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杏平
(江苏省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江苏镇江 212400)
思乃学之源
——课堂活力源的再思考
林杏平
(江苏省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江苏镇江 212400)
何为核心能力?教师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以生为本,在课堂上善于设疑,让学生思疑、答疑、解疑。要在课堂上实践“启思”教学,“学会,能用”才是知识的真正内化。还学生以思考的权利,每一堂课都应是我们的创造,在教学的创造中找到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内在价值。
思考;成功教学;教师提升;活跃课堂
何为核心能力?教师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是要教会他们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赞可夫的话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
笔者从教数载,痛感学生背读英语的惰怠,“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引发了笔者对课堂教学主导思想的思考——亦即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
所谓以生为本,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英语思维过程,在课堂上善于设疑,让学生思疑、答疑、解疑。在知识要点和句型重点上促成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同时又不失思考能力的激发,以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并举。古代教育家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的启发要设法造成学生“愤、悱”和积极求学的心理状态。启发的精髓是激励学生的“疑”,有“疑”才能去探索。其实这也正是为师的责任:把知识的锁打开,让学生走进知识的宝库,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在探索思考过程中,学生不时地感受到挑战,而挑战对我们这一竞争时代的人们,尤其是对于这些求知欲正旺盛的青少年学生,正是促使他们奋发学习、勤力钻研的动力源泉。
我们老师常由于课时的原因,怕教材内容讲不完,越俎代庖地完成很多本该由学生完成的任务。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或刚被老师引发的间接兴趣就有可能逐渐丧失。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纲多本给我们为师的一个启发,不要太拘泥于教材。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学生能想的,就不代替学生想;学生能说的,就不要替学生说。何况是英语这一语言工具科目呢?
笔者认为:成功的英语教学不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而是要看学生听懂了多少English,练习了多少spoken English,在实践中应用了多少。这种“学会,能用”才是知识的真正内化。而教师的备课中应增加的,除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功夫外,还应在如何激发学生思维上下功夫,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学生也才能从英语的学习中获得乐趣。比如,在复习so…that& such…that句型时,以前我们是直接给学生例句来说明,现在,笔者只给出前半句:
He was so young that he… (you must excuse him.)She was so pretty that… (everyone liked her.)
He is such a fast runner that… (he can almost catch up with a horse.)
He had such long arms that… (he could almost reach the ceiling.)
学生对后半句的内容很感兴趣,纷纷造出自己最得意的下半句,课堂上的思维就活跃了。
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个有趣而值得深思的例子:阿甘死后,在天堂门口,圣徒彼得要他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一个星期中有哪几天是以字母“T”开头的?
第二,一年有多少秒(second)?
第三,上帝的名字是什么?
阿甘的答案是:
第一,一个星期中只有今天(today)和明天(tomorrow)以字母“T”开头的;
第二,一年有12秒(它们是Jan, 2nd; Feb, 2nd;Mar, 2nd…);
第三,上帝的名字是Andy。
其后,阿甘便开始唱起在教堂里常唱的那首歌:Andy walks with me, Andy talks with me… 彼得的 eyes在wide open之余,只好承认阿甘的答案是对的。
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的思考不尽一致,但并不证明答案就只有一个。现代对人才的要求是broad-minded,far-sightedness以及 sense of initiative,self-confidence,independence和responsibility。教师要摒弃“只有一个答案的惯性”,以及“这不符合逻辑”的解释。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谈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心目中甚至在教案上就有明确的答案设定”。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
要在课堂上实践“启思”教学,对我们教师本身提出了很多很大的挑战。这几年英语新教材都推行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但也许是新兴的教学法,或许教师经验不足,或许学生学习动机不够,在英语课堂组织方面,学生常缺乏有效的指导,优差生组合学习中的调动、互补不够。因此,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财富取决于合作企业的创造,但传统的教育方式却是个人努力的竞争。“要重视学生努力进行获取、形成、发现知识的过程。”(叶澜教授语)学习过程中寻找差异,共享答案及小组互相出题竞赛乃是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第二,教师本身也应发扬“热情”的工作态度。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热情的工作态度具有感情的吸引力,会激发、感染每一位学生。根据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全方位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不仅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情感、意志发展的过程,还是能力、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当信息伴有色彩、图画、游戏,对感情有积极影响时,学生的感情就会积极投入,学习的效果最好。美国俄亥俄州立鲍灵格林大学优秀教师奖得主中,“热情”是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
第三,在堂上营造“适度紧张”的学习氛围。
“适度紧张”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呈现“应激”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适度紧张的精神压力和焦虑状态下学习效率最佳。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定的焦虑感和紧迫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强度,也必然带动思维的应战状态。英语课堂实践中,我们不妨设置这样的训练:发音洪亮;语言连贯;走上讲台。
第四,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是时代的要求。
“要让教学大纲和教材成为你最基本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努力使教科书成为我们科学知识海洋的一滴水,才能使我们在教学中高屋建瓴,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减负时代更需要高质量的老师。还学生以思考的权利,每一堂课都应是我们的创造,在教学的创造中找到我们的社会价值和内在价值,必将能找到知识分子的尊严和欢乐。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刘飞.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什么[J].科教导刊,2010(07).
[3]孟彩平.老师应先教会学生什么[J].新课程学习,2013(04).
林杏平,1970年生,男,江苏句容人,校教科室副主任,镇江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后备人员,市313科技骨干;曾获“句容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句容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句容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科研教师”等荣誉称号;两个课题获全国一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