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勇
摘要:操作探索题是近年中考比较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问题需要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的训练,需要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具体做题时,要仔细分析题目的有关信息,合情推理、联想,并要运用类比、归纳、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全面考虑问题,有时还借助图形、实物或实际操作来打开思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问题;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90-1一、规律型问题
规律探索试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判断等活动来解决问题。例如,数字规律。
例1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
-b2a, b5a2, -b8a3, b11a4…(ab≠0),
其中第7个式子是,第n个式子是(n为正整数)。
本题难点是,变化的部分太多,有三处发生变化:分子、分母、分式的符号。学生很容易发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但是如何用一个统一的式子表示出分式的符号的变化规律是难点。
【中考点击】 观察下列算式:
①1×3-22=3-4=-1②2×4-32=8-9=-1
③3×5-42=15-16=-1……
(1)请你按以上规律写出第4个算式;
(2)把这个规律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3)你认为(2)中所写出的式子一定成立吗?并说明理由。
方法总结:横向熟悉代数式、算式的结构;纵向观察、对比,研究各式之间的关系,寻求变化规律;按要求写出算式或结果。
二、实验操作题
例如,折纸与剪纸。
例2【中考点击】 取一张矩形纸片按照图1、图2中的方法对折,并沿图3中过矩形顶点的斜线(虚线)剪开,那剪下的①这部分展开,平铺在桌面上,若平铺的这个图形是正六边形,则这张矩形纸片的宽和长之比为。
解题策略:看清步骤,仔细操作,重过程“折”,展开空间想象,把部分还原。
【中考点击】 如图所示,将矩形纸片先沿虚线AB按箭头方向向右对折,接着将对折后的纸片沿虚线CD向下对折,然后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再将纸片打开,则打开后的展开图是()
此试题均体现新课标倡导的“操作——猜想——探究——证明”理念,在课本中均能找到落脚点,但改变了过去直接要求学生对命题证明的形式,而是按照“给出特例——猜想一般——推理论证——再次猜想”要求呈现,这对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十分有益的,对教学也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
三、动态型问题
动态探究题能够真实地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同时,依靠图形的变化(动点、动线段、动图形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体现开放性。主要以中档题与综合题出现,有时也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例3【中考点击】 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平行BC,E是AB的中点,过点E作EF平行BC交CD于点F。AB=4,BC=6,∠B=60°。
(1)求点E到BC的距离;
(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EF交BC于点M,过M作MN平行AB交折线ADC于点N,连结PN,设EP=X。
①当点N在线段AD上时(如图2),垂直PMN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垂直PMN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N在线段DC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使垂直PM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题策略:①化动为静,②分类画出图形。
总结:一要注意在单点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哪些图形(如线段、三角形等)随之运动变化,即确定整个单点运动变化过程中图形中的变量和不变量。如本题中线段PM和∠PMN是两个不变量,线段PN、MN是两个变量,以及△MPN的形状也在变化。二要运用相应的几何知识,用单点运动引起的某一变量x,表示图形中其它的变量。三要结合具体问题,建立方程或函数等数学模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本题中,假设△PMN为等腰三角形,则分PM=PN,PM=MN,PN=MN三种情况建立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