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欣欣 姜达洋
津味文化在天津旅游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调查与思考
◎文/王欣欣姜达洋
摘要:随着天津城市建设的加速,天津表现出越来越浓烈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特征,伴随其发展而内生的最具天津特色的津味文化却悄然淡去,而现代旅游经济发展中,文化旅游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游客们的青睐,如何在天津的旅游经济发展中,打造最具特色的津味文化,将成为天津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正是出于对该问题的关注,组织了对于津味文化的调查研究,并提出发展津味文化工程,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老字号市场化运营,统一津味文化规划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津味文化;旅游经济;文化旅游;互联网+
姜达洋(1978—),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邮编:300134
“3000年中国看西安,1000年中国看北京,100年中国看天津”,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天津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众多民国风云人物齐聚天津,给近代的中国历史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章,也给天津留下了众多风格迥异,兼具审美和历史研究价值的民国建筑,民国文化和建筑文化自然成为构成天津特色的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海河,发展漕运,拱卫北京,成为600年前天津建卫的城市定位,海河成为哺育着天津人民的母亲河,海河文化自然成为津味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味。而在海河水的滋润下,天津儿女积极,乐观,平实,向上,也培育出相声,小品,京剧,京韵大鼓等各具特色的曲艺作品,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杨柳青年画更是驰名海外。
其实,无论是民国文化,海河文化,曲艺文化,饮食文化,都是天津最具特色的津味文化的重要内涵。在国内众多城市中,天津应该是最具城市特色,最有传统文化氛围的大都市城市之一了。
然而,伴随着天津的经济发展,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灯红柳绿之处,原来最具天津特色的城市文化氛围却悄然淡去。难道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必须会走上趋同的道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就应该是所有城市的共同归宿吗?天津还能否在自己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自己最原汁原味的津味文化,这似乎是摆在天津未来的建设者和规划者面前的一道复杂的思考题。
在现代产业经济体系中,旅游产业是津味文化最佳的载体,作为国内重要的旅游城市,天津每年都会笑迎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光临,在众多游客眼中,天津只是无数个高楼大厦组成的现代化大都市的一员,还是一个具有典型的津味文化特色的,极具自身魅力的旅游城市,天津在发展旅游经济中,到底应该如何借势津味文化,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旅游经济体系,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成为我们最终的研究目标。
600年前,燕王朱棣天子津渡,一路奏凯,赢得江山,从此天津建卫,自此开启了此后的天津的繁华乐章。组织了一支包括由天津商业大学年青老师,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为主要成员的调查团队,沿着天津的源头,开始了我们对于津味文化的寻根之旅。本文希望能够通过深入的访谈,细致的问卷调查,科学的统计分析,发掘在天津旅游经济发展中,津味文化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应该如何通过推动津味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天津的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属于天津的旅游名片。
本文的调查从天津的发源地三叉河口开始,沿着天津的母亲河——海河,开始了我们看似休闲,轻松,却又肩负重任的调查之旅。从坐拥全球最大的桥梁摩天轮的永乐桥出发,沿着海河走过因天津教案而名噪一时的望海楼,看遍袁世凯,冯国璋,梁启超等民国风云人物的旧时故居,横贯天津解放时解放军会师的金汤桥,穿过亚洲最大的意大利式建筑群意大利风情区,最后到达标志着天津未来的发展的规划展览馆。
调查的一路风景优美,游人如织,我们一路向游人发放关于津味文化的宣传页和调查问卷。很多老天津居民拉着我们的手,向我们介绍,他们幼时更为古老的天津风俗和文化传统,希望我们能够把它们记忆中的最为原汁原味的津味文化特色保留下来,传承下来,继续发扬光大,这更让我们感受到肩头沉沉的重任。
一路上很多外地游客更把我们作为了解津味文化的大使,向我们询问了解,关于天津的特色旅游景点,历史名人,社会风情,传统美食的各种问题,让我们感受到国内外游客对于津味文化的浓浓的兴趣,更让我们体会到进一步开发与挖掘津味文化资源,提升天津旅游经济竞争力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这次关对津味文化的调查活动,主要通过实地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等途径进行,为了提升调查的实际效果,我们在调查和宣传过程中,大量的引入了互联网等最新的社交媒介,通过发布活动微博,现场直播我们的每一次实地调查,向网络分享我们的每一次新的感受,新的收获,宣传和推介津味文化的特色,帮助更多的人理解和发掘津味文化的内涵,希望借此实现把津味文化完全嵌入天津未来的旅游经济发展之中,推进天津的旅游经济发展。
此外,调查组还通过发布微信调查的方式,通过朋友圈,把我们的调查问卷广泛的宣传出去,利用社交网络,扩大津味文化的影响,提升我们的社会调查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除了集中的集体走访,我们还把成员分成多个调查小组,深入五大道,滨江道,文化中心,解放桥等多个国内外游客集聚地,进行深入调查,发放纸质问卷超过200份,并通过发布系列活动微博,宣传津味文化,通过微信媒介发放调查问题,并把最具津味文化特色的天津建筑,美食,曲艺等文化载体精心汇集成一部津味文化宣传视频,通过网络分享等方式进行宣传,推介,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力和宣传效果,基本达到了调研之初的预期效果。
在整个社会调查过程中,我们通过在各大旅游景区实地发放纸质调查问卷超过200份,同时还通过微博和微信等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了我们的调查问卷,取得了相对宽泛的调查广度,保证了调查结论的科学有效。经过细致的数据分析,最终确定180份有效调查问卷,并根据其调查结果,对天津旅游发展中的津味文化特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我们希望了解,到底在外地游客心目中津味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们设想,代表天津民国文化的建筑群,现代商业集群,传统美食与天津特色曲艺,可能是游客所能感受到的最为直观的津味文化的代表,因此,问卷的第一题就是:你认为下列哪些最能代表津味文化?
最后的结果也许更证明了我们的判断,天津的津味文化并不是某一方面,某一个领域的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更是天津600年发展历史中,文化传统的积淀,代表天津传统美食的狗不理,耳朵眼成为游客心目中最能代表津味文化的特色,这也更多反映了众多外地游客来津渴望给家人,朋友带去最能代表传统天津特色的纪念品的市场需求,这更证明了发掘旅游产业中的津味文化,将能够有效延伸天津旅游产业价值链,增加旅游经济附加值,向文化要产值,开发津味文化的巨大的市场潜力。
狗不理与耳朵眼这些传统天津风味的小吃,其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其经济价值更多来源于其背后的品牌优势,要保持传统特色,就决定了其产品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困难,产业附加值也很难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反而成为制约津味文化商业化,市场化的难题。
与传统天津美食不同,相声等曲艺节目仅以微弱劣势居于第二位。作为全国有名的曲艺之乡,无论在相声,或者是其他曲艺领域,天津艺人都占据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天津文化的另一个象征。然而,曲艺的市场化,似乎仍停留在茶馆相声等传统领域,与主要由天津艺人担纲的北京德云社,相声包袱铺等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曲艺表演团队相比,天津新的曲艺表演形式的创新却明显不足,培育天津曲艺表演形式的创新,组织方式的创新,商业运营的创新,才应该真正提升天津曲艺在旅游经济中的层次的发展趋势。
五大道、意式风情街和名人故居等反映天津民国文化和建筑文化特色的传统街市建筑游客对津味文化的理解中与曲艺的地位大致相当。随着天津,以及其它城市的都市化发展,这些传统建筑大多都包围在众多的高楼大厦之间,而成为城市规划的一块块孤岛,逐渐失去了其原来的地理特色和历史风味。天津现有的对于传统建筑的商业化开发,大多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商业开发与建筑的传统特色和历史风貌的吻合度并不高,它也极大的影响了历史建筑的商业化运营效益,如何将历史建筑的商业化与历史传统,区域特色,文化传统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向文化要效益,向传统求特色,似乎是天津历史建筑的发展方向。
尽管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无数天津人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做出过非常突出的贡献,但是我们仍然希望发掘,在游客心目中,到底哪些人最能够代表津味文化。
最为有意思的是,选择新中国以来,先后担任总理一职,在天津具有极高的声誉的两位优秀的政治家,周恩来与温家宝作为津味文化的代表的游客并不多,而排名前四位却全是一些优秀的相声演员,无论是目前声誉很高的郭德纲,于谦,在中国相声界地位无比崇高的马三立,深受中国观众喜欢的冯巩,牛群,抑或已经成为普通的天津人的化身的杨议,他们身上更多体现着无数朴素、乐观、向上、简单的天津人的影子。也许在众多游客看来,最为高大上的政治人物似乎并不符合传统观念中的天津人。而另一方面,这也代表着全国观众对于天津的相声节目的喜爱,为我们展现着开发曲艺表演等代表津味文化的特色旅游项目的巨大潜力。
我们调查的第三、第四个问题,则是关注于游客们是如何看待当前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津味文化的体现与开发的,想了解游客朋友们能否从现在的天津旅游之中感受到一定的津味文化。
调查的结果其关也并没有令我们失望,绝大多数游客都坦承,在天津旅游期间,能够,至少在某些地方,比如像古文化街、鼓楼等旅游景区,可以感受到津味文化。津味文化在旅游经济中的开发已经初见成效。
尽管前面已经对津味文化的内涵作了调查,但是我们仍然希望了解,外地游客到底最喜欢津味文化的哪一项。比较令我们感觉意外的是,在津味文化的内涵中,狗不理和耳朵眼所代表的传统美食占据首位,但是在游客最喜欢的津味文化中,传统文化与经典建筑反而获得更高的拥护,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随着现代休闲旅游产业的成熟,更注重精神享受和知识获取的纯文化旅游,更受游客追捧,而以特色餐饮,旅游纪念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旅游则退居次要位置。
我们其它的问题,大多建立在游客在来津旅游过程中,到底愿意为享受地道的文化之旅,付出多少真金白银,开发文化旅游到底有多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基础之上。
事实上,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接近九成的游客表现出了解津味文化,探寻天津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的深厚的兴趣,这恰恰表达了津味文化的巨大吸引力和市场开发价值。
而在天津应该如何展示津味文化问题上,接近一半的游客选择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引导,也许只有发动全体天津市民,把对于津味文化的体验,渗透到每一名天津市民的行为举止之中,让游客感受到天津人的热情,文明和独有的特色文化,这才是让更多人接受津味文化的最为重要的选择。
在对游客来津的旅游花费的调查中,八成游客的人均预算为500元至2000元,考虑到一年数百万国内外游客来到天津的巨大基数,这将是一个极具市场开发价值的蓝海市场。如何让游客们为了接受津味文化,而心甘情愿的进行消费,让他们花的物有所付,必然是天津旅游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而在来津游客的旅游消费的调查中,似乎每一名游客仍然把餐饮和住宿这些最为基础,最为普通的旅游产业视为自己最重要的消费领域,尽管他们在前面的问卷中表达了对于津味文化的兴趣,然而对于文化消费,比如景区门票等消费支出的预期却仍然并不多,而事实上,对于每一名游客而言,餐饮与住宿的消费需求相对稳定,也相对有限,而文化消费才是他们最有可能大幅度提升的旅游支出项目,这更凸显了开发,提升津味文化内涵建设,打造最地道,最纯正的文化旅游的重要意义。
事实上,在我们最后一个问题,在文化旅游中,所愿意花费的金额,几乎六成的游客愿意花费的金额在300元~1000元,与前面500元~2000元的总消费预算相比,几乎可以占据半壁江山,文化旅游的巨大财富效应可见一斑。
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出,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的休闲旅游已经被寄予了更多的文化期望,人们希望从旅游活动中,不仅仅能够得到身心的舒缓,放松,愉悦,更期待从中获得文化的熏陶,感知未知的历史传统文化,从而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提升个人总体素养。
作为国内最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津味文化也以其内在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的光临,他们也愿意为感知津味文化支付相应金额的费用,这也代表着天津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的竞争优势。然而,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我们也发现,在天津旅游经济中,津味文化特色的开发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它也制约着旅游经济发展为天津经济所做出的贡献,通过课题组的深入的研究,我们觉得在发展津味文化旅游方面,天津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首先,作为一个新型的服务产业,文化旅游摆脱了传统产业对于有形商品的依赖,而更讲究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的内涵建设,其质量取决于游客亲临天津的真实感受,因此,通过顶层设计,在全市推进津味文化工程,使得每一名普通市民都成为津味文化的代言人。让每一名游客都能够在与每一位普通天津市民的交往中,感受到浓烈的,而且别样的津味文化,这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津味文化在旅游经济中的作用。
人是文化最为核心的主体,也是文化的载体,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任何的文化也都不成为文化,而不同区域,不同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具有差异性和个性化特征的交往行为,最终催生了各具特色的不同的文化差异。最为地道的津味文化,也只能从天津市民的交往与联系之中才能够直观的感受,而津味文化最引以为傲的曲艺,建筑与地方小吃,其实都是历史上天津市民交往行为特征的固化,它也会被一代一代的天津人所传承,所发展。
从这个方面来说,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与现实交汇的活的灵魂,它也被凝结在每一个人的行为选择之中,想让真正打造有特色,又有吸引力的区域文化特色,把文化固化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选择之中,使他们能够具有真正的地域特色,又拥有浓烈的个人魅力,这才会是发展文化旅游最为关键之所在。
其次,津味文化在旅游经济中的发挥,需要更具活力的企业运营和企业组织的创新。目前,像狗不理,耳朵眼,桂发祥等传统天津餐饮品牌已经成为本土餐饮行业的航空母舰,在本土餐饮中占据重要一席。然而,作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尽管它们已经开始向宴席,糕点,快餐等多元化经营过度,然而,由于它们大多起源于不起眼的街头地方特色美食,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就限制了它们的多元化经营之路必然布满荆棘。
而且,尽管狗不理名扬天下,桂发祥的十八街麻花更是遍布津城的大街小巷,然而与全聚德这样的成功转型的老字号餐饮企业相比,国内影响力明显弱了很多,而在2005年狗不理被天津同仁堂以仅仅1.05亿元收购的现实告诉我们天津的餐饮老字号企业之羸弱。
要想重振天津餐饮老字号的雄风,发挥餐饮文化在津味文化中的巨大作用,引入互联网思维,推进天津餐饮老字号企业的股权改革和资本运营,推动其市场化运营,既聚焦传统其核心竞争力,根据现代人的口味爱好,创新发展传统美食,并且通过引入特许经营,连锁运营等新型运营模式,巩固壮大自身品牌形象。
在传统餐饮老字号企业的多元化选择中,为了避免多元化对传统主业的冲击,通过创立新品牌,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基础上,向相关,或者边缘产业扩张,培育新的利润源,实现老字号企业的二次创业,真正做到的津味文化与美食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树立真正的天津味。
第三,突破舢板出击的传统模式,统一津味文化旅游规划,打造模块化,整体化津味文化特色园区。即使在游客认为最具有津味文化特色的鼓楼,古文化街等传统外地游客集聚区,其商业化运营的模式与内容与其他旅游城市,也并不具有明显的差异。外地游客会发现,无论到了中国哪个风景名胜区,即使商品上刻着当地的名称、传统文字、特色景色、但是旅游纪念品的载体,在景区所出售的各种旅游纪念品往往都大同小异,文化的差异性在文化旅游中的表现并不突出。
而在更具津味文化意蕴的意式风情街,五大道等景区,众多民国时期的小洋楼大多也都实现了商业化运营,然而,游客们仍然会发现,不同的商业化运营的洋楼建筑,一方面表现出极大的趋同性,如餐饮,特别是西式餐饮,啤酒屋成为众多洋楼商业运营的首选,其运营内容固然与小洋楼的建筑特色相得益彰,然而,却忽视了洋楼原居主的身份背景,以及历史底蕴的开发。这就出现了张学良故居开婚纱影楼,马连良故居卖西餐,奥地利领事馆卖海鲜的奇怪现象,这样的为了商业运营而商业运营的做法,显然浪费了津味文化自身的特色。
在天津的旅游经济发展中,现有的单打独斗,过度地放任企业自发的商业经营的运营模式,显然无法保证津味文化的原汁原味,反而容易让游客们感觉津味文化与其他地区的传统文化的雷同,极大的影响天津旅游产业对于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因此,由各区县政府规划部门统一主导本地区的津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线,结合本地区的历史传统和现代产业结构,一方面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产业市场,通过竞争,推进津味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提升天津旅游经济整体质量,另一方面,则应该以大局观,整体观,统一主导,协调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思维,在引入市场资本的同时,又应该在发展思路和运营方式,乃至商业化的宣传策略等方面,加以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保障同区域的旅游产业
其实,现在天津的意大利风情区,五大道风情旅游区,已经在区域性统一规划和协调开发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现有的开发更多浮于建筑物本身,而对于历史资源和文化传统等内涵的保留与开发却仍略显不足,只有实现统一开发,协调规划,整体运营之后,津味文化才能真正完全的呈现于世界各地的游客面前,向世界表达天津的热情,友好与传统。
出于时间与能力的限制,我们的调研更多仅限于天津的主要旅游景区,调研的样本数量也相对有限,然而,我们的研究更多是出自对于我们所生活的天津的发自内心的热爱,对于津味文化的极大的兴趣,相信作为一个极最自身特色的传统文化,津味文化有着无穷的魅力等待着天津去开发,它也足以把天津的旅游经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刘书瀚,张召利.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中心的核心要素——基于上海和香港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1(5).
[2]姜达洋.完善服务经济体系建设发展都市经济新常态[J].群言,2015(2).
[3]刘志彪.从全球价值链转向全球创新链:新常态下中国产业发展新动力[J].学术月刊,2015(2).
[4]孙久文,原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和演进重点[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9).
[5]薄广文,陈飞.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6]连玉明.试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8).
责任编辑:田马飞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255-(2016)02-0041-05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5年天津商业大学暑假社会调研活动的阶段成果,获得天津商业大学教改课题“开放式实验在财经类高校课程设置中的应用”(15JGXM49),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三链互动’研究”(TJZDWT150103)等项目的资金支持。
作者简介:王欣欣(1983—),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邮编:30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