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娜
(浙江树人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语言与文学
副文本视角的译本制作者控制
——以鲁迅小说蓝诗玲译本为例
胡燕娜
(浙江树人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针对译界对蓝诗玲翻译的鲁迅小说全集研究只关注其译文正文本、忽视译文副文本研究的现状,借鉴热拉尔·热奈特提出的副文本理论,探索副文本在源语语境和目的语语境之间所起的架构作用,揭示译本制作者如何通过副文本控制译本的生成、推介和传播,最终为中国文化顺利“走出去”提供新的路径。
副文本;译本制作者;鲁迅;蓝诗玲;蓝译本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以鞭辟入里的分析,将那个黑暗时代所造成的人性与社会的阴暗面描画得入木三分,其作品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国内外广为传播,深受读者青睐。有关翻译作品的研究也持续展开。本文以鲁迅小说的蓝诗玲译本为例,重点关注副文本视角的译本制作者控制问题。
通过中国知网(CNKI),截至2017年9月20日,分别用“蓝诗玲”“蓝译本”作为篇名进行检索,共得到与鲁迅小说翻译相关的文章21篇,包括11篇期刊论文、3篇会议论文和7篇硕士论文。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阿Q正传》《孔乙己》和《药》等篇目,研究成果也仅限于对译本正文的分析与具体翻译策略的探讨,对于蓝译本中的副文本研究尚无人问津,更无人从副文本的角度解读译本制作者在译本生成、推介和传播等方面实施的控制。蓝译本总共463页,副文本共有49页,占全书10.5%的篇幅。目前学界对其研究存在明显不足,对蓝译本副文本关注的匮乏无疑会局限对该译本的全面研究。因之,通过对蓝译本的副文本分析,能全面展示译本制作边缘地带所体现的翻译现象,揭示副文本在作者、译者、读者、源语语境和目的语语境之间所起的架构作用,从而拓宽研究视野,完善研究领域。此外,从副文本角度分析蓝译本的译本制作者控制,能更客观、全面地考量译本制作者如何通过副文本助力译本域外推介的模式和方法,为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提供启示,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探索新路径。
鲁迅一生创作了二三十种文学作品,包括小说集、散文集、杂文集、通信集和文学史著作等。除此之外,还有数量可观的外国文学翻译作品和中国古籍材料汇编。鲁迅的小说作品从上世纪20年代初开始陆续发表,迄今已有40多个国家、50多种语言对鲁迅作品进行了译介和传播*蔡瑞珍:《文学场中鲁迅小说在美国的译介与研究》,《中国翻译》2015年第2期,第37-41页。。根据杨坚定等考证:“国内外共有18位学者和翻译家把鲁迅小说译成了英文并在国内外报纸杂志以及以译著形式出版。”*③杨坚定、孙鸿仁:《鲁迅小说英译版本综述》,《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4期,第49-52页。他们根据代表性译文和译著出版的时间先后,把鲁迅小说英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26年到1949年;第二阶段从1953年到1981年;第三阶段从1990年至今③。第一阶段译者人数较多,译者队伍中中外学者都有,但大多数译者只是零星翻译了各自感兴趣的几篇,出版没有规律性,也不成体系。第二阶段以外文出版社的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为代表,译文忠实可靠,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多次出版。然而以现在的读者眼光来看,杨氏夫妇的译本出版已距今50余年,语言有些陈旧,急需用当代语言复译。鲁迅小说英译第三阶段以英国学者蓝诗玲(Julia Lovell, 1975— )的译本(以下简称“蓝译本”)为代表。她把鲁迅所有33篇小说第一次完整地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包含《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以及鲁迅在1911年写的古文小说《怀旧》。该译本于2009年11月在英美同步出版,一经出版便获得广泛的关注与热议,备受好评。美国汉学家、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历史学教授华志坚(Jeffrey Wasserstorm)于该书出版后一个月在《时代》周刊上撰文,称之为“有史以来出版的最重要的一部企鹅经典。”*Wasserstorm J. China’s Orwell, Time, International (Asia Edition), 2009, No.47.但对该译本的研究目前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副文本(paratext)概念由法国叙事理论家热拉尔·热奈特(Gérard Genette,1930— )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他撰写了一系列学术论文阐述这一议题。1987年,热奈特关于副文本理论的法文版著作《门槛》(Seuils)诞生,英文版由Jane E. Lewin翻译,并于1997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题为《副文本:阐释的门槛》(Paratexts:ThresholdsofInterpretation)。在书中,热奈特详细论述了副文本的概念、种类和功能等关键性问题。副文本是“所有使一文本与其他文本产生明显或潜在关系的因素。”*热拉尔·热奈特:《热奈特论文集》,史忠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69页。热奈特还将副文本类型归为13大类,即出版商的内文本、作者名、标题、插页、献辞和题词、题记、序言交流情境、原序、其他序言、内部标题、提示、公众外文本及私人内文本。在他看来,副文本的功能是“包围并延长文本……保证文本在世界上在场、接受和消费。”*转引自葛校琴:《副文本翻译中的译本制作者控制——以译本〈当中国统治世界〉为例》,《山东外语教学》2015年第1期,第96-101页。笔者将副文本的作用概括为:围绕在正文本周边,强化正文本内容,形式多样,促进文本整体顺利地流通与被接受。
近年来,该理论被引入国内后得到长足发展,研究视角多样,研究成果丰硕。殷燕、刘军平统计了1986—2016年间在中国知网上关于副文本研究的论文,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技术定性定量分析了这一理论近30年来的发展轨迹、趋势和研究热点,认为国内副文本研究大体上经历了“1986—2005年发展初期,2006—2010年稳步增长期和2011—2016年快速激增期”*殷燕、刘军平:《国内副文本研究三十年( 1986—2016)——基于CiteSpace 的科学计量分析》,《上海翻译》2017年第4期,第22-26、94页。三个阶段。有些学者对这一理论作了深化和拓展*翟全伟:《副文本理论概述》,《刑台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第131-133页。,有些把副文本理论运用到文学研究中*金宏宇:《中国现代文学的副文本》,《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第170-183、209页。*蔡志全:《副文本视角下戴维·洛奇的〈作者,作者〉研究》,《国外文学》2013年第3期,第144-150页。,还有些学者将副文本理论用来阐释翻译现象*葛校琴:《副文本翻译中的译本制作者控制——以译本〈当中国统治世界〉为例》,《山东外语教学》2015年第1期,第96-101页。,副文本理论研究呈现出“由文学领域逐渐向语言领域,再向翻译领域扩展延伸”的态势。
翻译研究领域的副文本因素至关重要,它能全面、清晰地揭示译本制作边缘地带所体现的翻译现象,协调文本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作为译本制作者的各主体通过译本中的副文本元素,对译本制作过程中涉及的产生、推介和流通实施各自的控制。译本制作是一个各环节紧密相扣的过程,包括文本的选择、文本的翻译和译本的出版发行等。在这个过程中,译本制作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译本制作者涉及文本的选取者、文本的翻译者、译本的出版方、赞助人和推介者等,往往由一个团队合力构成。副文本是整个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译本制作过程中,译本制作者通过对副文本的控制,助力译本在目的语语境中的生成、推介和传播。
认真研读蓝译本发现,该译本的副文本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封页、企鹅出版社写的序言、出版信息、目录、致谢、鲁迅大事年表、蓝诗玲亲自撰写的长篇序言、鲁迅研究资料、译者翻译絮语、中国人名和发音注释、尾注以及后记。按照副文本制作者不同,大致分为三类:出版社提供的副文本、译者蓝诗玲提供的副文本和译本推介者之一的李翊云提供的副文本。副文本制作者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控制蓝译本在目的语语境中的生成、推介和传播。
1.出版社提供的副文本催化读者的文化遐想,树立译本的经典地位。译本制作者之一的出版社提供的副文本内容主要有封页、序言和出版信息。蓝译本封面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占整个封面的2/3,是一战时期法国摄影师斯提芬·帕瑟(Stephane Passet)于1912年6月23日在北京郊外的大同桥上拍摄的一个男子背影的照片,照片中的男子撑着油纸伞拖着长辫子,属典型的民国初期普通百姓的打扮;版面余下部分是原著作者名字和英文版的书名TheRealStoryofAh-QandOtherTalesofChina:TheCompleteFictionofLuXun(中文意思是:《阿Q正传及其他中国故事》)。封面的上下两部分被企鹅出版社的标志性图案小企鹅分开,小企鹅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两个大写的英文单词PENGUIN CLASSICS(中文意思是:企鹅经典)。封面上醒目的撑油纸伞、拖长辫子的人物背影饱含东方文化特色,很能吸引西方读者的眼球,催化西方读者的文化遐想,赋予译本某种象征性隐喻,激发其阅读兴趣。同时,封面上PENGUIN CLASSICS这两个单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副文本。自1935年创建以来,“企鹅经典”丛书堪称书界的奥斯卡,是最负盛名的文学丛书之一,能够入选的都是最杰出、最卓越和最吸引读者目光的精品。蓝译本被收录进企鹅经典系列,等于向西方读者表明了原作的文学价值和译本的翻译水准。大型商业出版社的出版发行足以证明蓝译本的成功,而他们的参与更加确保了译本在读者中的推广与传播。企鹅出版社撰写的序言还对译者蓝诗玲的翻译和写作经历作了介绍,列举了近年来她完成的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关的主要作品。同时详细介绍了写后记的美籍华裔作家李翊云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对这些信息的透彻介绍,目的是让目的语语境的读者对原作的文学水准、译者的翻译功底产生不容置疑的信任,从而激发读者对译本的重视,最终达到推进译本传播的目的。
2.蓝诗玲提供的副文本引导读者的阅读,强化读者的理解。译本制作者之二的蓝诗玲提供的副文本内容主要有鲁迅大事年表、译者本人撰写的长篇序言、鲁迅研究资料列举、译者翻译絮语和关于译本的注释。鲁迅大事年表能让西方读者对鲁迅生平及写作的心路历程有全面的了解。同时,蓝诗玲写了一篇27页的长序言,对鲁迅生平和中国当时历史背景的介绍、对鲁迅在该时期的思想与写作重心的分析,有助于西方读者对鲁迅作品思想内容的准确把握。鲁迅研究资料列举了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的四卷本《鲁迅选集》、威廉·莱尔翻译的《狂人日记及其他小说》以及杜博妮翻译的《两地书》,还列举了夏志清、李欧梵和杜博妮等著名汉学家撰写的关于鲁迅及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专著。译者翻译絮语是蓝诗玲对英汉语言与文体之间差异的理解。她坦言,在目的语语境中“寻找鲁迅风格和用法的文学对等项是一个不断的挑战。”她使用“reword”(变化说法)、“faithful recreation”(忠实性再创造)和“explanation”(解释翻译)*Lu Xun, The Real Story of Ah-Q and Other Tales of China: The Complete Fiction of Lu Xun, Lovell J Trans, Penguin Books, 2009, pp.xliv-xlv.等方式照顾译入语读者的接受视域,为西方读者阅读英译本扫清障碍。此外,蓝诗玲列出的关于译文的尾注多达72条,这些注释有助于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把握鲁迅作品的精神实质,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和人们的思想动态。蓝译本译介结合的呈现手法,有效提高了译本的可接受度。
3.李翊云提供的副文本宣扬鲁迅作品的普世意义,助力译文在目的语文化语境中的推广。译本制作者之三的李翊云提供的副文本内容主要是其执笔的后记。李翊云1973年出生于北京,是旅居美国使用英文写作的华人作家。她曾在《巴黎评论》《纽约客》和《葛底斯堡评论》等知名文学刊物上发表过大量的短篇小说,曾获得首届“普利姆顿新人奖”“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和美国海明威基金会/美国笔会为小说处女作设立的最佳小说奖。李翊云在蓝译本后记里深情回忆了儿时阅读鲁迅作品的经历,概要讲述了鲁迅小说中代表性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并深刻阐发了鲁迅小说在当下社会的普世意义。她的文字使目的语读者清晰地体会到鲁迅作品的思想价值已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生根发芽,从而起到了宣传与推广译本的作用。
蓝译本的副文本提供了大量与翻译相关的事实和隐含的信息,反映了译文文本语言外行为的潜在影响,揭示了影响和操纵翻译过程的各种因素如何在翻译活动中得到体现。蓝译本的副文本在客观上引导读者沿着它提示的路径最大限度地还原译作的意图和价值,引出很多有启发意义的话题。本文尝试动摇传统译界在研究蓝译本时只注重译本正文本研究的思维定式,全面审视译本的副文本,弥补对蓝译本副文本研究的不足。客观地揭示蓝译本的整体价值,为译作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有助于更全面、客观地展开翻译评论。鉴于该译本已入选在英美国家久负盛名的“企鹅经典”丛书,译本被华志坚教授誉为“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企鹅经典”,探究作为该译本有机组成部分的副文本,有助于厘清译本制作者如何通过控制译文中的副文本因素,推动该译本在西方世界的生成、推介和传播,从而有助于全面与客观地揭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新途径,探索译本在目的语文化中被成功接受与传播的新模式。
(责任编辑金菊爱)
Producers’ Control over the Paratext: A Case Study of JuliaLovell’s Translation of the Complete Fiction of Lu Xun
HU Yanna
(HumanitiesandForeignLanguagesSchool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5,China)
Aiming at the imbalance of current research on Julia Lovell’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omplete Fiction of Lu Xu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henomenon that emphasis has always been laid on its translated text regardless of its paratext. In this paper, the paratextual theory proposed by Gerard Genette is applied to link the source culture context with the target culture context. By exploring the producers’ control over the paratext, the paper obj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examines how producers translate, promote and transmit texts through paratext. Thus, it provides inspiration for developing new attempt on the “going out” of Chinese culture.
paratext; producers; Lu Xun; Julia Lovell; Julia Lovell’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omplete Fiction of Lu Xun
10.3969/j.issn.1671-2714.2017.06.012
2017-03-24;
2017-09-23
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2018N115)
胡燕娜,女,浙江宁波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