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达
摘 要:情境教学将情与境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生动而直观的场景中展开探究,这样的学习更加富有积极的情感,更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语文教学必定是成功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学习兴趣;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0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1.06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境教学日益显示出重要的教学优势,成为教学的主旋律。情境教学与传统的“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加一张嘴”的教学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教学只重视教师的教,将学生视为被动而机械的知识接收者,只是将教材上的知识点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所得到的只是一堆死的知识点,不能通过学科的学习得到情感、技能、思维等的全面发展。而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思考。这样,学生所得到的才不止只是教材上现成的知识,更能在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中感受文字美、语言美,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说,情境教学是实现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具体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脱离生活的学科教学只能成为无源之水,只能是机械而枯燥地来传授现成的结论型知识,这样的教学枯燥呆板,会让教学失去魅力,让学习失去活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只会感受到学习的繁重与枯燥,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相反还会让学生因此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科失去兴趣。而要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还原语文学科的本来面貌,让语文学科富有生命的活力。语文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将语文学科置于宽广的生活空间,以学生所熟悉而真实的生活来创设一系列生动而直观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包含着积极的情感与情绪。这样的教学才能更有魅力与活力,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自然能够激起学生主动而积极的学习情感,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快乐的学习;同时更能以生活架起通往文学殿堂的桥梁,更能让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进行直接对话,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文本。如在学习《火烧云》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观察晚霞的变化,并用手机记录下来。之后,教师再从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图片,制作成视频短片,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搬入课堂,以直观的画面呈现出来并配以相应的背景音乐,将学生带入真实而直观的生活情境之中,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运用直观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丰富想象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活跃的思维力。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压制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思维,而是要为学生创设开放而直观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充分想象,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走进作者的内心,去感受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景色与深厚的内蕴,才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等的全面提升。而要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就要遵循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善于运用课本插图、图片、视频等来为学生创设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能够从图片中获取更多文字阅读所不能获取的信息。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截取课本插图,并从互联网上收集桂林山水风光图,为学生制作一个精美的桂林山水课件,将优美的山水动态而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这样就可以打破文字的限制,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虽然大多学生并没有去过桂林,并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秀丽的景色,但通过直观画面的刺激,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优美的景色都可以跃然出现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学生如临其境,在阅读时自然就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桂林山与水的特点,感受这优美而秀丽的景色。
三、运用提问艺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们正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巧妙地运用提问艺术来创设富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愤悱状态,进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这样才能改变以往学生的消极参与和被动接受,而是让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成为主动的探究者、知识的构建者。如在学习《穷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桑娜在极度困苦贫穷的情况下收养西蒙的孩子之后的心情,教师可以就此处来设计问题:(1)桑娜在收养了西蒙的孩子后是什么样的心情。(2)找出描写桑娜心里忐忑不安的语句。(3)再将桑娜久坐床前所想的事情重新排一下顺序。在对比与比较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这样的几个问题就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究中加深认知。
四、引入音乐元素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情感共鸣
音乐是一门艺术,具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更能带给欣赏者以心灵的震撼、情感的愉悦、思维的活跃,因此将音乐元素引入语文教学中,更能让深藏于文字背后的情感传递出来,从而更能让学生未读其文先感其情。同时,这样更能让语文教学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更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此,在教学中尤其是一些包含真挚情感的文章,教师要善于运用与文章情感基调一致的音乐,以一曲或悲或喜的音乐来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这样更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带着特定的情感基调展开文本的阅读,这样更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更能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学习《凡卡》一课时,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解或是学生自主阅读是无法真切地感知主人公凡卡的悲惨命运的。为此,教师可以适时播放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以乐曲哀婉悲凉的旋律来渲染悲凉的情感,再配以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从文字的描写中深刻而真切地体会到凡卡命运的凄惨与悲凉,都非常同情凡卡。这样的教学效果正是在音乐的渲染与文本的阅读交融中所完成的。
参考文献:
[1] 陈冬梅.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3).
[2] 胡晓芳.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J].成功(教育版),2012(24):46.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