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宜伶
摘 要: 汽车行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使汽车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急骤增加。我国现行的汽车职业教育中,一些理念上的困惑和办学模式的障碍至今仍制约着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首先指出校企合作模式是汽车职业教育有效发展的方向;其次就目前汽车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就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汽车职教 问题分析 对策
近年来,作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人才需求量骤增。汽车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汽车行业急需的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然而,我国现行的汽车职业教育中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理念上的困惑和办学模式的障碍仍制约着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转变观念、变革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成为我国汽车职教事业有效发展的迫切任务,这需要政府、教育单位和用人单位共同思考,联合解决。
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发展方向
当前,世界上有学校模式、企业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三大教育模式。学校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使得职业教育脱离了职业实践。企业模式是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这种模式培训效果显著。
校企合作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职业教育由学校模式转为校企合作模式是汽车职业教育有效发展的方向。
二、汽车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汽车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必须相互协调。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当前我国汽车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领域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学校、企业、政府三个层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1.职业院校存在的问题分析。
职业院校难以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自身实力不强,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优势不明显。造成这个问题有观念上的误区、教学体系难以适应需求和自身定位等多方面原因。
2.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作为产学合作的一方,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当前校企合作明显存在校“热”企“冷”现象,这有观念上的误区及企业自身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和能力差异等多方面原因。
3.政府制度、政策和法规不到位。
校企合作问题的成因除了学校和企业方面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政策、法规的滞后和体制不畅。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缺乏法律法规的指引和约束,如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责、权、利,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尚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企业接收实习学生的权益及学生的权益、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劳动保障和保护,等等,都缺乏法律法规的指引和约束。
三、解决汽车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对策
1.政府应在校企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政府要高度重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通过立法建立实习学生的劳动保护制度,整合职业教育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加快职业教育为经济转轨和产业结构升级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质素劳动者的步伐,不断寻求校企合作的共赢点,拓宽职业教育融资渠道。
2.转变思想观念,确定正确的角色定位。
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需要职业院校与企业、政府三方转变观念,对各自承担的角色进行明确定位,明确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政府在对教育资源配置方面,需对职业教育投入更多的实训资源。
3.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氛围。
向全社会宣传和公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因为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了办好职业教育是多元因素的关联和相互渗透,需要跨领域的思想融合,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尤其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建立和协调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顺畅渠道,保证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监督、行业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4.统筹各方力量,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使校企合作顺畅发展。
总工会应充当促进者的角色,工会的社会职责和职能综合概括为:维护职责、建设职能、参与职能、教育职能。工会的教育职能,是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企业、学校、工会在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上是一致的,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省、市总工会、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汽车职业教育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是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产业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只要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阻碍汽车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的问题必将被突破,我国汽车职业教育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7-13.
[2]胡艳曦,曹立生,刘永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