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田华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探究方式展开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效率。本文论述了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旨在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 体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57-011
将科学探究法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实验结果,还有利于解决学生在探究各环节之间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重视科学探究法的运用,以完善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结论环节,确保小学科学教学的完整性,促使学生自主总结实验结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1 亲近自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而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此外,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认知程度以及认知规律等多方面特点,鼓励学生留心生活、亲近自动,并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到植物园、动物园等地进行参观,促使学生融入大自然并真切感受到动植物的美好,从而深化学生对大自然的认知,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开拓空间,鼓励学生质疑并发现问题
小学科学是一门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学科。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扩展研究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大部分问题均会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对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其在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或猜测,鼓励其大胆质疑,以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例如,在进行“声音来源”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采用多种途径发出各种声音,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来源,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一问题的答案,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制定计划,借助实验验证所提出的假设
假设是科学实验开展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唯有事先提出假设,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实验操作计划,进而根据计划一步一步实施相应的实验步骤。在此过程中,需详细、客观地记录下实验中的各个环节,并及时分析概括最终的实验结果,待得出结论后才能验证之间所做出的假设,进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例如,在进行小学五年级中“小水珠从哪来?”一课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设计如下实验,即将放有冰块的水杯置于课桌上,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杯外壁上的水珠是怎么来的吗?”此时,大多数学生均认为水珠是由水杯中渗透出来的。然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答案做出如下假设,即假设水杯外壁中的水珠是从水杯中渗透而来,那么根据这一假设则设计如下实验环节:即事先利用红色的水,将之东结成冰,然后重复以上的实验步骤,若水杯外壁中的水珠不是红色,则证明水杯外壁中的水并非自水杯中渗透而来。也有学生提出的这样的实验方案,以果汁替换冻成冰块的水,众所周知,果汁具有一定的粘性。若水杯外壁形成的水珠具有粘性,则证明该水珠是由水杯渗透而来,反之则证明该水珠并非因杯中水渗透而产生;此时,又有学生提出了新的实验方案,即利用天平,事先称好含冰块水杯的重量将之置于天平一段,然后在天平另一端放置相同重量的砝码,使其保持平衡。此时,观察天平的平衡,当含冰块的水杯出现水珠时,若天平依然保持平衡,则证明水珠是由杯中水渗透而来,反之则证明水珠并非由杯中水渗透而来。
面对学生提出的种种实验方案,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根据上述方案进行进行相应的实验,最后以小组的方式分别提交实验结果。其中第一小组的实验结果显示,水杯外壁的水珠颜色并非红色;第二小组组的实验结果显示,水杯外壁的水珠不具粘性;第三小组的实验结果则表明,天平向着水杯一方倾斜。此时,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考后学生认为,水杯外壁的水珠是是凝结了空气中的水分而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便让学生掌握了“凝结”的相关概念,并找出了“小水珠从哪来”的正确答案。
4 组织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与交流。通过交流与讨论,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与事项,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点。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其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能够在与别人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他人身上的问题,进而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与人的沟通能力。
例如,在进行“凸透成像”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合理设置实验内容,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
5 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等各方面特点,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验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廖遥.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内江科技,2008,29(7):186-186.
[2] 唐波.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科学之魅力——小学科学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有机结合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2):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