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坤瑞
摘 要: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新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又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战场,这个战场的胜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就必须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吃透教材;充分备课;情境教学;教学设计;精心预设
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太适应21世纪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向课堂要效率,就是要求有效教学最大化。何为有效教学?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吃透教材,充分备课,是提高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
1.研究教学内容:第一是研究教材,如何用教材教;第二是拓展教学资源。研究教材,是看教师能否合理分析,处理教材,根据课标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也要符合课标的要求,不能偏离文本,漫无边际地扩展,根据教学需要合情合理地拓宽,合理延伸课堂教学。
2.研究学生起点: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对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现状、接受能力、学习水平、学习习惯进行分析与反思。即“充分认识学生”和“认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便因材施教。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想如何教学,不能过于成人化地去想问题,要充分认识学生的接受水平。
3.研究教学目标:备课时必须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不能定得太大,要使学生一课一得;知识技能目标是否清晰体现;思维与情感目标是否突出重难点;上课过程中会不会对教学目标进行灵活调整等。因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三维”目标的结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也非常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
4.研究教法: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内部关系和矛盾,要精心设计,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要求教师对课堂阅读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做到心中有痕,教学无痕。
二、运用情境教学,创新教学设计,精心预设,是提高有效阅读教学的关键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实物、图像、演示、操作、演讲、活动等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融入知识。我曾听一位老师教学《守株待兔》,一则寓言故事很快就讲完了,可学生不理解其寓意。怎么办呢?教师灵机一动,扮成守株待兔者,倚在讲台下,闭目打坐,让学生来“劝”自己。学生兴趣倍增,纷纷劝起老师来,有的说:“老师,你等不到兔子啦。”有的说:“老师,再等下去你就会饿死的!”……老师还模仿守株待兔者的口吻和学生争辩。学生越劝兴趣越高,就越深刻地理解了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其实,教学中除了教师表演,学生的表演也有独特的教学意义。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设计中,要巧妙地把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通过科学的过程与方法三维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三维设计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三维整合是具有整体性、交融性的,是不可分割、水乳交融的。而那种只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割裂开来,甚至在备课时也明显分为三点来备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阅读能力是人学习能力中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可见理清思路、概括内容是多么重要。由此可见,教师就要按作者的写作思路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处理教材,安排教学过程,遵守学生的学习规律来教学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自主读书发表见解的空间和自由很大,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中,有效性得到提高。
三、注重动态生成,允许学生的回答有歧义,努力追求,着力打造切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
课堂的动态生成主要有:预设生成和非预设生成;教师生成和学生生成;问题生成和答案生成;积极生成和消极或干扰生成。在教学预设时,我们必须明确知道教学出发点和教学目标,而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我们无法预测,但是我们可以做好准备,在此前的备课中要精心,但不需要精细,要让课堂的动态生成留有足够的空间。同时,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其相互影响和融合构成了主要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二者的关系。所以,我认为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智慧将二者融为一体,获得课堂阅读教学的高效率。
我觉得教师要在课堂上大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人都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留给学生读书的空间。学生通过读书才会发现问题,知道哪些问题已弄懂,哪些问题没弄懂,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学中,必须教学生有疑,对学生质疑的问题,就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就应当提倡、鼓励,并引导他们自己去释疑,使学生的参与向深层
推进。
允许学生的回答有歧义,因为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使一样,表达出来也肯定有所差异。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解读课文,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惟妙惟肖地再现其情其境,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感活脱脱表达出来。
有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年级越高,回答问题的几率就越小,究其原因有学生本人发言不积极、害羞的因素,但与老师的鼓励也有很大关系。国外的这种情况却不尽相同,有一个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说:“大家不要害怕回答问题,教室是出错的地方!”说的真是太有哲理性了,仔细想想,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才怪呢!都不出错,全对,教室甚至学校还要它干嘛?老师要体谅学生的答案有错误,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可能错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要学会如何引导学生去寻找更好的或正确的答案。
四、养成多学习,爱思考的好习惯,注意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阅读教学的重要保障
加强自身教学业务的学习,是新时代教师的重任。我提倡每节课后都写好教学反思,写之前也了解学生学的情况,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小结反思。有一次,我在教完朱自清的《背影》时,一位学生这样告诉我:“我不喜欢老师对朱自清的《背影》讲得过细,讲得太多,我喜欢自己诵读朱自清的《背影》,自己读《背影》的过程,读到的仿佛是我父亲的背影,读出那种感觉,而听老师讲《背影》,我得到的只是一些所谓的‘重点句‘关键词而已,很难领悟其中的内涵。”我的教学经历使我明白,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阅读教学的重要保障。
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走进新课程,树立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对话、沟通、合作、探究的活动,从而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余映潮.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8).
[2]李镇西.工作并思考着:我的语文教育科研之路[J].四川成都市教科所,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