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艳丽李思王建玲周红
1浙江省奉化市中医医院浙江奉化315500
2浙江省立同徳医院浙江杭州310012
中药内服外敷佐治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临床研究
方艳丽1李思2王建玲1周红1
1浙江省奉化市中医医院浙江奉化315500
2浙江省立同徳医院浙江杭州310012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辅助西医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患儿共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西医对症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内服外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近期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WBC计数、CRP、IL-6、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等。结果:观察组患儿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WBC计数、CRP、IL-6、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中药方剂内服外敷辅助西医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情康复时间,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水平,并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小儿肺炎喘嗽 痰热闭肺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观察
小儿肺炎喘嗽是儿科常见呼吸系统急性炎症类型之一,如控制不及时可导致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严重威胁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以本院2013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患儿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西医对症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内服外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近期疗效及各项指标,探讨中药方剂内服外敷辅助西医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患儿共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1~6岁,平均3.89±1.02岁,病程14~70h,平均47.32±5.71h;观察组患儿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1~5岁,平均3.83±1.00岁,病程12~71h,平均47.50±5.79h。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王卫平等主编《儿科学》(8版)西医诊断标准[2];②符合《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痰热闭肺证诊断标准[3];③年龄≤6岁;④发病至入院时间≤72h;⑤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⑥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呼吸系统发育异常;②先天性心脏病;③合并严重心肺功能衰竭;④肺结核;⑤免疫系统疾病;⑥精神系统疾病;⑦临床资料不全。
1.4 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1.4.1 对照组:给予该组常规西医对症干预治疗,包括吸氧、祛痰、止咳、舒张支气管及抗感染等。2周为1个疗程。
1.4.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内服外敷辅助治疗,方药:石膏、薏苡仁各15g,苦杏仁、炙甘草、冬瓜仁各10g,桃仁、麻黄各8g。1剂加水300ml煎至150ml,分3次口服;1剂磨粉加入生姜汁调煮成糊后涂抹贴敷肺俞穴,30min/次,3次/d。疗程同上。
1.5 观察指标:①记录患儿中医症候(发热、痰壅、咳嗽及气喘)消失时间,计算平均值;②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进行中医症候积分计算[5],主要指标包括发热、痰壅、咳嗽、气喘、肺部听诊及X线胸片,每项分值0~4分,总分28分,分值越高则提示病情越严重;③炎症相关指标包括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IL)-6,其中CRP和IL检测采用罗氏COBAS INTEGRA 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④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检测仪器采用重庆天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MVIS-2035型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
1.6 疗效标准:①显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75%;②有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减轻,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为50%~75%;③无效:未达上述标准[4]。
1.7 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软件选择SPSS17.0;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气喘3.38±1.21 2.05±0.74*例数55 55发热3.14±0.96 2.36±0.71*咳嗽8.38±1.69 6.87±1.26*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后7.43±1.70#3.67±0.85*#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55 55治疗前22.68±5.17 22.81±5.22
2.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相关指标水平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55 55 WBC计数(×109/L)治疗前15.28±2.30 15.19±2.27治疗后9.66±1.83#5.08±1.18*#CRP(mg/L)治疗前82.56±9.48 82.79±9.53治疗后7.92±1.03#3.24±0.55*#IL-6(ng/L)治疗前128.46±12.85 130.01±13.18治疗后82.27±8.76#65.44±6.22*#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55 55全血高切黏度(mPa.s)治疗前7.70±0.44 7.65±0.41治疗后6.61±0.36#5.98±0.29*#全血低切黏度(mPa.s)治疗前9.53±1.68 9.47±1.65治疗后8.40±1.17#7.11±0.83*#血浆黏度(mPa.s)治疗前1.94±0.67 1.89±0.64治疗后1.62±0.48#1.40±0.35*#红细胞压积(%)治疗前57.73±0.76 57.65±0.78治疗后50.05±0.60#42.13±0.44*#
小儿肺炎喘嗽属西医支气管肺炎范畴,中医最早见于《麻科活人全书·气促发喘鼻煽胸高第五十一》[5];小儿素体稚阴稚阳,肺脏娇嫩,外卫难固;而风邪外感先侵肺腑,则致气机郁闭,肺失宣降;外邪入内化热,煎灼津液则易炼痰成壅,而痰热闭肺,肺气上逆则发为咳嗽、气促等;同时肺气耗损更可累及脾肾,导致脾失健运,肾气难纳,生为喘咳之证;此外婴幼儿罹患该病后因缺乏自我排痰意识和呼吸道炎症反应持续进展,常导致咳嗽、咳痰、气促及肺部体征迁延难愈,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小儿肺炎喘嗽发病基本病机为肺郁气闭,与肺、脾及肾联系紧密。笔者认为小儿肺炎喘嗽中医治疗应以宣肺泄热、祛壅涤痰为主。本次研究所用中药方中,石膏泻肺清火,麻黄平喘宣肺,二者可为君药;冬瓜仁化壅凉血,薏苡仁宣肺渗湿,二者可为臣药;而苦杏仁平喘清肺,炙甘草润肺消痈,桃仁逐瘀散结则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具清肺化痰、泄热消痈之功。同时在内服给药基础上行肺俞穴外敷治疗,可通过电刺激将药物活性离子直接导入皮肤内,并经血液循环快速到达肺部病灶;肺俞穴为中医治疗肺部疾患之要穴,可宣肺气,清热邪及缓肺闭;于其上行药物贴敷能够使活性成分循经达病位之所在,发挥通经舒络、扶正祛邪之功效[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方剂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在缓解呼吸道症状体征,改善临床疗效方面优势明显;有助于缩短临床病程,加快病情康复;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改善肺部微循环血流状态,这可能是中医疗法应用具有更佳临床疗效的关键机制。
[1]白凌军,边逊.温肺化痰方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60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5,11(6):74-76.
[2]王卫平,毛萌,李廷玉,等.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9-271.
[3]汪受传,赵霞,韩新民,等.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儿科杂志,2008,4(3):1-3.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8.
[5]林惠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8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3):222.
[6]黄珊,吴蔚,王鹰,等.清金膏2号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小儿肺炎76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4,46 (8):62-63.
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