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活动

2017-02-15 15:55:15
名师在线 2017年10期
关键词:美术游戏幼儿

张 君

(苏州市姑苏区娄门街道东环幼儿园,江苏苏州 215000)

浅析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活动

张 君

(苏州市姑苏区娄门街道东环幼儿园,江苏苏州 215000)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天性的体现。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体验、模拟很多社会技能及生活常识,以提升其认知、情感与人格、审美意识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如何利用游戏化的美术活动提升幼儿美术教育的效果与效率。本文将从挖掘游戏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幼儿美术活动的实施步骤及具体措施来帮助提高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游戏化程度。

游戏化;幼儿美术活动;幼儿美术教学

引 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由此可以看出游戏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意味着在幼儿教育中应以游戏为主要载体来进行相应的知识传递。美术活动应重点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幼儿在教育过程中体会到绘画的乐趣。正因如此,幼儿美术教育应更注重趣味性与娱乐性。游戏正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能使幼儿在整个过程中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能够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与爱好。游戏化的美术活动对幼儿有着深远意义。因此,本文将具体介绍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活动对幼儿以及对教师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一、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活动的作用与意义

1. 对幼儿的意义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的认知、情感以及相应的社会技能水平都会有所提升。而3—6岁的幼儿从游戏中能获得的乐趣极多。如:幼儿的“涂鸦”活动,孩子从乱涂乱画中了解笔的运动与涂出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在所涂出的点、线、圈的组合中获得视觉上的满足、愉快和自信,在手臂有节奏的动作中获得主动的身体运动的快感。这既是主动的学习活动,又是愉快的游戏,为日后绘画做好积极准备。将幼儿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形式变得更为游戏化,并在增加活动趣味性的同时使得幼儿在这些活动中促进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培养幼儿对于艺术活动的喜爱与兴趣,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喜爱,为以后的艺术创作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教师的意义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化的手段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如何做到美术活动的游戏化,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需要理解游戏的内涵,根据幼儿身心发展需求,选取相应的活动内容,创设适宜的环境,更好地设计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活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采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方法、形式,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体会到乐趣。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观察幼儿的表现,有意识地调整活动设计以便更好地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此过程中,应逐步完善幼儿美术活动方案及相关教材,通过总结、反思、提炼来提升自己的教学策略。

二、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活动的实施步骤

游戏化的美术活动重点在于:教师要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及教育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实施的过程均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为幼儿创建良好的氛围,启发幼儿对于美术的兴趣,从而使得幼儿能够自主地进行美术活动,从中获得认知、个性以及审美意趣的发展与完善。因而在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活动当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些活动环节,以便在游戏中让幼儿有所收获。

1. 活动过程游戏化

如何才能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提升乐趣?这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生动的言语表达、有趣的游戏形式来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水油分离”“棉签画”“泥刻版画”等多种易于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的绘画材料,通过幼儿自选材料、自由表达、自由张贴,向同伴讲述自己的想法,抒发情感,张扬个性。在设计美术活动时,需根据某一主题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合理的游戏及相应的形式,将游戏贯穿于一日活动中,在此过程中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发展其认知、情感及相应的审美意趣。教师努力营造一种既新奇又有趣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理解并掌握活动的重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充分体验游戏化美术活动带来的魅力。

2. 示范过程游戏化

受幼儿期认知以及身心发展的规律限制,教师在幼儿的教育活动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用言语及身体动作使幼儿明白游戏的过程、规则与相应的规范,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降低活动的难度。比如李晶(2014年)在其报告中展示了如何将示范过程游戏化,其在《小鸡出壳》的美术活动中这样示范:“小鸡宝宝就要出壳了,鸡妈妈来帮一把。”随后将小鸡的外形特征依次展示画出,并配以儿歌。幼儿能够从儿歌以及老师的示范呈现过程中很快掌握小鸡的基本画法。虽然难度偏大,但配以游戏化的展示,幼儿能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小鸡的基本画法。

3. 过程游戏化

幼儿教师需要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丰富作品画面,提高其表现力。3—4岁的幼儿正处于直接行动思维状态,不会凭空想象,需通过操纵或摆弄实物来完成;4—5岁的幼儿具体形象思维非常突出,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可以摆脱动作和动作对象;5—6岁的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特征。

依据以上规律,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趣、有效的游戏化的形式来进行指导。如在美术活动《河里的小蝌蚪》中,用教具小蝌蚪进行指导:“如果我能和其他小蝌蚪一起在河里玩该多好啊!”从而引导幼儿完善其画面,提高绘画内容的丰富性及表现力。

幼儿游戏活动的最大乐趣就是能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游戏化的情节以及幽默生动的话语来实现。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用生动的图片引导幼儿设计饼干,激发其对饼干的想象。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的想象进行鼓励与表扬,从而促进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4. 评价过程游戏化

评价过程是美术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为避免过度评价,造成幼儿积极性与自信心的降低,教师在评价过程当中也需要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当幼儿的作品“离谱”的时候,更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努力理解其意图。当幼儿本身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图的时候,教师应能善意地给予诠释。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小班幼儿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应尽量采用拟人化和情景化的语言;中班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在评价中可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还可以怎样表现?”引导幼儿边画边思考,完善自己的构思,启发幼儿进一步创作;大班幼儿能力较强,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教师应更多采用协商和引导的语言,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人。

结 语

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及绘画兴趣的提高。

[1]童玲.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J].学周刊,2017(5):238-239.

[2]李晶.浅谈小班美术活动游戏化[J].美术教育研究,2014,(22):130.

[3]孙俊梅.在美术课堂中游戏化运用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4(12):57.

张君,学前教育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区人大代表,从事幼教事业30年。多篇论文、教养笔记在市、区获二、三等奖,在辅导青年教师的公开教学活动中多次获得好评,在组织幼儿参加全国绘画比赛中也多次获教育成果优秀奖。曾获“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一级教师,高级育婴师。

猜你喜欢
美术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4:52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23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