养已经形成了课堂分项运动教学、课余专项运动训练、周末寒暑假节假日集中训练、参加各类比赛四结合训练模式,并且取得运动成绩、培养人才的成果,必须坚持。
通过研究,已经归类出影响学校体育特长生毕业后继续发展的三个主要问题:第一,学校代表队特长生少部分运动员学习成绩差;第二,少部分运动没有能正确的处理好思想品德、文化学习、运动训练三者关系;第三,对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和技能学习进行针对性培养。
通过研究,找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四个主要方法:第一,必须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行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第二,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第三,注重体育特长生的管理;第四,要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
[1]闰立亮.体育特长生文化成绩差的原因及其对策[J[.山东体育科研,2002,(9).
[2]李昌浩.上海市高校体育特长生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朱诠,1982年5月生,男,江苏南京人。主要从事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研究,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