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辨析

2017-01-18 13:50景小勇叶青
艺术百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对立统一实现途径社会效益

景小勇 叶青

摘要:文艺生产的社会效益相比于其他物质生产行业有其特殊性一文艺产品具有精神与物质双重属性,其社会效益的特殊性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的娱乐需求、知识与教育需求、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在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进国民美育等。这种特殊性是由于文艺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它有着明确的精神目的,同时也是由文艺创作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一文艺生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也具有特殊的呈现方式,既有初级阶段,即对立阶段、冲突阶段;也有高级阶段,即统一阶段、融合阶段。这要求文艺生产要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消除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对立,实现二者关系向高级阶段转变。这一根本要求是由文艺的本质、文艺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文艺的特殊生产发展规律、我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而要确保文艺生产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政府要从体制上设定,在政策上引导,从法制上保障:行业主体要在发展机制上、规则上、自律上实践:全社会要形成共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的积极作用一文艺生产只有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协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才能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

关键词:文艺生产:双重属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内涵:对立统一:实现途径

2015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五个问题对文艺工作进行了重要的理论阐释,这对今后文艺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讨论第三个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文艺“为什么人”的原则性问题。他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在讲话发表之前的2015年9月14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为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和两个效益相统一问题提供了重要政策指导和依据在之后的201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发布,其中指出:“评价文艺作品,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绝不让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从总书记讲话,到中共中央和“两办”文件,都反复强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和两个效益统一的原则性问题,可见其极端重要性。

社会效益的问题是1982年9月23日由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首先提出的。“文艺作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始终是党和国家领导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原则作为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的重要内容,以及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被着重强调,都证明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是中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全面繁荣快速发展的首要原则。然而,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融入全球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和程度不断加深的新形势下,在中国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转型改革不断拓展的新背景下,对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两个概念新的总体性规范性的阐释和研究,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全面探讨,在已有的研究中还比较少见

对文艺工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概念的全面把握,及对二者对立统一关系的深入理解,是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中央相关意见、政策的重要线索,也是贯彻落实党的领导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范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创造无愧于人民并屹立于世界的伟大作品,以及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因此,本文将主要辨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分析文艺生产中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因以及如何确保“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一原则的实现和如何发挥作用。

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概念辨析

1.社会效益的基本内涵

所谓社会效益,从最基本和全社会已经达成的共识角度来说,是指生产活动的产品能够满足社会中所有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生产活动及其产品为何会产生社会性的影响?首先,社会生产活动的本质就是生产产品,而消费与使用产品的是全社会的人,即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产品直接对所有人产生影响

因此,生产实践活动必然是与人们普遍产生联系,并对全社会产生影响的。其次,以某一生产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在当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也绝不是孤立的,而是必然与其他生产实践活动、生产关系发生联系。也就是说,当代社会生产活动与生产关系呈现总体性全社会性的特点。再次,生产力要发展就必然要通过生产活动的剩余价值(或者说,除去生产成本之后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再生产以及资源再分配,因而分配与再生产的过程必然会牵涉到社会各领域各阶层以及所有人的利益。

从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因素来看,生产实践活动及其产品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好的方面可以看作是社会效益。

上面已经指出,社会效益最基本的方面是社会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

而从更细化的角度来谈社会效益,可以将社会生产各个环节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归为两类:个人利益和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个人利益主要由生产实践活动的成本投入与经济产出来决定,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是由该生产活动对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其他个人所产生的影响来决定。因此,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社会效益也包括了经济效益,一项生产实践活动如果收获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并扩大社会再生产。如果每个社会成员要分到更多的蛋糕,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把蛋糕做得更大,这就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意义所在。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社会效益仅仅指生产实践活动对其他活动及个人所产生的好的影响,即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狭义的社会效益又可以细分为很多类,这一点下文再谈。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个人利益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都受益时,整个社会生产领域就呈现健康、良好的状态,而当其中有一方受损或者二方都受损的时候,社会生产领域就呈现不平衡、不公平的状态。一旦有利益受损,社会依靠市场规律的自行运转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这时国家必须介入加以调控。在讨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我们仅仅使用狭义的社会效益的概念,即生产实践活动除生产组织者和参与者之外为社会其他领域、其他个人带来的利益。在这里我们又可以将社会效益粗略地分为两类:社会的公共利益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具体利益。

2.经济效益的基本内涵

上面已经谈到,经济效益具体指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它主要由生产的成本投入与经济产出来决定。具体而言,“所得或产出的劳动成果可以指不同的使用价值,如各种货物和服务、消费品、投资品等:也可以指以价值形式表现的各种劳动成果,如社会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等。所费或投入,可以是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消耗,如生产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服务、支付的劳动报酬等;也可以是占用的资金,如生产中占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

企业的生产活动将资源加工成产品,并流通到消费者手中。这个过程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成本与原料成本,因此企业需要在经济上弥补成本并获得盈利以扩大再生产。或者说,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基本原则就是获得盈利。在当代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之下,如果无法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那么一家企业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而这也就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虽然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需要淘汰一些效益较差的企业,实现资源更好地分配与利用,但这种转型与整合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主要生产领域能够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这种情况下产业的整合才是有益的。

由此可见,经济效益主要指具体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资源的占用与各项成本支出少,成果及利润多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益好也就是生产活动的效率高,它讲求具体的实际的有效的结果,并且能够被定量地计算、规划与实现。

同社会效益一样,经济效益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效益是从国民经济的角度来看的,即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呈现一个良性的状态,社会主义市场运作良好,社会产出高于社会资源的投入。当整个国民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时候,每个社会成员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即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效益的提高。狭义的经济效益是从具体的经济活动主体来看的,也就是某一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即企业的生产收益高于企业的资源和成本投入。简单来说,狭义的经济效益就是指企业的利润率高。广义与狭义的经济效益之间往往会发生矛盾,在国民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为了使整个社会的经济领域获得良性发展,保障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益,往往需要牺牲一些冗余产业的经济效益,淘汰一些传统的低端落后的企业。因此,在讨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我们仅仅谈狭义的经济效益,因为广义的经济效益某种意义上与社会效益是一致的。

3.一般行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具体表现

由于不同生产实践活动自身的性质问题,它们的盈利方式与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具有特殊性。就一般的社会经济部门来说,它们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主要是物质方面的。本文不可能以穷举的方式详细说明各行各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具体表现,在这里只选取农业与工业这两种基础性行业进行说明。

在农业领域,“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农业劳动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通过农业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使农业生产的产出增加,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对农业生产者来说,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可以直接通过单位面积产量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上投入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等来衡量,所以生产者往往能主动采取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简要地说,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的表现是成本低,劳动少,产量高,销售好,农业生产者获得较好盈利。

而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首先是指农业生产“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包括直接生存需要的农产品需求以及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农产品需求”。在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的产量不仅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还需要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在产量之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不仅如此,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还表现在资源的分配环节,比如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农业生产资料的分配以及农产品、收入再分配的公平公正方面。农业生产必须保证全社会人员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安定,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在产量、质量、公平分配等各方面全面提高,才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包括无法再生的自然资源,因而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还包括在其生产环节保证了生态平衡,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过程、能量流动转化过程、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及对环境的治理和改善等方面”产生好的效果和影咆,“使农业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在工业领域,同农业领域类似,经济效益往往表现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工人劳动以及生产资料的投入,通过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使工业生产的产量增加,使工人的收入增加,对于工厂和企业经营者来说则是实现盈利。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可以直接通过计算单位时间的产量、劳动生产率以及成本投入的转化率等因素来衡量,最直接地表现为利润率。经营者和管理者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如增加劳动时间、采用新科技来高效利用资源、减少成本等,这些措施会产生或好或坏的结果。

工业生产的社会效益首先是指工业生产能够满足全社会的物质生活需求,实现社会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的建立与发展。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制品,无论是身上穿的衣服,日常使用的电器,还是出行的交通工具等,无一不是工业产品。工业生产不仅要提高产量,满足全社会所有人的日常需要,还必须提高产品的质量。工业产品的质量不仅延长了使用时间、提高了使用感受,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使用者和整个社会的安全,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危及社会和人民安全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工业生产的社会效益也表现在生产资源的分配与工业产品收入再分配方面,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居民使用工业产品的条件也远不如东部发达地区,这就需要国家介入来保障分配的公平,从而保证社会效益。

不仅如此,工业生产的社会效益还表现在扩大就业与培养人力资源方面。工业生产的产品有助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从而能够从农村解放大量劳动力。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吸收就业并有效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能够获得专业化技能与素养的培养,工业生产因而为国家培养了优秀的人力资源。

同农业生产一样,工业生产的社会效益也包括生态方面。工业生产活动会产生废弃物,因而工业生产必须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开展废物的转化工作,减少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对环境的污染如果工业生产活动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帮助改善生态环境,那么就能够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

从农业与工业两个大的生产领域来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具体表现,我们可以总结这两个概念的几个主要表现方面:

物质生产领域经济效益的表现形式比较简单,即投入的资源与劳动力少而产品的产量与获得的利润高,以及生产者收入的提高。社会效益则呈现多种多样的不同表现,主要有:在数量与质量上全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实现分配的公平提升服务扩大就业与劳动力流动管理与培养人力资源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事业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等。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立统一关系的基本分析

从上文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概念具体表现的阐释中可以窥见二者之间复杂、缠绕的关系,这种关系基本表现为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以下依旧根据农业与工业生产领域的情况予以说明。一般来讲,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获得保障时,整个社会生产领域才会健康、良好、有序地运转。如果片面地、极致地只追求一方面利益,那么必然会损害另一方面利益并反过来损害本身的利益,但是如果当下情况只能够保证一方的利益,或者说二者谁应该作为第一性来保证,那么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在农业领域,为了增加生产的效率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往往是基本要求。然而如果仅仅只追求经济效益,仅仅“使自己购买的农业机械充分发挥作用,容易出现年复一年耕种同一种作物的现象”,而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也有利于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长期耕种单一作物容易造成农产品多样性欠缺、农产品价格不平衡、土地营养易流失等一系列问题,而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则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也使农产品的安全性大大降低。这些都将有损社会效益,而自然环境恶化、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则又会反过来损害农民自身经济利益。如果仅仅追求社会效益,如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禁止使用农药等,则又不利于农业生产,而损害农民的经济效益农民的经济受损害就无法扩大再生产,那么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则失去保证,社会效益也会相应地受到损害。

在工业领域,如果仅仅为了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采取增加工人劳动时间、压缩工人工资与福利、随意丢弃工业废品、不搞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使得工人收入和生活水平得不到保障,工业废品则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这些都直接损害了社会效益,然而这种方式不能可持续地提高劳动者生产效率,反而会损害劳动积极性,缺少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也不利于企业生产和节约运输成本,实际上也损害了企业未来的经济效益。

实际上,社会生产活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比如在工业领域,通过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与公共事业建设,工业生产及流通各个环节都能节约成本,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而这些设施建设本身也依赖经济投入。如果二者能够实现良性循环,那么生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会获得提高。

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社会效益则更为重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的社会生产活动必须首先考虑到全社会范围内大多数人的基本利益和需求。社会效益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满足社会所有成员的物质文化需求,其中最关键因素就是公平公正(既包括不同社会成员之间,也包括不同社会集团不同地区之间)。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的首要位置,首先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其次,必须首先保证社会效益,才能使经济效益往正确的方向增长如果首先保证经济效益不断增长,之后再去追求社会效益,那么社会将有可能会面临一大堆难题,比如环境、资源耗费、劳动效率、经济结构不平衡以及社会公平等问题。这时再去解决这些问题将耗费更多资源,而如果不能得到社会的良好回馈与支持,经济也是无法持续快速增长的。因此,首先保证社会效益,在有利于社会效益增长的方向上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是一条最佳路径。

三、文艺生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特殊体现及原因

文艺生产者主要指从事文艺创作和文化产业的生产者、组织者、经营者、文艺作品评论者以及与文艺有关的组织和成员等,文艺生产活动则包括文艺的取材、创作、流通、交换、使用及反馈等一系列环节。文艺产品是人们物质需要基本满足之后进一步追求的文化需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产品与其他物质产品不同,它虽然以物质实体存在,内容却是有关精神的。因此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其特殊表现。

1.文艺生产社会效益的内容、形式与表现

文艺产品具有精神与物质双重属性,因而其社会效益的内容相比其他行业更为丰富。除了类似于农业工业生产的满足人们需要、扩大就业等方面的社会效益之外,文艺产品由于其精神属性而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通过阅读、欣赏、评论文艺作品的过程,人们的审美、思想、道德、认识能力和文化素养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些素养又进而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文艺生产作用于精神世界的这些特殊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人民与国家民族两个层面,每一层面又有具体体现。

第一,在人民层面,文艺生产的社会效益首先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的娱乐需求。文艺生产要创作出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和鉴赏品味的作品,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一方面,在当今多媒体时代,文艺作品的传播和影响往往不具备明确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人们容易接触到一些庸俗媚俗低俗的文艺作品,会对人民群众心理情感审美与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一些文艺作品脱离群众,以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为导向,一味地迎合西方价值观念而抛弃本土性民族性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因此,文艺生产要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必须在内容上贴近人民生活,在情感上走进人民心里,创造出多样化接地气。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即满足人民积极、健康的精神娱乐需求。

第二,文艺生产的社会效益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知识与教育需求。“文艺是人民生活的精神食粮”,由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因而通过阅读、鉴赏文艺作品,读者能够从中学习到有关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各种经验和知识。人民群众不可能在所有领域中都以直接经验作为知识的基础,必须通过阅读学习来获得可靠的间接经验。正如通过阅读巴尔扎克的小说,人们可以获得有关19世纪法国现实生活的很多知识,优秀的、贴近现实的文艺作品必然深刻而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及人民的实践经验。一部好的作品如果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精神、展现国家风貌,那么这部作品就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第三,文艺生产的社会效益在于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而历代优秀文学的精神内涵经过历史的沉淀汇聚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创造,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书写历代民族英雄的伟大故事,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激发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民族自豪感,进而培养人民群众的爱国精神。

第四,文艺生产的社会效益还在于培养人民群众的道德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作品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文艺作品以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对道德与责任的正确理解、对优秀人物伟大事迹的书写,能够对人民群众起到正确的道德引领作用,培养人民群众的道德责任感与使命感,能够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引领时代的良好风气。

在国家和民族层面,文艺生产的社会效益在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传承必须借助一定媒介,不可能凭空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历史上是通过历代有责任感的文人墨客以优秀作品的形式传承下来的。这些优秀作家对中华文化有清晰的理解与充分的把握,因而能够将其中的精华写进文艺作品流传千古。或者说,正是这些作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表现了民族精神,它们才能够打动读者,获得人民群众的承认,在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可见,文艺作品一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它就能够经久不衰,不断打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进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文艺生产的社会效益在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套僵化体系,而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它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体现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是创造性地融合优秀文化成果,凝聚社会思想共识,引领主流社会思潮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总结的12个关键词就是主流文化的基本方向。简要来说,就是文艺生产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去除糟粕留下精华,引领文化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

文艺生产的社会效益在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基础。文艺生产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有利于人民接受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大大提升文化创造和传播的速度,人民通过对传统文化认同的不断加深,能够培养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同时,文艺生产对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的接受和有益创造有利于人民了解人类优秀文化,接受人类文明成果,同时认同于人之类属的价值,关切全人类的根本命运。这两方面的结合,即具有世界眼光、民族根基的优秀作品,能够代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与世界文化“和而不同”,构成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心的重要基础,展现我们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

文艺生产的社会效益还在于增进国民美育。文艺作品具有启迪与引导作用,而阅读欣赏文艺作品需要一定的审美素养。通过逐步引导、修正,文艺作品能够对人民群众价值取向和审美素养起到正确的启迪作用。人民群众审美欣赏水平与美学素养,又会对文艺生产活动起到反馈作用,影响文艺评价标准,进而影响文艺创作,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优秀文艺作品能够培养人民群众美学素养,提高人民对于艺术的感受力与判断力,提升公民素质,增进国民美育水平。

2.文艺生产经济效益的内容、形式与表现

马克思指出,文艺作品虽然内容是精神的,却需要物质资料作为基础实体的文艺作品一旦进入市场,它就是一种商品,必然会产生经济效益,如电影戏剧要考虑票房,书籍、唱片要考虑销量等。

文艺生产的经济效益主要指文艺作品在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所花费的劳动和资源成本与作品被消费后所获得的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比较。文艺作品从资源变成产品,又从生产者流通到读者手中,需要花费大量劳动与资源成本,如创作者的创作、出版商与发行方的劳动、纸张与运输成本、影院剧场的运营等。而最后获得的经济收益,就是作品在交换中实现的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即文艺生产活动各个环节的盈利。具体到各个环节,文艺生产的经济效益还在于不同岗位员工的收入增长与就业扩大,直接表现为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与经济收入之间的比较。所谓的经济效益好,也就是所投入的劳动、资源、成本少,而收获的成果、利润多。

与其他行业一样,文艺生产的经济效益就是在经济上所表现的具体的、有效的利益,主要由收获的利润决定,它可以通过人为方式来提高。“艺术产品的经济效益是市场机制在艺术生产经营领域的直接表现,讲求经济效益是确证艺术事业面向群众的社会有效性和经济合理性的需要,也是艺术生产面向市场的必然要求,是经营性艺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文艺作品作为一种生产,它的生产与再生产都需要物质投入,而良好的经济回报,有助于艺术生产力逐渐提高,促进文艺生产活动有序进行。

3.文艺生产社会效益特殊体现的原因

文艺生产的社会效益具有与一般行业所不同的特殊体现,其根本原因在于文艺作品具有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属性,因而它不仅直接对现实的物质世界与生产实践活动产生作用,还对全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影响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简单地说,文艺作品的精神性带来了文艺生产社会效益的特殊体现,其具体原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猜你喜欢
对立统一实现途径社会效益
医学学术期刊在媒介传播生态系统中的发展研究
分布式系统中的辩证对立统一概念与方法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途径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图书馆财务管理与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路径探索
《荒原》主题的辩证法解读
垄断与竞争的辩证分析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