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宁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交网络媒体越来越普及化,人类迎来了自媒体时代。它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影响更为显著。本文主要就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阐述自媒体广泛使用引发的大学生道德问题,探讨并提出了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
自媒体时代是一个彰显自我、表达自我、发展自我的个性化时代,开辟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的新途径和新环境。与此同时,极易出现一些对大学生道德发展的不良影响。高等学校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使其能够利用自媒体的新功能,自觉抵抗自媒体传播所带来的负能量。
一、自媒体时代的发展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人类进入了21世纪,正在面临着自媒体时代的革命性的变化,在网络平台随之出现了大量诸如微信、微博、贴吧等社交平台空间。大学生作为网络大军中的重要群体,热衷于在这个空间里进行学习交流、新闻交流、情感交流,自媒体正以独特的优势走入大学生的生活。
1.自媒体时代的概念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去中心化等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2.自媒体时代发展的特点
贝克指出:在人类文明史上,任何一种社会语义的产生与发展,都植根于人们的现实生活,都是对现实生活的提升与指导,任何一种社会语义的转换和变化,都是对现实生活的要求和推动。[1]在互联网上,每一个账号,都像一个小小的媒体。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信息、观点、态度便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
(1)信息传播平民化。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来自各行各业,上至专业新闻媒体人员,下到社会底层平民百姓。而且,百姓对于新闻事件的综合把握可以更具体、更清楚、更切合实际。社会大众就是自媒体传播主体的“尾部”,而大学生就是“尾部”大军的代表群体,位于“尾部”的他们的专业水准并不比位于“头部”的媒体从业人员差,甚至还更有优势。[2]
(2)信息内容碎片化。自媒体平台上往往充斥着各种主题、各种门类的信息,简短而又零乱。从郭美美的名牌手袋到故宫破碎的瓷盘,各方内容都汇集在自媒体平台中,人们通过网络传媒浏览了大量信息,但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让自己了解的东西成为过眼云烟。
(3)信息主体互动化。这是自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区别之一,网友可以自由地参与话题讨论,传播新闻,它不再受控于传统媒介电台纸质的限制。一台小小的手机,操作人性化,能让相隔千里的朋友视频见面,互诉衷肠;能让记者及时发表热点事件,实时报道;能让你我他快速浏览热点新闻,发表言论。
3.自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自媒体进入大学生群体中,其互动性、开放性、便捷性等特点已经深深影响到每个大学生的生活,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给予大学生一个学习互动交流的开放平台。
(1)自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生活方式。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受自媒体这样一个新兴媒介影响显著。它操作便捷,只需一台智能手机就能解决吃喝玩学各种问题,聊微信、刷微博、看新闻、手机购物,大大节省了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时间。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更易受到大学生的关注。但是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极易被虚拟的网络游戏所吸引,沉溺其中,既荒废了学业,又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和金钱,也会给身心带来严重伤害。
(2)自媒体给予大学生平等的话语权。凡是在微博贴吧上注册自己的账号,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发到平台中,都有可能成为一篇新闻,被别人点关注、点赞或转发,不再受旧媒体时空条件的制约。自媒体彰显了一种平等自由的精神,赋予大学生一种人文情怀。[3]但是其平台的自由性和虚拟性,又会使一些学生认为网络操作行为是虚拟行为,所说的话也是虚拟的,放松责任意识,会因此发布和接受各种不良信息。
(3)自媒体提供大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这个网络社交平台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宣泄,寻找属于自己心中的归属感。还可以克服地域的差异和限制,结交许多新的朋友,在网络上就能聊天沟通,网络聊天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被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在网上用虚假信息诈骗学生钱财、情感,不少学生上当被骗,身心受到摧残。
二、自媒体时代广泛使用引发的大学生道德问题
由于自媒体的互动性、开放性、便捷性等特点,在丰富了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道德问题。有些大学生自控力差,易受到手机网络游戏的诱惑,自主学习时间变少。特别是网络上的一些消极信息,常常扰乱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偏移,道德自我约束力弱化。
1.信息泛滥,引起了大学生道德认知的扭曲
现在的大学生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阶段,自媒体门槛低、活跃度高,对于他们的道德认知、心理识别都产生的很大影响。由于现阶段的大学生信息识别能力还比较低,面对纷繁复杂的虚拟世界,可能造成道德判断偏差。自媒体平台的便捷性和社会对自媒体平台治理力度的薄弱,造成了信息的泛滥,色情、迷信、暴力等污秽信息充斥其间,极易造成大学生道德认知上的扭曲。
2.诱惑重重,造成了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偏移
大学生对新事物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外来事物更加主动化,很易被外界复杂信息所诱导。由于社会对网络媒体监管不力,网络中充满消极、迷信和腐朽的内容,各种情色与利益的诱惑,倾覆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虽然一些具有理性判断力和正义感的大学生会对网络上的负面信息进行批判或表示反对,但也常常因此遭遇到被孤立和打击的情形。这些人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后就容易选择沉默,而这种沉默会助长那些不良信息继续传播,久而久之,致使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发生偏移,甚至引发道德冷漠。
3.过度依赖,导致了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失控
自媒体作为媒介中的新生力量,应当今社会通讯设备潮流而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大学生中蔓延开来。无论在校园、教室、食堂、宿舍,人手一部手机或iPad,而且形成了“手不离机”、“眼不离屏”的心理依赖。很多同学走路是“低头族”,上课是“溜号族”,晚上是“熬夜族”,难于自控,给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三、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它既改变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生活方式,诱发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缺失。因此,在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如何利用自媒体手段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建设校园文化,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认识事物、判断是非的一种思维取向和评价标准,体现人或事物的价值或作用。对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的大学生而言,校园文化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校园文化包括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既有各种物质形态的硬件设施,也包括独具特色的校风、学风、课外活动等软件储备。
学校定期或不定期聘请校内外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举办各种学术报告,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空白,开阔眼界、丰富课外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在建设校园文化中,学风建设至关重要。学校里严谨的学风,严格的校规制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早日实现人生目标。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
责任是道德的核心,高校的道德教育应将培养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作为重点。责任意识主要是在人的实践中养成的,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内的知识传授。积极的校园实践活动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物质与精神结合的力量,也是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道德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
适度开展校园实践活动,例如举办英语演讲大赛、作文比赛、才艺展示大赛等一系列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这些活动既增添了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又创建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发展空间。通过比赛选出冠军,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激励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学生在学校,不是仅仅学习上课就能把书念好的。校园活动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交往空间,在身心劳累得到缓解的同时,体验人与人之间的责任与义务,从而更好地投入今后的社会生活之中。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行为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养成道德责任意识,懂得顾全大局,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起到很好的作用。
3.加强媒体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自律精神
道德与法律都是约束人的行为规范,但法律的约束力主要是他律,道德的约束力主要源于人的自觉和自律。当前自媒体迅速发展,高校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新模式,把加强媒体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并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将富载正能量的媒体信息传播给学生,以期效果最大化,这种现代教学方式适用于高校。首先,它节约了传统课堂上老师写板书、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上课只需认真听讲,下课直接拷贝课件课后复习即可;其次,增强了教师讲课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在媒体展示中可以穿插小视频、案例分析,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调动学习积极性,避免学生不认真听讲、思想开小差的弊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通过媒体教育课让学生了解自媒体“双刃剑”功能和媒体信息“五味杂陈”的特征,提高学生对媒体信息的识别和评价能力,消除对自媒体的依赖,自觉抵制各种消极信息和垃圾信息,强化道德自律。
参考文献:
[1][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25.
[2]邓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创新[J].社科纵横,2011,(6):375.
[3]吴彩虹.高校网络舆情演变中的学生思想动态引导机制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