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 沈翠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实验研究
丹参素钠对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吴静 沈翠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目的:构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和评价预防性使用丹参素钠(SDSS)作用于该模型的病理特点及对压疮的防治意义。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对4个实验组大鼠预防性使用SDSS,1周后利用自制压力装置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皮肤、皮下、肌肉组织对大鼠受压部位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肉眼观察充血反应和光镜下观察炎性反应较SDSS低剂量组呈逐渐加重趋势;SDSS高、中、低剂量组均存在皮肤层次欠清晰,皮下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有炎性反应,病理变化严重程度随剂量浓度的降低而加重。结论:SDSS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以高剂量为优,可为SDSS防治压疮提供实验依据。
丹参素钠 缺血再灌注损伤 压疮 大鼠 实验研究
压疮(PS)又称压力性溃疡(PU),是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通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良,致使受压部分组织缺血而腐败乃至坏死。目前,关于压疮的发生机制存在多种假说,其中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压疮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是当前国外关于压疮发生机制的热点。中药丹参(SM),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肿的作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如丹红注射液可用于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有研究表明,丹参提取物丹参素钠(SDSS)对于大鼠、小鼠以及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模型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内皮生长[2]等作用。本研究对大鼠预防性使用SDSS后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SDSS作用于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学特点进行研究。
1.1 材料:①实验动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月龄12~14周,平均体重220±20g,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大鼠在恒温恒湿条件下适应性喂养1周后开始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SDSS低剂量组、SDSS中剂量组、SDSS高剂量组5组,每组10只。②施压方法:利用自制压力装置,依据公式F= Mg,P=F/S[3]。③主要试剂:SDSS(每支20mg,批号JS90062-20mg)购于上海金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分述如下。
1.2.1 模型构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kg·d);SDSS低剂量组给予15ml/(kg·d)SDSS注射液,SDSS中剂量组为30ml/(kg·d),SDSS高剂量组为60ml/(kg·d),均予腹腔注射,给药7天后,应用缺血再灌注循环来促进压力性溃疡的形成。各组大鼠均于清洁级动物手术室内对一侧后肢腹部及腿部皮肤进行剃毛,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00mg/kg,麻醉后选择大鼠后肢有较大接触面且皮下组织浅薄的股薄肌处施压,造成局部组织缺血,每次施压2h后将装置取下,让局部血流恢复30min,如此循环。每只大鼠进行5个连续循环,整个实验过程中按需补充麻醉药,且每2.5h腹腔注射2~3ml葡萄糖盐水(2.5%葡萄糖注射液加0.45%氯化钠注射液)。12h后装置移去,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实验大鼠[4]。
1.2.2 标本收集及检测方法:切取各组大鼠股薄肌受压中心部位皮肤及肌肉组织约5mm×5mm×5mm,4℃生理盐水快速洗净血液后,用10%中性多聚甲醛固定、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等处理,蜡块连续切片,厚5μm,进行HE染色,用Nikon(TE2000-U)显微镜观察,NISElements图像采集软件采集图像。
1.2.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行F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肉眼观察:各组大鼠在预防性用药期间耐受良好。模型组和SDSS干预组大鼠皮肤完整。SDSS高剂量组受压局部未出现明显可见的发红现象;SDSS中、低剂量组受压局部非持续性发红,放松后可恢复;模型组受压局部出现持续发红现象,即临床Ⅰ期压疮早期表现。模型组与SDSS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在造模后,受压部位轻度凹陷,周围肌肉水肿明显,周围皮肤轻微水肿等表现。
2.2 病理切片观察:分述如下。
2.2.1 模型组:皮肤复层鳞状上皮组织变薄,结构不清且细胞层次减少,上皮结构断裂,真皮胶原纤维变性、溶解,可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图1)。肌肉组织萎缩、变性较严重,肌肉自溶现象明显,在间质区域细胞核聚集,肌细胞核固缩,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图2)。
图1 皮肤组织(×200)
图2 肌肉组织(×100)
2.2.2 SDSS高剂量组:皮肤各层未出现明显损伤,但上皮层次不够清晰,皮肤毛囊有所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图3)。肌纤维萎缩,有断裂迹象,轻度水肿,有少许腊样变性,炎症细胞轻度浸润,横纹模糊(图4)。
图3 皮肤组织(×200)
图4 肌肉组织(×100)
2.2.3 SDSS中剂量组:皮肤组织相对于SDSS高剂量组皮层不够清晰,真皮层内毛囊与SDSS高剂量组相比有所减少,中性粒细胞轻度浸润,可见明显炎性反应(图5)。肌纤维断裂明显,腊样变性明显,在间质区域细胞核聚集,肌细胞核固缩,可见血管周围纤维增生明显(图6)。
图5 皮肤组织(×200)
图6 肌肉组织(×100)
2.2.4 SDSS低剂量组:相对于SDSS中剂量组上皮层次不够清晰,皮肤毛囊比SDSS高、中剂量组减少,皮下组织炎性反应较重,真皮层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图7)。肌肉组织腊样变性明显,横纹消失,见肌肉自溶现象,血管壁变厚、内皮肿大,在间质区域细胞核聚集增加,肌细胞核固缩,可见血管周围纤维增生明显(图8)。
图7 皮肤组织(×200)
图8 肌肉组织(×100)
2.35 组大鼠组织病理学变化:按姜丽萍[5]方法,对压疮病理变化严重程度进行判断,见表1。经统计学比较,5组大鼠组织病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大鼠组织病理变化程度
目前,采用预防性用药的方法应用于临床上压疮的治疗尚处于萌芽期,本实验采用动物模型的方式能有效地模拟临床环境,人为地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探讨SDSS作用于机体的病理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光镜下观察到SDSS干预组及模型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上皮组织损伤,肌肉组织变性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可推知由于受压组织反复经历缺血再灌注循环过程,局部组织呈现炎症过程。本研究用SDSS对各组大鼠干预后,除空白对照组外,SDSS高、中、低剂量组到模型组皮肤及肌肉组织的损伤程度逐渐加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DSS有较强的抗炎和抗氧化功能,有利于保护皮肤和肌肉组织,SDSS高剂量组预防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SDSS对皮肤、肌肉组织具有保护作用,预防性使用可减轻组织损伤,延缓压疮损伤的进行性剧变。本研究可为临床治疗压疮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明确SDSS的最有效剂量,并将实验结果应用于临床。
[1]曲娟,朱晓东,胡进.丹红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CD62p、CD63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9):636-637.
[2]Jiang L,Dai Y,Cui F,et al.Expression of cytokines,growthfactorsandapoptosis-relatedsignal molecules in chronic pressure ulcer wounds healing [J].Spinal Cord,2014,52(2):145-151.
[3]蔡福满,姜丽萍,杨晔,等.褥疮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简易模型的建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4):830-832.
[4]权伟,周丹,郭超,等.丹参素钠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南药学,2012,10(12):885-888.
[5]姜丽萍,蔡福满,杨晔琴,等.局部皮肤持续受压致压疮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2A):4-8.
2016-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