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焱 李 宁 赵 欣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增强九年一贯制学校一贯性的路径分析*
李 焱**李 宁**赵 欣*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在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九年一贯制不是简单的小学与初中相结合,它涉及义务教育整体衔接问题,即一贯性问题。当前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制度设计等方面仍未充分体现一贯性特征。如何增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一贯性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影响九年一贯制学校一贯性的制约因素分析,以问题为导向,找出合理路径。以九年一贯制为契机,最终推动义务教育的发展。
九年一贯制;一贯性;路径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落实期间,全国各地加快推进九年一贯制步伐,九年一贯制为系统培养人才提供了可能,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正逐步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九年一贯制政策关乎中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通过对九年一贯制政策的调查与研究,找出问题所在,为更好地落实九年一贯制政策提供理论思路和实践途径。
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是指以小学和初中联合办学为基本方式推动义务教育系统化的学制模式。九年一贯制学校则指小学和初中一体化办学的学校。许多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原有的中小学合并而成,比单一存在的小学或初中规模要大。它将小学和初中这两个独立的学段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相较独立办学的小学和初中,更利于发挥教育整体性和衔接性的优势。通过对基础设施和其它教学资源的共享,降低办学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大大减少了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通过经费的统一分配,逐步解决中小学教师劳动收入不平衡问题,进而提高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通过对相关管理层和教师队伍的调整与重组,解决管理机构重叠问题,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注重管理层与一线教师的交流沟通,提高学校教师与管理队伍的凝聚力。
长期以来,由于在办学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中小学教育对立现象较为突出。在新课改背景下,总体规划设计义务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大目标,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重视学生成长的连贯性和发展的整体性,致力于体现教育一体化的办学理念,实现中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具体体现在:在分析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的前提下,整体设计管理模式及教学模式。在一贯性思路指导下,分阶段开展相关课程,做好小学向初中转换的衔接工作,尽可能减少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过渡的不适应情况,确保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健康成长,从而推动学生从思想到行为的渐进转换。
一贯性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一大特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特征仍难以有效体现。总体来讲,当前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制度完善及管理模式、培养及考核方式、学生课程及活动安排、“小升初”及中小学融合这几个方面仍存在问题,影响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活力。
制度完善及管理模式存在偏差。在现行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下,九年一贯制学校仍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很多学校仍然是小学和初中“两张皮”,各自独立办学、自我生长,未有效进行统一管理。其次,部分管理部门对九年一贯制错误定位,将九年一贯制直接等同于传统的九年义务制。而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政策大都适用于分离的中小学,难以有效适用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在错误观念引导下,由于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未及时制定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政策,对九年一贯制学校仍采取传统管理方式,使九年一贯制学校缺乏相关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
培养及考核方式缺乏一体化设计。九年一贯制学校应以素质教育为培养目标,但一些学校仍然以中考成绩为根本目标,以牺牲小学教育为代价推动初中教育的片面发展。小学的骨干教师被调往初中执教,教学能力欠缺的初中教师被调到小学执教,跨学段教育方式遭到扭曲,阻碍小学教育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难以制定行之有效的统一考核方案,在小学阶段拥有丰富执教经验的骨干教师在初中工作期间,只能依据入编的学段获得回报,极大损害教师跨学段教学的积极性。
学生课程及活动安排缺乏有效衔接。课程是教学的关键环节,课程安排与实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成长与学校整体发展。九年一贯制办学应该体现课程实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诸多课程中,艺术、体育类课程的设置利于提高中小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才能,推动学生实现多样化的成才道路。但一些九年一贯制学校对艺术、体育类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形式性的艺体类课程设置及开展导致难以有效发挥相关课程的作用。即使在文化课课程设置方面,学校过于强调“主科”和“副科”之分,使“副科”遭到一些学生的不重视,这将不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多样化选择。此外,参与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但当前一些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者认为“组织活动就是浪费时间”,管理者的理念与决策和学生的相关期盼存在偏差,二者之间的矛盾不仅凸显了学校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而且导致了实际工作中实验类课程难以按规定课时及时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更是少之甚少,学生课程与实践活动难以合理配套与有效衔接。
“小升初”压力大及中小学融合困难。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人口涌向城市。由于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观念的影响,择校热成为一大问题。其中,小升初择校问题尤为明显。小学生因此疲于各种特长班和学习班,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推行九年一贯制的一大作用在于减少小升初压力,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来自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并未因此减少升学压力。一方面,一些学生需要面对交通不便带来的饮食、交通安全等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仍疲于各种辅导班。步入初中后,由于中小学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难以适应之处。对于教师而言,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对教师跨学段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职前培养方面,现行的师范生培养模式缺乏对跨学段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方面,大部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仍坚持分开教研与教学,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缺乏有效沟通,部分学校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甚至互不来往,学校内部出现“小圈子”现象,中小学融合仍较为困难。
敢于承认并揭露问题,全面分析矛盾,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着力解决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中的各种问题,切实体现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一贯性特征。
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专门管理机构。九年一贯制办学的顺利进行需要以完善的制度和政策为保障。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现实特点,制定适用于这类学校的方针政策,以对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支持与指导,并采取实际措施推动九年一贯制学校与传统独立办学学校共同发展。
九年一贯制学校应建立完善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内部管理体系,为自我发展创造有益的内部环境。集中学校所在地的资源优势集中办学,进行统一高效管理,形成激励竞争机制,体现九年一贯制学校应用的办学特色。精简行政人员,提高办事效率,更好服务教学,推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践行。长远规划,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践行性,防止学校发展规划与制度设计流于形式。
改进培养方式,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尽管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均属于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但中小学教育之间固有的差异影响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整体发展。受中考升学率影响,管理阶层对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偏差,这种差异尤为体现在教师管理与考核方面。若考核方式过于倾向于初中教师特别是初三教师,小学教师可能会逐渐产生不满情绪,这将影响他们的教学积极性,最终对小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以校长为代表的管理阶层能否对九年一贯制办学宗旨进行准确定位,是能否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特点并提高九年一贯制学校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管理阶层应敢于破除中考至上的传统观念和重视初中教育而忽视小学教育的定势思维,打破中小学教育对立的格局,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更加注重整体办学和教育一贯衔接,自觉维持九年一贯制教育的长远发展。
为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九年一贯制学校应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提升一线教师对不同学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了解,推动相关教师提高跨学段教学能力。同时,加强中小学教师沟通与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鼓励中小学教师共同探索多样化教学手段,挖掘现代化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通过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方式,及时进行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在九年一贯制模式下完成向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转变。此外,学校应培育教师教育研究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关于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课题研究,为学校发展提供新理论和新思路。
规划课程设置,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动教学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益,学生是核心因素。在国家新课改形势下,提高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尤为重要。学校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应突破以往过于强调划分学段的思维限制,结合自身整体性和连续性特点,以中小学学生的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在课程与教学方面发挥有效衔接特点。注重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共通性的校本课程和特色教材,确保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和均衡性。
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些管理者担心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在短期内不会取得明显效果,殊不知,它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学校管理层应及时破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浪费时间”的错误观念,敢于花大力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合理发挥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引导学生感受校园文化氛围。鉴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有益文化活动,鼓励学生亲自体验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认识锻炼自我,提高抗压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应秉承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尤为注重加强对中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培养,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及符合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利用九年一贯制学校这个新平台推进素质教育,营造温馨的校园氛围,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做好衔接工作,破除“小升初”压力。面对中小学不同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特点,体现一贯性特点并做到中小学教育有效衔接绝非易事。九年一贯制学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在环境适应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以小升初阶段的学生为例,一些小学生步入初中后在课程设置、学业要求、教师授课方式等方面难以适应。此时,学生能否做好小升初的适应工作将影响他们初中阶段的发展。因此,相关教师需要重视小升初的衔接工作,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利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及时疏导学生,提升学生对新环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现代社会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竞争力的加强。面对家长的极高期望,学生需要徘徊于学校教室与各种辅导班之间。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小升初的压力,但受外部环境影响,家长们忙于将小学生和初中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学生,这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甚至带来更大的负面作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成才问题,通过走访、开办讲座和利用网络平台等方式与家长加强交流,为中小学学生减压。
九年一贯制教育模式是新形势下推动义务教育向前发展的一大改革举措,它旨在实现中小学两个阶段的有效衔接,由于目前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处于探索调整的改革阶段,无完善的体系可以支撑,无系统的经验可以借鉴,面对一贯制特征与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的矛盾,九年一贯制办学仍任重而道远。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3-11-16(01).
[3]方秋堂.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的源起、发展困境及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6-02-20(06).
[4]高瑜,杨霖.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优势、困境与出路[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11-10(06).
*山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九年一贯制”政策适应性研究——以临汾市为例》(SD2015CXXM-06)阶段性研究成果。
G
A
**作者简介:李焱(1995-),男,汉族,山西吕梁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宁(1995-),男,汉族,山西晋中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学;赵欣(1994-),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