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学宗传 德浴秦川
——关中书院简介

2017-01-27 22:59王美凤
唐都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关学文理学院师范学校

圣学宗传 德浴秦川
——关中书院简介

关中书院是明清时期关中地区最高学府,现为西安文理学院书院校区,位于西安市书院门街,由明代大儒冯从吾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创建。据史料记载,关中书院规制典雅,有大门二楹,二门四楹。讲堂六楹,取名允执堂。左右各为屋四楹,皆南向,若翼;东西有号房各六楹。堂后有假山一座,三峰耸翠,宛然如一小华岳也;堂前有半亩方塘,树亭于中,砌石为桥。后增置学田,四方来者云集,遂建中天阁,塑先师像祀焉,以彰崇儒重道之典。冯从吾亲任书院山长主持会讲,传播儒家纲常伦理、圣道之学,四方听讲者云集,多达五千余人,冯从吾《关中书院记》写道 :“涣然成一大观矣。松风明月,鸟语花香,令人有春风舞雩之意。”书院成为儒学重镇、关中槐市。

天启六年(1626)明熹宗下令拆除天下书院,关中书院毁于一旦。康熙三年(1664)陕西巡抚贾汉复等人重修书院,增设东廊,作为讲学先生之寓所,并设西圃,供学生憩息。又建精一堂五楹。至此,书院规模初具,一度成为督学使署。乾隆三十六年(1771),巡抚毕沅重建关中书院,并延请江宁进士戴祖启来陕主持关中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陕西巡抚升允奏请改关中书院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

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书院开始由传统经学教育向西方新学转变。1914年改为陕西省第一师范学校;1934年,改为陕西省立西安师范学校。解放后,学校一度改为陕甘宁边区师范学校,1950年恢复原名陕西省立西安师范学校。1982年西安市师范学校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专修学校合并为西安师范专科学校。1985年,学校一分为二,一部分为西安师范专科学校(翠华路校址),一部分为西安师范学校(关中书院校址)。2009年,西安师范学校并入西安文理学院。

作为关中人文化育之地,关中书院先后有许多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人出任讲席。1666年,继冯从吾书院绝响四十年后,“博雅君子”王宏撰主讲关中书院,不论科举时艺,惟重人品与文格,成为清初关学复兴的倡始者。1673年,“海内真儒”李二曲出任关中书院山长,讲授阳明心学,成为关学在清初复兴的重要代表。1757年,名儒孙景烈三度主讲关中书院,“为关中学者宗仰”,门下有状元王杰等,号称“关中书院六士”。1835年,以八比试帖鸣于当世的路德主讲关中书院,著录弟子二、三千人,史称秦士掇甲乙科者,皆其及门或私淑弟子。1865年,“百代真儒”刘古愚肄业关中书院,受学于书院山长黄彭年。学成后一生潜心教育,门弟子千数百人,成就者众,如陕西维新之士李岳瑞、水利科学家李仪祉、《大公报》总编张季鸾、辛亥革命功臣于右任等。1887年,“关学后劲”柏景伟主讲关中书院,以振兴关学为己任。1903年,被称为“关学最后一个大儒”的牛兆濂,出任关中书院总教习,以身倡道,毅然肩負起了“为往圣继绝学”的神圣使命。此外,关中书院也延请各地学者,如江宁进士戴祖启、贵州进士黄彭年、武昌鸿儒王孝风、固始孝廉蒋子潇等受聘主讲书院,对关中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在关学精神感召下的西安文理学院焕发着勃勃生机。关中书院苍健遒劲的千年唐槐,承载着文理学院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东西并峙的醒钟暮鼓,警醒着文理学子追赶超越,发奋图强。关中书院既是中国古代教育模式与文化传统的见证,也是今日文理文化转型发展、更名升大的精神源泉与核心内涵。在文化先行的战略思想引导下,为了充分挖掘关中书院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学校设立了“关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致力于关学及书院文化研究。目前开展的研究课题有王美凤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末民初关学重要文献及其思想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关学学术史文献研究”,贺文华博士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关学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及其路径研究》,贾俊侠教授主持的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关中书院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研究》,王静博士主持的省社科联项目《关学遗址保护与开发研究——以关中书院为例》等。同时推出了《关学史文献辑校》《牛兆濂集》及《关学学术编年》等研究成果,这些著作已被收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关学文库》中,为关学学术研究与推广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王美凤供稿)

猜你喜欢
关学文理学院师范学校
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
“关学”的精粹及其对后世的启迪——张载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高申作品
张载关学暨关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
张载关学暨关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高申作品
黑夜的献诗
衡士玉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