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巍
摘要:《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关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质疑教学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和个性化的阅读新理念。在课堂结构上重视解读,疑读,共读,研读四个环节。学法主要以自读质疑法和阅读探究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变教堂为学堂,教师在教学中只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质疑;激发;探究;主体;主导
新课程新课标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场几乎是颠覆式的改革。在学习方式上,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接受性学习,而新课标则更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以前我总是挖空心思地去设计提问,可谓是煞费苦心,也算得上精而巧了。但是,学生虽然也参与讨论,(似乎只是一些优秀学生),课堂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可就是觉得学生的兴趣不够浓厚。这表现在学生的热情没有以爆发式的方式被释放出来,并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这就使得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所应具有的主动性中少了点积极性,多了点被动性,因而使探究性学习大打折扣。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这种在老师指导下的精心设计好的探究性学习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因各自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各自不同的人生体验及各自不同的情感理智特点而产生的个性阅读需求,从而不能广泛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实现真正地阅读。
说句实话,多次尝试,几经探索,我依然陷入糊涂迷惘之中。我没有找到符合我理解的新课标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方式。
还是一次不知所措而又无可奈何的课堂实践让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这是教鲁迅的《风筝》这一课。“穷则思变”,我尝试让学生来提问,看看效果如何。上课伊始,我简要介绍了课文后说:“下面的时间,大家利用工具书和手中的资料来自学课文。半堂课以后,我结束了学生的自学,提出了学生提问和听记的要求:“提问的同学力求让其他同学听明白,听的同学要在书上做下适当的记号或简要的笔记。不要提和别人类似的问题。按小组座位顺序先后进行。”将近下课的时候,学生的提问结束了。出乎我原先的预料,问题繁多,可谓“五花八门”,这里我不一一例举。正当我一筹莫展之时,下课的铃声响了。我如释重负,可紧跟着的下堂课怎么办呢?利用十分钟的课间,我急寻对策:一把问题归类,类中选点,以点带面;二抓住涉及课文重点及难点之类问题,不及其余。可令我惊讶的是,一上课就有学生举手了,说要回答某某的问题。我习惯性的允许了。竟然回答得很好。我当然大加赏识,并灵机一动的说晋升她为小语文老师。这下可炸开了锅,学生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展开了之间的互动“捉对撕杀”,争做小老师。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也适时的点化、纠正、总结、明确。这既给说的学生自信,又让听的学生信服。同时也避免了课堂上的各种浪费。更绝的还是课堂临近结束之时一些优生要求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因为刚才的“切磋”与“砥砺”使他们对自己的问题有所感悟、有所心得,并深入探究而修成“正果”。虽然课文的重点难点淹没在学生的“题海”之中,虽然课堂的前后少了“序”,各题之间失去了逻辑性,显得粗拙而不精致;但是,我感觉到这堂课是真正属于学生的,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也许“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指这样的意思吧!也终于感受到放手后的塌实。
这次误入“藕花深处”,使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层的体会。犹如登上新高,望见更行更远之景。我如获至宝,决定深入探究,形成一种新的课型。
我想,这种课型应该以质疑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热情的动力系统,以质疑探究为课堂学习的主要过程和主要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课堂学习的终极目标的一种课型。暂且命名为质疑探究型。
那么,这种课型以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呢?它的课堂结构有那些环节?它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是什么呢?教师的主导作用该怎样体现呢?
知后行是尝试,行后知是“真知”。为求把新课标新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探索一个新一轮教学改革背景之下的教学新课型,我反复实践与思考,对这种课型终于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索性理解。
它体现了什么样的教学新理念呢?
一是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学生为了获取知识在阅读过程中搜索信息筛选信息对信息重新编码的过程是独立自主的。这时的课堂是学生的“地盘”;质疑问难,互相沟通,学生之间必须要合作,这时的课堂是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唇枪舌战,针锋相对,披坚执锐,攻城拔寨,这时的课堂是学生思维活跃深入的阵地。总之,贯穿始终的则是学生勃发的主体意识。二是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新理念。“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个性化阅读是文学作品一般性阅读欣赏的重要特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在于它的程式化、统一化,学生的阅读没有自由和个性,学生与文本之间没有丰沛的双向流动,阅读的教与学大都失去了审美愉悦。因而课堂虽然有笑声和喧闹,但却没有内在的阅读活力和有血有肉的激情。而这种质疑探究型课型则充分借鉴了文学作品一般性阅读欣赏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充分调动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个性,这样从根本上做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阅读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从而体现了新课标中强调个性化阅读的新理念。
这种课型采用什么样的学法和教法呢?经过摸索,我认为学法主要为两类:一类是以默读、圈点读、作读书笔记等为主的自读质疑法;另一类是以讨论、辩论、演讲等为主的阅读探究法。从教法这个角度来说,主要有点拨法、讨论法等。
这种课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堂为学堂,特别看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怎样发挥的呢?改革的春风有熏人的一面也有迷人的一面,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该怎么处理在眼花缭乱的“新理念”之春色中,确实迷住了一些“喜新厌旧”的“好色者”。偏激者甚至企图抛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自己把自己晾在课堂之外、教室门旁,似乎还洋洋得意于自己的“一言不发”。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或缺。从哲学角度来看,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的一对主要矛盾,而两者分别构成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课堂的变化过程中,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矛盾的发展变化而互相转化相辅相成。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更不能人为地加以弱化。这里所谓的放手,只是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而不是放手不管,既然如此,教师的主导作用该怎么体现呢?
一、体现在课堂之外。它需要老师具有渊博的学识、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平等民主的教学风格、富有激情的人格魅力、执著而不拘泥的行事方式以及对课本、课文、学习目标等高屋建瓴的把握和透彻深刻的理解等等。做到这些,才能使你在课堂上能主能导,能主于不主、能导于不导,游刃有余,收放自如。二、体现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把握课堂节奏、渲染气氛等课堂氛围的调控上。三、体现在对学生思维的点拨诱导和疑难的解惑上。四、体现在对课堂三维学习目标的弹性调控上。
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总觉得面面俱到才放心,不敢放手给学生,现在运用质疑探究的方法来教学,才真正体会到“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的魅力。
参考书目:
《教育学》 伊.阿.凯洛夫
《探究性学习》 陆璟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新课标握手》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课题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