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新范式
——评萧袤的《山海经童话》系列

2017-01-27 07:14□文│张
中国出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山海经童谣

□文│张 梅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自晚清以来,仁人志士就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具体到儿童文学,清末民初孙毓修在编著《童话》丛书时改编了不少中国传统故事。这时期的儿童读物《蒙学报》《启蒙画报》等也随处可见对圣人贤哲故事的现代抒写,随后胡适、周作人等五四文人也积极从事对传统儿歌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当下语境中,如何创造性继承传统文化仍是儿童文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此举措既能有效对抗外来童书的大规模进逼,也是本土儿童文学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由明天出版社推出的萧袤《山海经童话》系列(明天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为传统文化现代转型提供了一种新范式。

在形式上融合多种艺术体裁,开创一种奇幻体童话。萧袤的《山海经童话》系列蕴含多种传统文化元素,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童谣,并借助于奇幻的想象熔铸成一种新型童话。如《烛龙兄妹》是创世纪神话的童话仿写,同时运用拼贴、引用等形式与传说、民间故事、童谣构成了复调。神话中超人间的神灵烛龙在童话中亦有人间之爱。烛龙妹妹烛阴引来天火点亮哥哥眼里的两只巨大蜡烛,光明降临。妹妹每日忙碌着为哥哥添烛油、唱着“小老鼠上灯台”的童谣,温暖的亲情洋溢其间。妹妹为寻找新烛油不停地询问小溪、小河、长江、大海,其复沓的节奏有着民歌的优美。当妹妹在归墟熬制新烛油时,黑暗之神吹灭了哥哥眼中的蜡烛。然而集光明之力的混沌也孕育成熟。混沌中盘古开天辟地,光明重生。这种正邪交锋的悬疑和坏人必死的情结,充满了孩童的天真稚气,而整则童话又不乏世界大同的博大深厚。

《骑木桶的人》与传统文化的互文性也非常典型。这则故事中有明显的民间故事元素:三次考验、三次历险等,并在民间故事基础上实现了儿童文学的现代抒写。一是神话的介入实现了故事的大翻转,打破了只有王子才能娶公主的等级秩序。从此骑木桶的农夫(而不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二是农夫骑木桶娶公主颠覆了西方民间故事的王子骑龙救公主的贵族气,以戏拟的方式成就了中国民间故事的草根气。

在内容上实现了古与今的完美对接,借用传统文学形象抵达对现实的关怀。《山海经童话》的作者在期许美好时始终关注当下,这种介入现实的力度非常值得称赞。如《互人》既抒写了奶奶和互人几十年的珍贵友情,又通过互人带走备受人间冷落的幻想、善良、正义等情节来针砭现实。《树哼》既有飞行的快乐,又有树哼看到了世间太多丑陋后的痛苦呻吟。《风伯的洞》既有对风伯把肇事的风封入风洞的勤劳敬业的礼赞,又有对人类破坏自然,致使飓风肆虐的批判。《土里蹦》“我”既感激土里蹦的热心友好,又目睹了因人们不断盖楼、挖矿、修桥、修路对地下生物带来的灾难。童话因以坚实痛苦的人生为底,童话的美好便不再苍白单薄,有了更多元、更丰富的质感。

形式内容的创新都围绕着儿童主体性展开。儿童文学不论怎么创新都建立在儿童生理和精神成长需求之上,失去了这个维度,一切都没有意义。《山海经童话》灵活运用了儿童的思维、视角和语言。那种自由跳脱的想象、惊悚奇妙的冒险,都是童年的专属。而人们一旦迈过成年的门槛,幻想之门也随之关闭,往往再也回不去了。

《山海经童话》系列指示了一种新的儿童文学创作路径,对当下“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探讨有重要启示。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山海经童谣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