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理论探索·
论“扶阳”法则与心脏康复
李海霞
心脏康复以扶阳为纲,胸痹的病机是阳微阴弦,因此心脏疾病治疗以扶阳为主,从扶阳思想渊源《周易》的阳主阴从开始,谈到卦象对扶阳的重要性: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并且论述阳气的运动为圆运动,人体的阳气就是心脏的阳气,因此扶阳对心脏功能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内经》及其他医家对心脏疾病扶阳认识进行论述,并讲述扶阳观点在心脏康复的具体运用:在养生方面应顺“四时”护阳气;用扶阳法则治疗冠心病;姜附桂扶脏腑之阳治疗心衰;运动能生阳;导引(气功)也是心脏康复的扶阳要药;同时论述其他中医外治法的作用。中医是一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医学,因此,在阳气未衰之前,未病先防,通过运动或气功保持人体的阳气不衰,已经得病之后,根据阳气虚衰程度运用心脏康复进行治疗,达到阴阳平衡目的,保证身体的健康。总而言之,心为阳中之阳,心脏受损代表阳气的损伤,病情越重,阳气损伤越严重,因此应该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进行扶阳。
心脏康复;胸痹;扶阳;未病先防;已病防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趋于老龄化,同时心血管疾病出现年轻化。心脏康复近年在国内开展迅速,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在临床逐步开展,众多中医专家进行心脏康复研究,中医在心脏康复方面特点较明显。中医源远流长,流派众多,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应找寻一个适合心脏康复的方法[1-3],根据心血管疾病特点,检索古籍,整理文献,临床经验总结,个人观点是:心脏康复,以扶阳为纲。
古语云:有了太阳才有了生命,阳气就是人身的太阳,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亡。从养生治病经历看: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救阳,护阳,温阳,养阳、通阳,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药切切不可伤阳[4]。心脏康复的中医治疗包括汤药、针灸、推拿、热奄包、气功及运动康复等,所有方法均为扶助人体阳气。通过温煦保持阳气温暖的特性,产生温通、温化作用,温通经络气血,温化精血津液。因此应注重扶阳对心脏的养护[5]。
扶阳气含义有二:其一,“扶”有扶助之义,即保护、补养阳气,宜于寒邪、失治、误治损伤阳气所致阳虚证;其二,“扶”有调理之义,即通调、治理阳气,宜于寒邪、痰饮、水湿之邪阻遏阳气所致的阳气郁滞之证。同时扶阳不是抑阴,阳气充足,阴津才能化生,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结果,从而保证人体健康。
1.1 扶阳思想渊源—《周易》:阳主阴从 《周易》的乾、坤分别代表阳与阴,乾由纯六阳爻组成,故为至阳,其性纯阳刚健,乃天元之始,万物之父。《周易·彖传》论述“乾元”时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是对“元气”最初的解释,蕴含无限生机的乾元之气,是万物化生的源泉,生生不息,统贯整体。在论述“坤元”时却说:“乃顺承天”,坤从属于乾,响应乾元的召唤,化生万物。提出阳主阴从思想。《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指出阳气的运动刚强劲健,导致事物生化;大地气势厚实和顺,才能发挥事物本身应有的作用,说明《周易》的思想核心,始终强调阳气的重要性,阳气促进一切事物的生化,维持自然的秩序和层次。《周易》对一切事物的解说,认为首先有阳物质的动,阴阳二气的相推相感、相互转化与彼此消长,以致和谐,使万物感应而发生变化,这是《周易》对阴阳学说的基本原则和科学内涵的总结。从《周易》对“乾、坤”论述看出,它强调阳气在万物化生过程和生命活动发挥的主导作用,而阴处于从属地位,说明阳气是构成机体、化生四肢百骸的物质本源[6]。
1.2 卦象谈扶阳重要性: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乾坤二卦是先天八卦,坎离二卦是后天八卦,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因此,坎离卦的地位和功用高于其他卦象。坎卦的阳爻来自乾卦,居于正位;离卦的阴爻来自坤卦,居于正位。从坎离卦象看,阳爻皆来自乾卦,但坎卦的阳爻来源乾卦的中位,为一阳;离卦中的阳爻来源乾卦中上下两侧,为二阳。因此以离卦中的君火为主体,坎卦中的相火处于从属地位。
五行各一,唯火有君相之分,天上之热,君火也;地下之温,相火也。君火为相火之本,相火为君火之标,相火升则君火显明于天上,君火降则相火封藏于地下。君相二火,游行于上下之间,寒来暑往,四时更迭,则六气迭入,地道周备,故万物化生。地体虽实,而六气内化,则冲虚而通畅也。君火也就是心火,心脏的阳气旺盛有助于君火以明。明代张景岳《类经·运气类天元纪》云:“君者上也,相者下也。阳在上者,即君火也。阳在下者,即相火也。上者应离,阳在外也,故君火以明。下者应坎,阳在内也,故相火以位。”张景岳从功能、形态、性质及隶属等方面对君火与相火进行阐述。君主之官的心作为君火主宰人体的一身之火,因此人体的阳气就是心脏的阳气,因此扶阳对心脏功能有重要作用[7]。
1.3 阳气的圆运动 相火意指肾中的真阳,坎卦中的阳爻,君火指心火,离卦的二阳爻。从阳爻来源看,这三阳爻皆来自乾卦,本为一体。当先天八卦转为后天八卦时产生分离,先天为体,后天为用,阳爻虽位置不一,但来源相同,因此可推断君火与相火实为一体[8],但由于位置不同产生势能,由此产生气机的运动,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因此扶助君火是扶心脏之阳。
从时间看,子时肾中真阳发动,运真水上交于心,午时,心中一阴初生,降心火于肾,两者如环无端,推动气机运行,当人体有气机的运行才能化育生命。生命在于运动,正是依赖于君火与相火的推动作用,人的各种生命活动得以延续。阳气的升降带动十二经气的旋转,成为一个圆的运动。生命运动不停,当升则升,当降则降。疾病之所以发生,乃是阳气的圆运动规律打破,或为太过,或为不及,故治疗时以恢复机体内阳气的圆运动为宗旨,同时结合传统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为主的辨治原则。根据冠心病病人疾病的特点调整自身机体的内运动,以扶阳理论为核心,再以气的“圆运动学说”贯穿于中,发展独具特色的心脏康复扶阳理论[9]。
1.4 《内经》及其他医家对心脏疾病扶阳的认识 《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第一,阳气“卫外”。《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可知阳气有保卫外部体表的功能,固密肌腆而抵御外邪,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第二,颐养精神。《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由于阳生则阴长,阴长则心血旺,而心主神,血者神气也,故能养神;阴长则津液四布,故能养筋。第三,“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即指阳气的处所,春夏在外,秋冬在内,阳气失其所应有的处所,威胁人身的寿命和健康。
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提出顾护阳气的重要观点,认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又云“胸痹,心下痛,或有恶血积冷者,九痛丸主之。”方中有附子、干姜、人参、吴茱萸等多为温阳药物。清代郑钦安推崇阳气,认为“子不知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乎,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亦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百病不作。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他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一虚,则万病丛生;亦认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唯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
2.1 养生方面顺“四时”护阳气 阳气在人体生命过程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心脏康复首先强调保护阳气,不论生理、病理、养生过程中,时刻注重阳气的护养。《内经》论述养生保健中强调“法于阴阳”,即顺应自然,在不违背四时阴阳运动规律前提下,重点保养人体阳气,以维系身体健康。《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2.2 扶阳法治疗冠心病 心为神之舍。《内经》认为“心为阳中之太阳”,故心阳的温煦推动作用。冠心病一般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常表现为心阳虚衰,标实常为痰浊、瘀血等。《内经》认为“阳化气,阴成形”。阳气气化推动不力,导致痰浊、瘀血堆积;痰浊血瘀形成由于阳气不足,无力推动津液蒸腾气化而导致病理产物。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1条就开宗明义“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说明上焦阳气不足,虚不能胜邪,阴寒之邪上犯则致胸痹。冠心病病位主要在心,心之阴阳气血失调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病机,心阳虚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基础。
2.3 姜附桂扶脏腑之阳治疗心衰 在临床上经常可见心衰病人舌苔干红,有裂纹,一派阴津亏虚之像,而肢体浮肿厉害,病人少尿或无尿,这种表现为阳气虚弱,无力推动水液的运行,导致津液旁流于脉道之外而成为痰浊水饮;而脉道津液亏虚,故见舌红少津,肢体浮肿。因此《伤寒论》真武汤、五苓散、猪苓汤等方剂为治疗心衰之要方[10]。以附子大热之性,急温回阳,主治阳虚水泛之心悸、喘咳、浮肿等病证。扶阳学派之开山宗师郑钦安,崇尚《伤寒论》扶阳思想,极力推重阳气,临证“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医理真传》),“以阴阳为纲”,善以扶阳大法治病疗疾,擅长运用大剂姜、桂、附等辛热药物[11],起死回生,屡建奇功,积累丰富经验。李可老中医临证倡扶阳,善以大剂附子救急危重症,著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在现代首次开创中药治疗急危重症。现代名医祝味菊先生,他对扶阳学术思想推崇有加,力主“阳为生之本”,极其重视阳气在人体生理、病理、治疗、预后及康复的作用,认为人体免疫力、抵抗力和修复能力等皆与阳气密切相关。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吴佩衡,大力倡导经方学理,十分尊崇仲景扶阳治疗大法,善用附子,而且在剂量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有所突破。此外,唐步祺、范中林、卢崇汉等火神派传人,临床皆强调扶阳气。笔者在临床治疗心衰病人时,常大剂量应用姜附桂,临床疗效佳[12]。
2.4 动则生阳 动则生阳,喜则生阳,善则生阳[13]。心脏康复的主要处方-运动处方,也是扶阳要药,早运动、适度运动是提升身体阳气的好办法。动则生阳,是说运动或活动能生发阳气。很多人有手足欠温情况,若活动一下肢体或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就会使阳气充实于四肢,感觉全身都温暖。运动可疏通经脉、调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温暖[14]。
冠心病病人运动越早越好,并不是说运动幅度越大越好。男性都比较好动,喜欢跑、跳、打球、游泳等;女性喜好安静,喜欢静坐、睡觉、幻想等。动则生阳,因此男性精神、身体上要胜过女性;但静则生阴,会降低人体消耗,因此女性寿命一般较男性长。男性若要固守阳气,运动一定适度,且动静结合[15]。
胡大一[16-19]教授提倡的双心治疗,情绪障碍也是阳气不足造成的,阴气重的人容易抑郁,自闭症肯定是不爱动之人,运动可治疗抑郁,运动治疗抑郁的机制也是扶阳,外向开朗也是阳气的表达。扶阳药物治疗抑郁也是行之有效的,经常户外运动的人很少抑郁,因此心理疾病的治疗常建议病人去户外运动,接近大自然,因此扶阳对于双心疾病病人身心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5 导引(气功)也是心脏康复的扶阳要药 凡是带有意念,配合呼吸的都属于气功范畴,瑜伽也属于气功的一种,配合动作叫动功,没有动作叫静功。气功在运动基础上运行气,因此扶阳效果更佳,气的运动本身就是阳气运动。气功的过程是气在人体的圆运动过程,比如走小周天和大周天,就是气的圆运动,扶阳效果显而易见[20]。
2.6 其他中医外治法 所有心脏康复的中医外治技术如针灸、按摩、熏洗、火罐、泡浴、热奄包等均是扶阳的治疗,针灸的针刺通调治理人体的阳气;灸法是扶助人体的阳气;熏洗、泡浴是用温阳药物进行加热扶阳的;按摩火罐是疏通瘀堵经络的阳气,完成阳气循环的圆运动,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外治法也是扶助人体的阳气,达到祛病的道理[21]。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重要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黄帝内经》认为阳气是诞生和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是人身立命之本,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推动脏腑功能活动,在人体生命发生和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心脏作为一身之主的君火,对阳气的产生和运行起重要作用,相当于人体的发动机。因此冠心病病人需重视顾护阳气,处处不忘扶助阳气,以达“阴平阳秘”或正复邪去,阴阳复归平衡的正常生理状态[22]。
中医是一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医学,因此,在阳气未衰之前,未病先防,通过运动或气功保持人体阳气不衰,已得病之后,根据阳气虚衰程度运用心脏康复治疗,达到阴阳平衡目的,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心为阳中之阳,心脏受损代表阳气损伤,病情越重,阳气损伤越严重,因此应根据病情轻重程度进行扶阳。急症峻剂大量扶阳,缓症缓缓扶阳;急则治其本,缓则治其标。疾病缓解期可运动扶阳;加重期需大剂量姜附桂回阳救急。轻度冠心病,代表心阳的轻度损伤,因此可轻度扶阳,心脏康复运动或中医外治法均可;中度冠心病,药物加运动进行扶阳;重度冠心病,重度扶阳,大剂量姜附桂扶阳同时适当运动扶助阳气。
[1] 毕颖斐,毛静远,郑颖,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发展现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4):1616-1618.
[2] 杨环,高积慧.中医心脏康复新模式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6):80-81.
[3] 高积慧,江建锋.关于构建中医心脏康复单元的思考[J].新中医,2016,48(2):3-5.
[4] 张浩.《内经》阳气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5] 唐农,毛德文,刘力红,等.浅谈“扶阳”的内涵与现代拓展[J].中医药通报,2014,13(5):37-39.
[6] 宇天泰.《伤寒论》扶阳思想探讨[J].中医药通报,2013,12(4):12-15.
[7] 金杰,黎鹤雷,陈海燕.“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我见[J].中医学报,2016,31(6):812-814.
[8] 宋科.“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临证学术思想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
[9] 汤煜媛.从圆运动角度探讨郑钦安之阴火与李东垣之阴火的关系[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7):89-91.
[10] 滕佳林,韩涛.辛甘扶阳的配伍意义与方剂举隅[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9(19):270-272.
[11] 滕佳林.辛甘扶阳的配伍意义与方剂举隅[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0(5):270-272.
[12] 司徒淳羽,刘敏.《伤寒论》中扶阳思想及姜附桂配伍规律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13] 李东红,高爽,张玮,等.“动则生阳”理论指导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2):313-315.
[14] 崔文欣.心脏康复中运动处方的制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5):38-40.
[15] 卜庆锋,焦殿雷,吴焕卿.适度运动对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2):1414-1416.
[16] 陈琦玲,胡大一.建立双心医学三道干预防线[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6):3134-3136.
[17] 胜利,胡大一.综合医院如何识别精神疾患—以双心门诊服务为例[J].医学与哲学(B),2012,33(11):1-3;79.
[18] 张润峰,胡大一,高文根,等.双心诊疗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5-17.
[19] 胡大一.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的综合管理—“双心医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5):2-3.
[20] 郑志坚.“益气”、“补阳”在气功治疗糖尿病中的理法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1996:2.
[21] 梁武健,方显明.心脏疾病中医康复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2):163-165.
[22] 张浩,张六通.《内经》阳气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115.
(本文编辑薛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303132);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No.Z070803);中药量效关系的自适应设计—贝叶斯预测模型预测研究(No.Z0254)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00),E-mail:2272236055@qq.com
引用信息:李海霞.论“扶阳”法则与心脏康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8):1011-1014.
R541 R256.2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7.08.036
1672-1349(2017)08-1011-04
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