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融合,提升素养”的校园活动文化探究

2017-02-14 12:03薛军
关键词:提升素养

薛军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往往无法正确处理“智育”与“德育”两者间的关系,使之在育人活动的开展中相互分离,导致学校的育人活动缺乏活力与特色,无法收到理想效果。通过对此问题的一系列的实践与研究,获取了具有一定价值的成效和结果,即通过创生“德智融合”的学校活动文化的实践,可以从成人成事中成就学生,以美育成就德育,以德育促进智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解决问题中成就教师,提高教师的“育人定力”及探究精神;在坚持不懈中成就学校,提升学校的文化追求与办学品位,有效推进学校文化的整体建设,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向着创建具有优质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学校而逐步迈进。

关键词:德智融合;提升素养;活动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09-2学校文化建设一直是学校打造文化品牌、发展学校特色的重要工作,文化活动作为显性文化的展示已经得到相应的重视,但不少文化活动照搬复制,将活动演绎成运动,德智分离,缺乏活力与持久生命力,无法从内在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在看似热闹的教学课堂和嘈杂的活动氛围下,所体现出的却是浮躁与肤浅,缺少对于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的深层次思考与探究,难以实现德智融合,更难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

在明确目前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并理清研究和实践的整体思路前提下,我们创生“德智融合”的学校活动文化,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着力学生的主体发展,在具体的实践操作阶段,依次经历了四个阶段。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着手,进而带动教师的成长,通过四个阶段开展实施相关活动。各阶段都体现出了不同的发展重点及特征,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一、第一阶段——学生为主:滋养学生成长

艺术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并非专长性的技能性教化,而应作为一种普及性的,以培养人文素质、审美能力为要义的综合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有辅德、益智、养心、健体等功能,对于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健康生活态度的确立、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团委组织多个艺术社团,聘请相关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将富含地方特色的蓝印文化、邮票设计等自己制作的艺术作品布置于教室,展示才艺,欣赏艺术,丰富了课余生活,使学校活动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与此同时,政教处深入开展“温馨教室”的创建活动,从课桌物品的摆放,到名人名言的张贴,从板报的设计,到书橱的布置,教室内的每一个物品,每一处角落都熠熠生辉,成为美的载体,有效孕育了班级的良好德育氛围,滋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宿舍时寄宿学生的重要生活空间,我们同样开展了系列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宿管中心召开室长会议,共同确定宿舍走廊的布置方案。每一个宿舍都是一个温馨的家,宿舍成员群策群力,共同命名,共同整理,共同布置,使之别具一格,既有浓郁的生活情调,又不乏学习的氛围营造。漫步校园,每一块草坪上,每一条小径旁,都有着我们学生自创的获奖格言,配以中英文对照,处处即景,处处滋养着学生的思维成长。

二、第二阶段——教师为重:助推教师发展

现代教育中,教师不仅担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更扮演着学生成长助推器的关键角色。“德智融合”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理念更新和强有力的执行,因此,创生“德智融合”学校活动文化建设,师资力量是重要的保证,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在整个学校文化活动中建设中,教师不仅是创造者,也是收获者,不仅是施力者,更是受力者。学校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达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基础上,学校设法通过创生“德智融合”的学生活动文化,以特色活动教育管理来积聚教师能量,使用培训和评价等多种手段来培养教师,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予以助推。

学校通过聚焦育德能力,建设“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深化并同化德育理念,深刻理解“德智融合”的本质,真正坚守“真、善、美”的教育本源。学校旗帜鲜明地提出每一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一个时段都是德育的良好契机,倡导全员德育和全程德育。针对这个德育要求,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就提上了一个相当的高度。积极开展以“修师德、树师表、铸师魂、练师能”为基本内容的师德系列活动,组织教师每人自拟师德座右铭,促其自警自律;通过每年开展的“行知杯”十佳优秀教师评选、十佳师德标兵、“寻找身边的感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公众评选活动等,树立先进典型,宣传先进事迹,激发比学赶超的热情,力求从树立教师个体良好形象入手,向塑造优秀教师群体形象深化,从而有效提高师德的整体水平。为了彰显德育管理思想,学校完善校园网的建设,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建立公众微信平台,创办校报、校刊,这些都可以成为学校师生展示自我风采、宣传教育成果、实现社会互动的有效渠道。

三、第三阶段——课程为先:引领学校课程文化

课程是一所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规划及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创生“德智融合”的学校活动文化的形态若以课程的形式予以表现可催化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并且此作用是相互的、积极的。将“德智融合”学校活动文化纳入校本课程的建设中,不仅充实了校本课程改革的内涵,推动学校课程的建设,还能使学校“德智融合”活动得以在课程的规范下,有序发展,稳步推进。

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学校应当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改革完善教育评价机制,构建与国家课程相匹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开发体系和校本课程体系,鼓励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不同版本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倡导对教材进行“再开发”,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扩展,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生发展的需求,研究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和课程结构,开发、整合、补充、完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可以分为六大类:学科延伸类、国学经典类、地域文化类、艺术类、技能类、活动类等,另外,充分利用各类校外资源,建立教育教学基地,开展技能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是课程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通过系列深化课程建设、创建品牌课程活动,学生在民族艺术技艺学习中,体验艺术魅力,领悟文化内涵,感悟传统美德,以艺促德、以德促智,有效提升了人文素养,实现了全面发展。学校在各类教育实践中,课程得到完善,师资得到发展,特色得到彰显,办学水平得到提升,德育特色愈发明显。

四、第四阶段——教学为本:探索学校教学文化

教学活动是一切学校活动的核心,“德智融合”的学校活动文化的创生不可游离于教学工作以外,应避免“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产生。“德智融合”的教学文化内涵注重的是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个性意识。

课堂教学的科学化实现的主要途径是教研组建设:加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研组长以及骨干教师的引导力和辐射力,将教育理念细化到教学实践点上,带领全组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把教研的措施、设想落到细处、实处。

教与学方式的改革是实施新课程的一个关键问题。扎实推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才能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实处,进而使“教师创设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学生形成高效、富有个性的学习策略”。为了有效推进教学改革,需要对教与学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各班根据学生的实际形成合理的学习小组,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记录活动过程与结果,并在充分承认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相互砥砺,共同达成学习目标,从而使每个人都获得最大进步。

随着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的不断加深,智慧校园在支持学校教学核心业务及师生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师生信息技术的培训,通过校园网、智慧云平台、智学网等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网络学习、课程信息管理、选课信息管理、个性化评价等方面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和便捷服务。

特长教育不仅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为了扎实开展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搭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平台,制定相关特长生培养实施方案,规范特长兴趣小组辅导工作,切实提高辅导水平和效益。

学校对课堂教学中的“德智融合”状况从五个维度,进行多方评价。即:一看常规,指教学常规完成情况;二看变化,指任教班级的平均分、优秀率、极差率、标准差等数据的变化情况;三看负担,指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四是看反映,指学生、家长和同行的反映以及追踪调查的结果;五看业绩,指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竞赛成果、获奖情况等。并且从四个层面动态生成式评价:一是他评——注重常态指导教师对随堂听课进行合理的评价,除常态的围绕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语言表达的清晰与生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师生互动的程度与效果,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与效果,学生思维量与思维水平,教学过程的安排等方面予以评价之外,将德育的渗透情况及目标达成情况放入评价体系之中,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二是自评——注重反思开设学校网上论坛,鼓励教师发帖,讨论教学得失,要求将德育渗透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纳入其中,并整理成表。三是组评——注重诊断督促教研组定期开展组内听课评课,根据该课的教学背景和教学情况介绍,教学优势和教学特色,以及“德智融合”的达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今后教学的建议,为学科教师设计教学诊断书。四是生评——注重反馈要确定教师育人评价项目,学生评价教师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评价教师教书育人的情况,通过学生的评价,观察教师是否将德育渗透到各门课的教学中。

创生“德智融合”的学校活动文化,通过以上四个阶段依次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层面逐步推进,将“德智融合”融入到学校育人方方面面,通过学生问卷、教师自评、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将“德智融合”的理念融入教学,形成由下而上的激励,引导教师探究更加有效的“德智融合”的方法与措施,使参与其中的每一分子都能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李伟胜.学校文化建设新思路:主动生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乔伊帕尔(英).教育究竟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李伟胜.学校活动文化的自主创生[J].教育发展研究,2011.

猜你喜欢
提升素养
让艺术悄悄浸染 让素养慢慢提升
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尝试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创新作业形式 提升语文素养
注重综合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有效引领,让阅读教学曲径通幽
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