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视点
三十多年来,我国逐步改革税收制度,以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增值税改革是这一揽子改革的最新举措,也是迄今为止最为雄心勃勃的改革措施。
增值税制的现代化是我国30年税收改革厚积薄发的结果。自2006年“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承诺开展增值税改革以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先后完成了增值税转型和扩围的改革。在2016年完成的“营改增”中,中国又成为把金融业全面纳入增值税网络的一个主要国家。
作为全球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减税举措之一,我国的增值税改革涵盖所有货物和服务并基本实现进项税额的完全抵扣,这一转变成功消除了原增值税制度存在的导致竞争扭曲以及通货膨胀效果的级联效应(cascading effect)。改革通过充分发挥增值税的税收中性作用,有效消除重复征税,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从要素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型增长模式的转变,进一步专注于供给侧的创新和需求侧的消费。这种调整正在逐步进行,消费在GDP中的份额不断上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已经结成了高度相关的经济发展链条。营改增作为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通过打通所有行业之间的抵扣链条,为市场经济发展营造更加优质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和税收制度,在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营改增改革不仅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助推器,对世界税制建设也具有示范效应。我国金融行业的营改增进场,首次实现了在金融领域大规模采用增值税制度,为世界增值税制度改革提供了研究样本和实践案例。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实施增值税制改革,这其中既有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有印度、马来西亚等新兴经济体,他们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探索教训,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从各个角度来看,中国的营改增是具有宏图大略的改革举措,要求税务机关作出大刀阔斧的转变,在中央政府、国税和地税机构层面上厘清职责划分,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平台。这项改革对于纳税人来说,也是重大挑战,他们需要尽快适应新的增值税制度。
从长远来看,增值税将减少对经济的扭曲,有助于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我国跨国公司的竞争力,保持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