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燕++李飞燕++吴绍萍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组建品管圈,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药依从性为选题,对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并评价其效果。结果: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相比,活动后患者服药依从率由55.80%提高到83.73%;目标达成率为84.51%,改善幅度为5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反复就诊及疾病折磨带来的痛苦,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品管圈;用药依从性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发病缓慢,主要累及外周关节,以多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全身性疾病,临床上早期症状为受累关节红胀、疼痛、晨僵,晚期可出现关节强直、畸形及功能障碍[1]。在我国,RA患病率为0.35%~0.40%,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据医学统计,未经治疗的RA患者2年致残率为50%,3年致残率为70%,与同龄人相比,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2]。目前早期、联合、合理用药是治疗RA的主流[3]。相关文献报道,RA患者用药不依从率高达65%[4],这无疑导致患者延误治疗,病情反复,且加重自身及社会的经济负担,降低疗效和护理质量。依从性也称顺应性,指患者遵守医生的医嘱进行的一致性行为;反之则称之为不依从性。用药不依从性的表现形式包括减药、停药、换药、漏服等。品管圈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和质量改善机制,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引入我国内地,目前在国内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7],尤其是护理领域。针对RA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问题,本院风湿科于2014年7月至
2014年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RA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品管圈前),男4例,女39例;年龄32~73岁,平均(47.50±5.21)岁;病程1~12年,平均(6.50±5.54)年。选取2014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RA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品管圈后),男5例,女40例;年龄27~70岁,平均(41.25±5.90)岁;病程1~14年,
平均(6.50±7.51)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2.1 组 圈 本活动邀请护理人员自愿参加,共有10名圈员,年龄22~34岁;专科1名,本科7名,研究生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7名,护士1名。其中圈长1名,负责品管圈活动的整体管理和质量把控;辅导员为科室护士长,负责辅导与监督;剩余圈员负责圈活动的具体实施,包括整理、分析
资料。
2.2 选定主题 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列出科室急需解决的4个主题,根据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及上级政策4个方面进行评分,最终将得分最高的“提高RA患者用药依从性”作为本次活动主题。圈名为“晴雨圈”,设计图案寓意是通过品管圈活动给患者带去阳光和希望,RA患者常因天气变化病情易反复,晴天好转,阴雨加重;同时,晴、雨又反映了中医阴阳的对立观念,且“晴”可音译为“情”,强调了中医情志护理的重要性。
2.3 现状调查 圈员于2014年9月4日对2014年
7月至8月住院的43例RA患者用药依从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发现其中19例RA患者未按医嘱规范服药,用药依从率为55.80%。研究发现患者用药依从性低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①首要原因:患者认为本病为慢性病,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残疾、死亡等严重后果,对疾病认识及重视不够;②次要原因:担心各种药物的副作用,如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导致患者胃肠道、内分泌紊乱,各种脏器的损害及外观上的改变等;③费用原因:由于本病为慢性病,且药物起效时间较长,而长期、规律服药对患者尤为重要,但一般家庭难以承受如此负担,导致部分患者延误甚至停止服
药;④认识误区:有些RA患者认为自身关节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疼痛不明显时,可不需继续服药。不同性别、年龄、文化和收入水平的患者中都普遍存在以上4种原因影响用药依从性的情况。圈员共同讨论,制作鱼骨图,针对上述原因,运用80/20法则得出自行增减药物8例,患者担心药物副作用7例,共15例,为本次活动改善要因,改善重点为78.90%。对每个要因再次进行鱼骨图分析,同样运用80/20法则得出每个要因的真因。对其归纳总结如下:医护人员宣教不到位,患者知识缺乏。
2.4 建立目标 根据目前现状测得的数据,将改进目标确定为:目标值 = 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
累计百分比×圈能力)= 55.80%+(55.80%× 78.90%×60%)= 82.22%,我们的目标值由55.80%提高到83.73%。
3 对 策
3.1 针对医护人员宣教不足 制订个体化的健康宣教方案:①实施优质护理,加强责任护士对在院患者的健康宣教,患者入院首先热情接待,掌握沟通技巧,了解患者对RA疾病知识以及风湿病用药的认知情况,责任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针对各种药物的用法、作用、副作用、用药方案,生活起居,饮食指导等各方面做详细的介绍,同时加强出院指导,强调出院规范用药的重要性。②医护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关注药物不良反应,认真宣教,同时考虑不同患者的消费水平,根据实际情况与医生一起构建合理的服药方案,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根据个体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服药方案,可降低患者用药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③建立微信群、QQ群,同时邀请患者、医生及护士加入群中,及时在线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定期在微信公众平台发表健康知识,加强院内院外医患沟通。④增加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的次数,特别是对新确诊的RA患者,由原来出院后1个月内1次电话回访,增加为2周1次,对有特殊情况如症状缓解不明显,对治疗方案有疑惑等的患者,与主管医生沟通,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特别是增加回访次数。
3.2 针对患者知识缺乏 ①科室每月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邀请在院及出院患者、家属参加,讲座以授课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开展RA相关知识小讲座,其中包含RA的病因、诱因及发展过程、常见临床特征表现、规律服药及定期复查的重要性等,接受患者的各种咨询、提问;同时,邀请疗效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科室制作RA健康宣传手册、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患者,病区走廊设书报架,放置各种健康教育资料,专供患者阅读,定期补充,定期更换。科室开设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发布与疾病相关的各种健康、饮食、用药指导。
③针对文化层次高的患者,还可鼓励其积极利用网络、书籍、报刊等资源获取有关自身疾病相关的信息。④患者出院前发放纸质的健康教育指导,重点强调出院后定期复查及按时服药的重要性,住院医生在出院证上详细写明出院用药的种类及服药方法,复诊时间。每一份出院证上贴上科室微信二维码,供患者及家属关注科室微信公众号。
4 结 果
4.1 有形成果 经过3个月的改进,2014年12月
31日统计2014年11月至12月住院的RA患者,与活动实施前相比,活动实施后患者用药依从率由55.80%上升到83.73%,目标达成率(下转第65页)
(上接第61页)为84.50%,改善幅度为50%。实施后用药依从率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患者用药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4.2 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后圈员对品管圈工具的应用、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活动信心、责任心、积极性、和谐度、解决问题能力的自评得分由138分提高到372分。
5 结 论
5.1 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我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发展迅速,涉及面广,主题内容侧重护理质量与管理,已被证实是提升护理质量和管理的有效手段。RA为慢性迁延性疾病,一旦确诊,需长期治疗,终身服药,长期、规范服药对RA患者至关重要。本次品管圈活动成功地将RA患者用药依从性从55.80%提升到83.73%。与此同时,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践,科室制订了健康宣教细则,规范了在院及出院患者的服药方案,加强了护士健康宣教的精细化程度,并最终提高了护士的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对在院与出院患者的沟通与回访,及时了解患者的关注点及关于药物服用的疑问,及时纠正与讲解,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
5.2 护士素质得到整体性提高 此项品管圈活动开展后,为了充当更好、更合格的实施者,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传播者,主动学习了疾病及药物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向患者传递了正确的疾病和用药知识;其次,在圈活动的大家庭中,护士也切实感受到了团队的意义及重要性,并主动承担相关事宜及实施,在此过程学习及掌握了查检表、流程图、柏拉图、雷达图等工具的使用。总之,品管圈活动不仅锻炼了护士解决问题、沟通与协调、使用品管圈工具的能力,还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护士的自信心。
6 参考文献
[1] 张锦花,殷海波,石白.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与治疗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7):62-66.
[2] 马华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7):62.
[3] 尤欣,唐福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J].
武警医学,2010,21(3):185-188.
[4] 聂俊华,向碧英.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药依从性调
查[J].中国医药指南,2009,7(3):9-10.
[5] 张翠兰,邱懿,张皓,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风湿免疫科理疗部位数未落实率的作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2):19-21.
[6] 李加平,胡秀凤.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8):6042-6043.
[7] 黄秀梅,郭晶.我国医院品质管理圈活动开展现状的文献分析[J].华西医学,2013,28(4):605-608.
收稿日期:2016-06-28;修回日期:201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