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学术期刊在媒介传播生态系统中的发展研究

2022-07-20 00:35申磊肖婷婷成森杜帆
传播与版权 2022年8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申磊 肖婷婷 成森 杜帆

[摘要]医学学术期刊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强其学术传播力是当前医学期刊重点发展方向。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国内媒介传播生态系统多主张内部资源与外部世界的协同合作,通过学术期刊与传播生态的有机结合,优化医学学术期刊外部发展环境,整合内部环境,加强互动传播,增强期刊时效性等措施,为我国医学学术期刊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医学学术期刊;媒介传播生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学术成果

医学学术期刊是以医学及相关学科报道为内容的情报载体,汇集医学工作者的学术成果及工作经验[1],主要收录实验研究、临床报告、会议报道、专题理论研究、热点述评、文献综述、专题讲座、学术活动及述评等,其内容新颖、丰富,且专业性强,是当前医药学研究的重要情报来源,亦可反映医学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2-3]。同时,医学学术期刊作为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命在于传播科学知识、促进科学交流、推动科学发展[4]。因此,我国医学学术期刊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学科导向作用,挖掘科研亮点,而且要达到一定的学术引导及传播效用,履行科技期刊的科普职责。

在此背景下,医学学术期刊工作者多主张将科研与科普有机结合,借助科研平台及医学专家的权威性,增强期刊的学术传播力和影响力[5]。在医学学术期刊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成为媒介传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与传播媒介、人及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医学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基础。因此,文章在概述医学学术期刊的媒介传播生态的基础上,探索其发展道路,以期为改善我国医学学术期刊的媒介传播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医学学术期刊的发展大多局限于期刊编辑、出版、队伍管理等方面,期刊重点主要集中在媒介内部,于外部环境而言,期刊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考虑甚微,这使得医学学术期刊被置于“空中楼阁”之境,缺乏实际意义[6]。在此背景下,媒介传播生态系统成为改善医学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媒介生态学兴起于北美,是将媒介放置于生态系统,通过二者关系的平衡与调节,促使多方结果良性发展。目前,媒介传播生態系统主要由媒介系统、社会系统与人群三方组成,三方相互依存,且三方的协调关系与相互作用是影响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7]。因此,研究我国医学学术期刊的媒介传播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

二、医学学术期刊在媒介传播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一)社会功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科技期刊体系的不断优化,医学学术期刊学科门类逐渐完善、学术质量逐步提升,在国内外学术交流及学术竞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促进我国医药卫生科技进步的重要媒介[8]。现阶段,几乎所有医学科研工作均须从查找学术文献入手,且科研成果也须发表在以学术期刊为主的载体上。在此过程中,医学工作者无论在科研、教学、协作方面,还是在自我学习等方面,都离不开医学学术期刊。此外,部分医学学术期刊还衍生出成果转化、研究咨询、评估监测、中介服务、展览会议、受众引导、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等新型社会功能,进一步扩大其在媒介传播生态系统中的多途径发展趋势[9]。

(二)经济功能

医学学术期刊兼具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双重属性,其物质产品属性要求期刊作为商品进入生产流通领域,完成商品交换,促使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转变,使无形的精神学术成果转化为物质产品,发挥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实际作用,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10]。而其精神产品属性则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借助发行、广告等经营活动产生的经济价值来提升期刊自身的经济效益,利用资金回流不断提高期刊质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11]。

(三)文化教育功能

医学学术期刊具有记录知识、传播知识、提供社会化教育及文化建设等功能,其不仅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而且对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12]。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医学学术期刊记载的最新科技成果已被同步纳入教学内容,可帮助医学生更为直观、及时地了解到最新科研进展[13]。同时,医学学术期刊中有关医学教育的科研文章也可作为医学工作者良好的自我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其业务水平的提升。

三、医学学术期刊的媒介传播生态现状

(一)整体力量薄弱

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医学学术期刊数量约占科技期刊的20%,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内医学核心期刊的占比达10%左右[14],相较于其他学科,我国医学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及竞争力较为薄弱。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期刊市场,国内医学学术期刊的传播力量较为有限。《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指出,我国共有189种学术期刊被收录于SCI,其中生物医学类期刊共计64种,而影响因子达5分以上的医学期刊仅有8本[15]。我国生物医学领域中最具权威性的Cell Research期刊,其影响因子仅为15.393,这与《柳叶刀》等国际权威期刊相比差距明显。从以上数据可知,当前我国医学学术期刊的综合实力及传播影响力均处于偏弱水平,还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二)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国内学术期刊陷入“两难”的发展困境。一方面,学术期刊需要保证足够的发行量,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学术期刊办刊经费的获取已由以往的全额拨款机制转变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等机制,生存压力加剧学术媒介之间的竞争,引起信息传播空间的进一步挤压,使各学术期刊的生存环境日渐紧张,而资源的倾斜引发信息传播的“马太效应”,也导致产生“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等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不平衡[16-17]。目前,医学学术期刊在媒介传播生态系统中的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各学科、各地区办刊数量及质量方面。就数量而言,在学科分布方面,我国医学学术期刊多以综合性医学刊物为主,包括一级、二级学科,而三级及以下学科较少。在地区分布方面,国内近1/4的医学学术期刊来自科技、文化发展较为发达的北京地区,然后为上海及广东地区,目前华北地区的医学学术期刊数量远多于其他地区,而西部地区的医学学术期刊数量远少于华北及华东地区[18]。就质量而言,各学科之间存在较突出的不平衡现象,截至目前,国内妇产科学、儿科学、基础医学及眼科学在核心医学期刊中的占比仍最高,而综合性医药卫生、临床医学等核心医学期刊的占比相对较低,因此导致医学学术期刊在媒介传播生态系统中的发展不平衡[19]。

(三)传播互动不足

我国医学学术期刊可划分为“中华”“中国”“省市”“国外医学”及“学报”等多种系列[20],但各系列内部大多独自发展,并未形成“共存共赢、互惠互利”的局面,以致缺乏特色及竞争力,不利于期刊学术水平的提高。现阶段,医学学术期刊与网络媒体的有效互动是拓展其传播广度及深度的重要方式,数字化传播模式可大大增强学术期刊的实效性传播,且简便易行、立竿见影。目前,权威机构代理上网及自办网站是医学学术期刊与网络媒体互动的主要途径[21],大部分医学学术期刊实现了通过权威机构代理上网,但其自办网站仍不够完善,存在网站服务层次低,功能设计过于简单,部分网站仅简单罗列目录等问题,且在体系逻辑结构、学科相关信息等知识服务方面存在较大缺失。

(四)传播循环不畅

媒介的生存发展需要建立在生态平衡及良性互动的基础上,资源的流动与循环是影响媒介传播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只有保持系统资源的稳定流动与循环,才能保证媒介的特定结构及功能[22]。医学学术期刊作为文献情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明确学术成果优先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其出版速度尤为重要,若缩短期刊的出版周期,就可加快医学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速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目前,我国医学学术期刊按照出版周期可分为低频区刊、中频区刊、高频区刊。其中,以半月至双月周期为主的中频区期刊分布最多,然后为季刊、半年刊、年刊及不定期期刊等低频区期刊,而旬刊、周刊等高频区期刊占比最低,从中可以看出,医学学术期刊存在出版频率低、论文发表滞后等问题。据报道[23],我国医学刊物的平均报道时差远大于国际知名期刊,可见,我国医学学术期刊发表的时效性相对较差,影响医学科研成果与临床应用之间的转换周期,造成传播循环不畅。

四、医学学术期刊的媒介传播生态发展之路

(一)提升整体传播力量,优化外部发展环境

面对科技期刊竞争带来的挑战,我国医学学术期刊发展需要树立良好的市場意识及内部管理共识,先立足本地,通过提高期刊整体学术质量,建设具有国际化潜力的期刊等方式,培养我国医学期刊走出去的代表,以应对国际跨国传媒与资本的挑战[24]。其应依据我国制定的期刊发展战略规划,以“中国期刊方阵”为基础,引入竞争机制,以期刊整体学术质量为评价指标,选出各学科优秀期刊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期刊建设,力求打造本土国际名牌大刊,优化我国医学学术期刊的外部发展环境,进一步扩大我国医学科研成果的国际显示度与影响力。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境外资本大量涌入,并以多种方式参与我国出版领域的竞争,同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出版市场之间的合作规模在不断扩大,呈现规范化的发展态势,这为科技期刊的国际合作办刊提供了良好基础[25]。在我国加入WTO后的“对等服务”原则下,学术期刊的合作办刊模式可参考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我国期刊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国外合作者在国际中的组稿与发行优势,加快我国期刊走向世界的步伐[26]。目前,我国常用的合作办刊模式主要为版权贸易与国内外合作办刊,其中版权贸易为传统合作模式,分为译文版与原文版。前者主要通过文章语种的转换进行交错出版[27],如《柳叶刀(中文版)》等,此类合作办刊模式的出现为我国科研人员提供了更为直观的信息知识服务,也为我国科技期刊注入新生力量。后者则依托国际著名出版集团出版另一个国家的科技期刊[28],此类合作办刊模式可降低期刊的生产成本,且有利于期刊影响力的提升。例如,日本与瑞士出版公司合作的《日本心脏杂志》,通过出版集团的规模化与集约化运作,该期刊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因此,我国医学学术期刊可借助上述渠道,参考国际先进管理模式,优化医学学术期刊外部发展环境,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

(二)整合内部环境,促进特色发展

我国医学学术期刊的发展大多依托于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地域差异是导致期刊内部分布不均的重要原因[29]。面对此类现象,媒介可利用所处生态创造新的机会,通过期刊改革来开辟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以此改善不均衡的传播环境,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在通常情况下,媒介生态环境可分为所处环境与所需环境,前者为媒介现时生态环境,后者则是媒介追求实现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地理、交通、物质条件等)与社会环境(文化、观念、道德、政策等),这构成媒介宏观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医学学术期刊改革需要立足于所处生态位,随后依据发展目标灵活改变生态位,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基于上述学术期刊现状,国内医学学术期刊走特色化之路势在必行,主张“人无我有,另辟蹊径”的方法,这也是强化我国医学品牌的关键方式。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学等特色学科受到国际关注,《中医杂志》《中国中药杂志》等国内期刊被国际多种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医学学术期刊可以此为突破点,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扩大我国医学学术期刊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医学学术期刊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互动传播,提升平台运营能力

如今,期刊的资源生态位居于报纸与书籍之间,相较之下,网络媒体在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生态位中占有绝对优势[30]。在此背景下,医学学术期刊可借助网络媒体完成更为广泛的知识传播任务,并基于互动互助、共进共演的原则,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远程性、即时性、开放性与交互性优势,营造最佳生态位。

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普及,提升学术期刊平台的知识服务及运营能力是推动其持续发展的核心工作。一方面,增加权威机构代理上网的医学期刊数量,可提升医学学术期刊的传播范围。另一方面,加强医学学术期刊自办网站的运营管理,完善其功能设置,优化用户使用体验,建设逻辑严谨和全面化、合理化的学术服务平台,不仅能突出平台的学术性与专业性,而且能保证平台操作简单、易于上手,为受众提供直观、便捷的知识获取途径,促进学术知识的有效传播。

(四)增强期刊时效性,缩短科研成果的循环周期

稿件发表周期与期刊出版周期均是影响期刊学术传播的重要因素,前者为稿件从收稿到发表所需要的时间,后者则是期刊的出版频次,可反映信息的传播速度,也是影响信息传播速度的决定因素之一[31]。目前,医学学术期刊的传播循环链主要为“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与传播→受众接受与反馈→信息采集”,出版周期短、频次高的期刊往往可更快速地发表最新成果和消息,吸引更多读者,也吸引高质量稿件的投递,进而形成良好的信息循环体系。因此,缩短稿件发表周期与期刊出版周期,有助于加速医学科研成果的传播循环。但目前大部分医学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已经固定,不会轻易调整。在此情况下,缩短期刊的稿件发表周期是改善其传播循环的主要方式。根据科技部与国家新闻出版署要求,期刊需要缩短稿件在编辑部的留存时间,以最快速度完成论文发表,减少信息贬值。第一,医学学术期刊尽量缩短拟采用稿件的刊出周期,对可修改、补充等满足刊登条件的稿件,尽快给出针对性意见与反馈,指导作者快速完成稿件返修进而发表。對不采用的稿件,期刊也须尽快通知作者,并给予退稿说明与建议,部分不符合本刊特色的稿件须告知作者转投。第二,期刊内部须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管理系统,转变工作模式,实现编辑流程网络化、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作者与编辑的双向沟通,加速投稿、审稿、编辑等流程进展。第三,在版面无法周转的情况下,期刊优先刊出具有重大创新成果的稿件,为优秀创作者争取论文首发权。医学学术期刊通过以上措施缩短稿件的发表周期,可增强自身时效性,加快医学科研成果的传播与转化,进而改善其循环体系。

五、结语

医学学术期刊作为科技学术刊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刊物存在诸多共性,在知识传播、科技创新、出版环境、受众利益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社会职责,并面临较大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优化医学学术期刊的媒介传播生态系统是其履行社会使命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具有综合影响力期刊的关键举措。现阶段,我国医学学术期刊尚存在整体力量薄弱、发展不平衡、传播互动不足以及传播循环不畅等问题。基于此现状,医学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不应局限于“传播内生态”环境,而应立足整个社会,从内生态环境中走出来,在外部世界中寻求发展,将媒介、资源与环境视为整体,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促进自身在媒介传播生态系统中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张英英,周晓彬,张健,等.中文临床医学期刊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文献报告质量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6(05):720-724.

[2]Hayes V,Williams E,Fairfield K M,et al.Impact of a new institutional medical journal 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cultural change: A qualitative study[J].Learned Publishing,2021(04):602-611.

[3]C. Matthew Hawkins,Makebe Hunter,Giselle E.Kolenic,et al.Social Media and Peer-Reviewed Medical Journal Readership: 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2017(05):596-602.

[4]Naudet F,Siebert M,Pellen C,et al.Medical journal requirements for clinical trial data sharing: Ripe for improvement[J].PLoS Medicine,2021(10):e1003844.

[5]Iverson S,Seta M D,Lefebvre C,et al.International health library associations urge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ICMJE) to seek information specialists as peer reviewers for knowledge synthesis publications[J].Journal of the Canadian Health Libraries Association,2020(02):77-80.

[6]闫行敏,刘天怡,彭晓霞.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采用医学研究报告规范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全科医学,2017(36):4598-4602.

[7]N Nupairoj .The Ecosystem of Media Literacy: A Holistic Approach to Media Education[J].Comunicar,2016(49):29-37.

[8]刘冰.新时代中国生物医学期刊的使命与担当[J].编辑学报,2018(05):441-445.

[9]冯甜,姚雪.论医学期刊的知识服务拓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7(22):12-13,41.

[10]Loscalzo J.The Future of Medical Journal Publishing: The Journal Editor’s Perspective:Looking Back,Looking Forward[J].Circulation,2016(16):1621-1624.

[11]王明亮,颜帅.为创新服务办好我国学术期刊:关于提升学术期刊质量与水平的几点建议[J].科技与出版,2016(11):28-33.

[12]Gopal A D,Wallach J D,Aminawung J A,et al.Adherence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ICMJE) prospective registration policy and implications for outcome integrity: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trials published in high-impact specialty society journals[J].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2018(01):448-457.

[13]赵庆来.应对知识服务要求的学术期刊出版变革[J].中国出版,2019(07):27-31.

[14]朱蔚,胡升华,周洲,等.2013—2018年我国新创办科技期刊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05):598-604.

[1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

[16]林茂,杨春松,程晓,等.2007~2016年全球五大生物医学期刊中国学者文献发表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07):851-855.

[17]孙国涛,李靖,邱凤霞.国内健康素养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基于CNKI核心期刊论文[J].现代预防医学,2018(06):1063-1067.

[18]陈吉,刘蕊,王盼杰,等.国内医学领域知识库研究主题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8(07):422-427.

[19]贾鹏,李玲孺,韩东燃,等.基于文献计量学对医学领域中体质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中医药导报,2021(08):170-175.

[20]吴晓海,李荣.三大中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库比较研究[J].中国病案,2018(03):45-48.

[21]张红亚.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发展探讨[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9(09):587-589.

[22]Samson S,Veronika K.News consumption in a changing media ecology: An MESM-study on mobile news[J].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016(02):309-319.

[23]孫闽,贾旺.美国医学类期刊的出版与启示[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10):1069-1072.

[24]郝振省.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现状、趋势及建议[J].科技导报,2015(24):20-22.

[25]王波.新时代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之路[J].中州学刊,2019(07):171-172.

[26]陈正权,晏燕.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基于CSSCI来源期刊论文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3):66-69.

[27]芮海田,张伟伟,赵文义.中文学术期刊双语出版的发展困境与解决路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10):971-976.

[28]余兴发,宋海玲.基于CiteSpace的出版国际化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现代出版,2018(02):13-16.

[29]张建军,高森,任延刚.地方医学期刊的新媒体发展之路:临床医学推广与健康宣教服务[J].编辑学报,2017(02):184-186.

[30]谢文亮,梁洁,郑添尹.“互联网+”下学术期刊的管理与经营机制创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07):725-731.

[31]芮海田,王佳,赵文义.商业数据库与学术期刊合作新模式推行的困境与解决路径[J].编辑之友,2019(03):40-43.

[作者简介]申磊(1985—),男,陕西西安人,《医学信息》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肖婷婷(1985—),女,陕西西安人,《医学信息》编辑部编辑;成森(1991—),男,陕西西安人,《医学信息》编辑部编辑;杜帆(1993—),女,陕西西安人,《医学信息》编辑部编辑。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高校体育馆的管理与社会效益的研究分析——以郑州大学为例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图书馆财务管理与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电厂燃煤管理方法探讨
论财务管理的目标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