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海,邓节喜,窦 燕,陈劲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与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比较
林庚海,邓节喜,窦 燕,陈劲松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与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AMI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介入组与溶栓组,各63例。溶栓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介入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再通、死亡、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后,介入组LVEF明显高于溶栓组(P<0.01),LVEDD明显低于溶栓组(P<0.01)。介入组再通率高于溶栓组(P<0.01),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组出血率均低于溶栓组(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PCI可提高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率,快速实现心肌再灌注,且出血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尿激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持久、严重缺血甚至坏死的危重疾病[1]。资料显示,约有50%的AMI患者在发病1 h内死亡[2]。随着我国老龄化到来,老年AMI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为此,寻找有效治疗老年AMI的方法对于降低死亡率,提高其生命质量意义非凡。目前,在老年AMI的临床治疗上,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均可快速开通闭塞冠状动脉血管,使缺血心肌获得再灌注,纠正心肌缺血状态,促进患者转归[3]。我院分别将PCI与静脉溶栓应用于老年AMI的临床治疗,以比较二者治疗老年AMI的临床疗效。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AMI患者126例,男76例,女50例,年龄60~83岁(68.58±5.54)岁,心肌梗死均符合文献规定诊断标准[4]。其中前壁梗死60例(47.62%),下壁梗死40例(31.75%),后壁+下壁梗死20例(15.87%),其他部位梗死6例(4.76%)。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介入组与溶栓组,各63例。溶栓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介入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介入组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67.76±5.62)岁;梗死部位:前壁28例,下壁22例,后壁+下壁11例,其他部位2例。溶栓组中,男36例,女27例;年龄(69.02±5.42)岁;梗死部位:前壁32例,下壁18例,后壁+下壁9例,其他部位4例。两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控制血压、血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基础上,给予调脂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心肌缺血、营养心肌、防止和逆转心室重构等常规治疗。
1.2.1 溶栓组 溶栓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 10920040;规格:10万单位 )150万IU静脉滴注,30 min滴完;滴注完成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意大利阿尔法韦士曼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 20140281;规格:0.4 ml)0.4 ml,2次/d,皮下注射5 d;氯吡格雷(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France生产;国药准字:J 20130083;规格:75 mg)首剂300 mg,嚼服,以后改为75 mg/d,口服;拜阿司匹林(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 生产;国药准字:J 20130078;规格:100 mg)300 mg嚼服,1次/d,3 d后给予100 mg/d嚼服,直至出院。
1.2.2 介入组 介入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PCI治疗。PCI前先给予负荷量拜阿司匹林嚼服和氯吡格雷口服(拜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600 mg,一次性嚼碎服),常规应用肝素,PCI术患者,如造影过程中发现血栓则应用Eoxport抽吸导管先行血栓抽吸治疗,复查造影血栓抽吸完成后,选择合适球囊对病变部分行预扩张后,再选择血管/支架比例1∶1行支架植入术。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再通、死亡、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情况等。溶栓再通标准:①胸痛缓解。②体表心电图检查2 h内最高ST段抬高导联ST段回落在≥1/2。③再灌注心律失常。④酶峰提前,其中须符合以上三项。介入组再通标准[5]: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为3级;支架残余狭窄<20%。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D比较 见表1。治疗后,介入组LVEF高于溶栓组,LVEDD低于溶栓组。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D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再通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介入组治疗后再通率为96.83%(61/63),溶栓组再通率为58.73%(37/63),两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5,P<0.01),介入组治疗后再通率高于溶栓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见表2。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P>0.05)。
2.3 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 见表3。介入组患者出血率为9.52%,低于溶栓组的38.10%(χ2=14.18,P<0.01)。
由于老年患者心脏功能退化,并且伴发多种基础性疾病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故早期快速充分持久地恢复闭塞冠状动脉的前向血流,使缺血心肌获得再灌注,挽救频临死亡的心肌细胞,纠正心肌梗死状态,缓解左心室重构,促进心脏功能恢复更具有积极意义。
尿激酶为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可直接作用于人体内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促进循环系统中的纤溶酶原直接转变为活性纤溶酶,促进血栓溶解[6]。在本研究中,尽管尿激酶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尿激酶为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对于纤维蛋白原无选择性,溶栓效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7]。尿激酶溶栓还存在着一定的出血风险,尤其是对于并发症较多的老年患者,更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在本研究中,溶栓组出血率达38.10%,提示老年AMI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存在着较高的出血风险。此外,溶栓治疗后多数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残余狭窄,致使患者出现心绞痛、再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对于介入治疗,溶栓治疗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尽管介入治疗LVEF、LVEDD、再通率均显著优于溶栓治疗组,但其仍然存在着受很多边远地区或者基层医院无条件开展急诊PCI的限制。故溶栓治疗仍可于没有条件开展PCI治疗地区的有益补充。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 [例(%)]
表3 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 [例(%)]
总之,与尿激酶溶栓治疗AMI相比较,PCI可提高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率,快速实现心肌再灌注,且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出血率、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薇,李丹,吕佳南,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左室运动功能的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7):2018-2021.
[2] 张兰芳,齐晓勇,贾新未,等.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3):1223-1226.
[3] 李晓峰,徐峰,李林,等.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7):632-635.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5] 贾静静,董平栓,杜来景,等.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对行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6):543-546.
[6] 粟英.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7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6):1654-1655.
[7] 颜景祥.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25):66-68.
(2016-09-29收稿 2016-11-27修回)
(本文编辑 刘喜元)
363000福建漳州,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解放军175医院)心血管内科
R 542.2+2
B
10.16485/j.issn.2095-7858.2016.0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