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南湖小学 刘建琪
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深圳市罗湖区南湖小学 刘建琪
互动反馈技术(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简称IRS)是“1对1”的一种形式。互动反馈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是体现“1对1”技术增强学习的理念,形成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在主动、生成、创造、合作和协同等方面获得增强,引发课堂教学的新变革。在对互动反馈技术三年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及研究团队参考理论资料结合实践教学,总结出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授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如图1流程图所示。
图1授导型教学模式流程图
通过上述流程图我们可以看到,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授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情境引入——新知建构——应用练习——拓展延伸——总结评价”等五个环节构成。
1.情境引入:侧重于激发兴趣型的“按点”设计——题目内容要与教学内容有关,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易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吸引学生注意。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参与,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去思考。
2.新知建构:侧重于理清概念、思维引导型的“按点”设计——题目内容着重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目标,并与探究、实践、协作等教学活动密切结合。
3.应用练习:侧重于知识目标达成度检测或强化练习型的“按点”设计。这些“按点”的题目内容应针对应用能力培养设计并具有启发性,要针对知识目标达成和巩固,应涵盖知识点应用的主要类型,具有强化练习和检测功能。要特别注意,要留有备选“按点”以供课堂临时选择。在课堂上,教师依托“按点”反馈的测查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增强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全体学生实现预期的知识目标。
4.拓展延伸:侧重于思维引导型的“按点”设计。这些按点的题目内容指向要明确,应具有能够灵活综合运用、隐含条件、由果推因、实际应用题等特点。其内容可涵盖相邻知识、延伸知识、历史变革、应用扩展、体系梳理、研究方法等。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依托“按点”质疑提问,思考存在哪些问题,还想研究什么,为开展创造性学习打开思路。
5.总结评价:侧重于终结性测查或调查类的“按点”设计。在课堂上,教师应结合“按点”,利用反馈信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
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互动反馈技术,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专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活动。探究型课堂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通过上述流程图我们可以看到,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授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创建答案、解决问题——作品评价”等五个环节构成。
1.确定课题:侧重于调查类的“按点”设计——题目内容要与探究内容有关,选项则反映学情意向。课堂上,师生依托“按点”进行学习需求分析,确定研究主题或次序。
2.组织分工:侧重于相关课题研究如何有效组织的“按点”设计——题目内容着重于相关课题的关键概念或认知,选项设计则为如何有效组织学习做分类参考。课堂中,师生依托“按点”反馈学情差异,进行有效分组、协作,为解决问题的合作交流奠定基础。
3.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课堂上主要通过分组合作、同侪互动等方式进行。如果有必要,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调查类或引导类的备用“按点”,在课堂探究过程中(或现设“按点”),作为支架,集中引领学生跨越难点障碍。
4.创建答案/解决方案:如果有必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作品的基础上,设计与成果表述相关联的“按点”,辅助学生依托“按点”设计和互动反馈信息,提升其分类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作品评价:侧重于调查类的“按点”设计。课堂上,师生针对课堂作品,借助“按点”进行互评,进行学习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方式是运用互动反馈技术以实现优化的新型教学。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交互形式主要有:课堂实时交互、课后答疑交互、通过作业交互和单元测验交互。这些形式具有独特的价值,但存在交互面狭窄、频率低和交互不深的缺陷。互动是教学的本质属性,缺少互动的教学是残缺的教学。应用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活动。这个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