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自园
摘要:目前,我们国家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来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使国民认识到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育消费;体育参与;消费方式;体育产业
1.澳大利亚居民的体育参与及其与我国的比较
1.1澳大利亚体育参与程度及其与我国的比较
澳大利亚成年人中有65.9%会定期参加体育锻炼或者休闲活动,参与率大体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25~34 岁的参与率达到最高,65 岁以上参与率达到最低。居住在首都的居民与居住在其他地区的居民体育参与程度基本相同(66.3%和65%),说明居民体育参与与其所处地域无关。少年儿童的体育参与方面(2006年统计数据),有170 万的少年儿童在课后会参与学校、俱乐部或者协会组织的体育运动,其中,以9~11岁少年儿童的参与率最高,居住在首都城市或者其他地区对于儿童体育参与程度并无太大影响3。
在中国成年人在不同年龄组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呈现出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特点,16~19岁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为41.5%,70岁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低,为22.2%。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比例分别是:大专及以上61.4%,高中(中专)45.8%。在少年儿童方面,体育参与12-15岁的少年儿童占28.5%,12岁及以下的占14.5%。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呈现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特点。各地区的人数比例分别是:东部39.2%,中部30.1%,西部25.8%。从“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来看,也是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其人数比例(不含学生)分别是东部10.2%,中部8.0%,西部5.7%。
关于体育参与的程度和地域情况。在澳大利亚,居民整体对体育的参与度较高,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从年龄、性别、地域、职业上来看,他们相互之间的差异都不是很明显,地域的差别也不明显,这说明从参与体育运动这一方面,澳大利亚居民的体育参与是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在中国,居民参加体育参与程度在逐步提高,但是和澳大利亚比较,中国在体育参与的地区差别方面要大于澳大利亚。另外,在体育参与的比例上也要低一些。
1.2澳大利亚参与体育的项目和时间情况及其与我国的比较
体育项目的参与种类不同,所发生的费用有所不同。户外运动、高尔夫、自行车等项目的参与,所要发生的费用相对是比较高的。从生活质量和水平而言,居民大多能够参与费用比较高的体育项目,承担较高的体育项目参与的消费,其生活质量和水平比较高。
从体育参与的项目看,澳大利亚的体育参与项目中,竞技性的项目比较多,中国在健身性项目比较多。从体育项目参与的差别看,两国居民对各自传统体育项目的偏好。这说明体育参与在国家间体现出即有共同点,也有民族特点。
在体育项目参与的运动时间方面。澳大利亚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明显高于中国居民。这方面的差异,是由于中国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激增,使得大部分人由于忙于工作而缺乏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以及满足其运动强度方面需要。同时,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的缺乏也是影响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2.澳大利亚体育消费及其与我国的比较
在中国,从消费项目来看,用于购买运动服装的人数比例最高,为91.0%,其他依次为购买体育器材、订阅体育报刊和购买体育图书、支付参加体育锻炼的场馆费用,以及观看体育比赛费用等。从消费金额来看,支付体育锻炼场馆费用的人均消费最高,为613元,其他依次是购买运动服装,购买体育器材,观看体育比赛费用,订阅体育报刊和购买体育图书等。
在澳大利亚,居民对于体育消费的投入关注在体育产品、设备和服务等方面,其中进行体育运动的设施和工具,以及租用体育器械和参与健身课程的消费占据体育消费结构的主体,对不同项目的资金投入也可以反映出澳大利亚居民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喜爱和关注。资金的投入是居民对体育消费程度最直接的反映,也是居民对体育热爱程度最直接的反映。
3.澳大利亚体育消费研究的启示
3.1澳大利亚居民体育人口众多参与度高
澳大利亚被誉为“体育运动的天堂”,体育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是澳大利亚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在澳洲人的心目中,体育已经达到了和宗教信仰同等重要的地位。
3.2居民强烈的体育消费意识
在澳大利亚,随着家庭平均周消费的上涨和家庭数量的增加,从1998 年至2004 年,澳洲家庭每年在体育相关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消费从4784.9 美元上升至6 171.2 美元。人们对体育的消费直接反映了人们对休闲体育的积极态度。
4.结束语
从澳大利亚当前的体育消费现状看,作为体育参与以及消费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在体育产业的发展导向上很好地匹配了居民多方面的体育文化需求,并且围绕体育文化建设与居民的体育参与度和消费意识有效结合,形成了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成熟产业链。中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居民消费主要还是处于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的类型。那么,随着政府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导向以及人们对体育物质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加,体育产业高速发展,我们要突出体育产业文化的建设,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尤其要处理好城乡差异、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体育人口的培养。由此,才能把体育事业的发展惠及国民,全面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促进民族精神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奚红妹.中国城市消费者个体差异对体育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0,03.
[3]胡笑寒.澳大利亚体育消费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02.
[4]陈善平.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体育消费心理[J].体育科学,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