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英
潍坊科技学院,山东 寿光 262700
高校英语隐形课程建设研究
张云英*
潍坊科技学院,山东 寿光 26270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英语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髙质量英语人才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多数教师仍按照“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授课,忽视了课程中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潜移默化的隐性因素。本文通过分析英语教学中隐性课程的特点和当前英语隐性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英语教学隐性课程建设的对策。
高校;英语教学;隐形课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英语人才是我国行业建设重要后备力量。外语水平的提高是沟通的必要条件。然而有些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大学生在口语和听力上仍存在很大的障碍。因为我们的外语学习是考试导向型,英语是工具,但不是文化。然而,在校内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潜移默化地体验一种非正式课程即隐性课程。
英语隐性课程是隐藏在课程中的英语课程教育资源。英语隐性课程的含义主要是结合教学中对外语教学的认知和隐性课程理论,注重英语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以及教学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除去学校正规的英语课外,所有能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培养跨文化思维意识的英语课程资源都属于英语隐性课程。
(一)持久性
学校在校园亚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特定文化氛围,并向周围持续地发挥它的辐射作用。语言学习首先要满足语言的“隐性”特质要求,即积累足够的输入量,然后才能通过内化的语言规则进行释意活动。英语语言的积累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缓慢持久的过程。
(二)潜隐性
英语隐性课程发生作用的影响很难清楚的体现出来。例如学校内的建筑物上的英文简介,英文网站的新闻正在介绍着国外每天正在发生的要闻,学生在校内游玩、浏览新闻的同时,也无意识提高了英语水平。但是这些提升是学生难以立即感受到的。
(三)延续性
显性课程在课堂之后就结束了。而英语隐性课程则不会受时间、空间束缚,可以说,学生身旁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隐性课程。学生在课堂内或者课堂外都可以随时感受隐性课程教育的效果,例如,可以观看电影、视频等拓展词汇、在网络上查阅或浏览新知识,拓展信息面等。
(一)英语隐性课程观念没有得到普遍共识
目前多数高校内部依然持有传统课程观,教师大多关注教学计划之内的显性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测试的最初目的是服务于语言教学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负面作用。例如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实施虽然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不完全代表学生真实应用水平。大部分教师依然对隐性课程认识模糊,缺乏深刻了解,也没有实践的指导,因此英语隐性课程建设的观念没有形成共识。
(二)课程内容与需求的动机不相符
英语隐性课程在心理层面的表现可以体现为师生关系。学习动机是成功学习语言的一个关键因素。学习者由于英语语言的魅力而被深深吸引,对英语的兴趣会很持久。如果学习者是由于受到外部动因而学习英语,一旦目的达到,便会放弃学习。只有考虑了学生的动机和需要,对老师而言,才有可能刺激学生学英语的热情,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
(三)缺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教学中,教师很容易过分关注教学内容、过程及结果,忽略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者,甚至把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掌握程度的唯一标准。而学生的情感是复杂多变的,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如果缺少课堂交流等语言活动形式,是很难学好英语的。
(一)强化英语隐性课程理念
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特点对英语学习作用重大,在各院校明确英语隐性课程理念,树立英语显性课程和英语隐性课程同等重要的意识非常必要。强化英语隐性课程理念需要学院领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从意识上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英语隐性课建设工作。
(二)明确英语的实践性
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配合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学习动机和需求,使学生了解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学生的学创造条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不是仅仅为了掌握语法、句法或词法,而是为了利用英语的技能进行流畅的沟通。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内容及目标,才能主动、积极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从制度上体现出英语的影响,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保障基础的交流和沟通。
(三)构架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不良的师生关系会使得学生感到恐惧、紧张和压抑,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从内心真正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考试成绩论高低。班级还可以开展多种团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竞争,相互合作,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英语隐性课程的建设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进一步的探索是所有英语教学工作者的责任。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建设还需要英语教师正确把握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转变教学理念,重视隐性课程对英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断完善英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最终促进全方位人才培养的实现。
[1]陈伯璋.潜在课程的概念分析[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87.
[2]王岩,王林艳.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4.
[3]韩海燕,郭姗姗.髙校外语教学文化育人功能研究[J].外国语文,2011.
张云英(1974-),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潍坊科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