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华
江苏省丹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病区,江苏丹阳 212300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胡玉华
江苏省丹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病区,江苏丹阳 212300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将该院外科病区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工作的20名护士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并积极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护理质量。结果①实施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优质护理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20名护士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是13.33%,明显高于实施管理后的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病区日常护理管理过程中积极运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不但能够提升护士的护理质量,避免不良事件发生,而且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该管理模式值得积极推广和运用。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质量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目前已经在很多科室中被运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方法,能够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全面提升其专业技能,促进临床护理更加人性化与个性化[1]。该院对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外科病区的20名护士积极运用此模式管理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后,现报道如下。
该次研究所选取的20名对象均属于该院外科病区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工作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最小是20岁,最大是40岁,平均年龄是(28.0±5.0)岁;护士的层级:1名为n4级、3名为n3级、3名为n2级、9名为n1级以及4名n0级;学历水平:8名为本科学历、8名为大专学历、4名为中专学历;职称情况:3名为主管护师、5名为护师、12名为护士;工龄:12名护士的工龄为 1~5年,5名为 6~10年,1名为 11~15年,2名为16~20年。20名护士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且均接受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
20名护士之前一直接受传统的轮班制及轮岗制进行管理,现均接受分层级管理模式,详细情况包括以下几点。
①设置层级:根据20名研究的护士的实际护理情况,选取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丰富、工龄及学历较高、组织能力极强的护士长作为该次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在开展日常护理管理时,除了以往的护理工作内容之外护士长还需承担起其他护士的选拔、培训以及考核等工作。管理小组组长依据该科室的病房实际需求,积极采取小组负责机制对护士的护理质量展开管理,在科室的各个病区成立相应的护理小组,然后根据这些护士的工龄、工作能力以及职称等将其分为4个级别,分别是护士长、小组组长以及高初级责任护理,最后再按照层级管理的框架不断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健全完善,并且明确各小组的各级护理工作内容[2]。
②划分职责:在分层级管理的模式下严格执行各项责任机制,将各组护士的日常工作内容及职责、权限明确清楚,鼓励各级之间互相协作,全面提升小组的总体护理质量。在护士分级中护士长主要负责监督其他护士的护理质量法,并且全权负责小组内各护士的绩效考核与业务培训等工作。责任组组长不但需要承担科室部分危重患者的护理,而且还要对组内其他护士的病员护理工作进行分配,且对工作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对组内护士的护理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以便全面提升组内护士的护理效果。小组责任护士按照自身能力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根据护士本身的情况来负责不同疾病的患者,确保病区小组护理质量得到整体提升[3]。
③培训及考核:在开展护理管理工作中,护理培训及考核是提高护士工作质量及效率的主要途径。在实际管理当中,护士长要根据各个病区的护理需求以及各小组护理能力情况,定期组织召开护理培训,尤其是对于初级的责任护士,更应该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与此同时,实施该次护理管理的护士长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鼓励各小组护理人员积极参与考核晋升,并且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对护理表现优秀者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对表现较差的护士给予一定惩罚,促进护士积极、主动参与工作。在护理管理期间,需要召集各小组成员汇报当天的护理情况,及时讨论解决一些护理难点、重点问题。
④变更传统排班模式:在传统的护理工作中,大多采取轮班与轮岗的排班机制,在分层级管理模式下,护士长可以不断完善传统排班模式,积极制定弹性排班。在实际运用中可以依据护士综合能力、专业技能、工作量、工作时间等合理排班,增加日间及旺季值班人员数量,合理减少淡季及夜间值班人员数量,保障护理质量的同时,避免护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采取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对20名护士负责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实施护士分层级护理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满分是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对护士的满意程度越高。
对比20名护士实施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与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进行对比,其中护理质量的内容包括了基础护理、优质护理以及病房管理,同样以百分制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
数据均借助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科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是(84.3±2.0)分;实施管理后评分提升至(97.5±0.2)分;管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69 1,P<0.05)。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20名护士病房管理评分是(87.6±2.0)分、基础护理评分是(88.9±1.0)分、优质护理评分是(85.0±2.0)分;实施管理后病房管理评分是(98.8±0.5)分、基础护理评分是(99.0±0.8)分、优质护理评分是(98.8±1.0)分;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96 2、35.270 7、27.600 0,P<0.05)。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20名护士有2名出现不良护理事件,具体为1名发生护理纠纷,1名发生不安全事件,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是13.33%;实施管理后20名护士无任何不良护理事件发生,发生率为0.00%;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 5,P<0.05)。
近几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及总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着国内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加之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不断加深,对医院临床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外科病区属于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加强该科室的护理管理,有助于全面提升护士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便于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4]。
通过该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施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由于实施护理管理后,各组护士对病患的护理工作更加全面,两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多了,护患之间创建了良好、和谐的关系后,显著提升了护理满意度。此外,该组结果还提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优质护理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20名护士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是13.33%,明显高于实施管理后的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科室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使护士的工作范围与职责更加明确与细化,有效弥补了传统管理中护理分工模糊的弊端,使得日常护理中容易忽略的护理项目重新得到重视。与此同时,护士长对各小组加强业务培训,能够帮助护士学习更多先进的护理知识与技巧,使得临床护理质量得到切实的提升,进而使得护士的护理操作更加规范[5]。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中积极运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护士的综合护理质量。
[1]李玉琼.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4):166-167.
[2]何晓娟.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6,16(3):182.
[3]张伟,苏秋平,朱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4):502-503.
[4]李世艳,张树香.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247-248.
[5]张雪莲,曹向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6):146.
R471
A
1672-5654(2017)08(b)-0118-02
2017-05-17)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3.118
胡玉华(1977-),女,江苏丹阳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静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