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遥
[摘要]近年来,我国劳动市场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和输出的主要阵地,完善其实验室建设势在必行。高校实验室为科技创新提供场所、服务于教学与研究、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保障。高校应进一步扩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增加现代化设备数量;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与科研水平;推行全方位开放模式,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实现资源高效共享,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创新型人才;作用和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经济正处于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中国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现阶段,中国正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已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应更加注重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培养。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保障。因此,高校应着重完善实验室建设,支持其学科发展及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高校实验室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型人才内涵的理解
创新的前提是观察与思考,本质是突破,即人类以新方式来改进或创造事物的行为,是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体现,更是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创新型人才应拥有丰富的基础知识、敏锐的思维能力、强烈的研究动机,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逐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训练,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
(二)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来源
科技创新是理论上升到实践的重要过程,是促进科技水平提高的必要手段,而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首要场所,其实验室作为实践的平台,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来源。创新源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结合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对现有问题及现象逐一解释和检验,找到创新之处,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实验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要经过数次的思考和研究,在失败中寻找新的突破口,才能取得成功,在无数次失败经验的积累下,学生结合具体情况,找到新的解决方法,才会有所创新。
(三)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撑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科的发展决定着高校的发展。实验室服务于高校的教学与研究,能够给予学科建设充分的保障。首先,实验室为各项科研活动提供了便利场所,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课题、项目的研究,并使其转化为科研成果,进而促进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其次,实验室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现代化设备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保障。再次,实验室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师资储备,其建设必然要优化师资队伍,在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的同时,还要增强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这样就可以为学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提高整体的教研能力。最后,实验室也为不同学科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了学科之间协调发展,为不同学科的融合创造条件。因此,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撑。
(四)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
实验室拥有的创新氛围,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良好的环境,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目前,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但为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增强综合素质以及社会竞争力,学生在具备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而高校实验室就为其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实验室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充足的实验设备和良好的实践环境,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在实验室内,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培养独立的思考方式、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态度,也可以将在实验室外思考的学术问题带到实验室进行检验与分析,通过自己动手得出结论。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在实验过程中增强其创新能力,进而使高校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对策
(一)扩大建设资金投入,增加现代化设备数量
实验室的硬件环境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条件。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高校为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在日常课程中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但由于建设资金的制约,实验室硬件环境无法满足当前教学实践要求,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为了改善实验室环境应采取如下措施:首先,扩大建设资金投入,满足优化硬件环境的条件,为实验室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建立实验室投资规划部门,整合实验室现有资源,保证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最后,增加现代化设备数量,引进先进、精密的实验器材,提高实验室接纳科研创新项目的能力。高校只有将其实验室打造成先进的科研教学基地,才能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更有效的实践平台。
(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与科研水平
实验室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决定性因素。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师资队伍的建设有着紧密联系,但目前大部分实验室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为此,高校实验室应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与科研水平,进而提高实验室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以此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第一,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学术水平直接制约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会受到教师创新思维的影响,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创新思维方式。第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高校应经常为教师提供“走出去”的交流与学习机会,使其到更高层面学习经验与技术。同时还应实施“引进来”办法,将实验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聘请到高校,对本校教师进行实验培训,为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第三,组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高校实验室应将老中青教师组合在一起,将老教授丰厚的学术造诣与青年教师娴熟的实践技能相结合,打造一支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三)推行全方位开放模式,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实验室的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切身参与实验活动,开放性实验教学可以给予学生更多接触大型仪器及前沿实验知识的机会。现阶段实验室开放程度偏低,限制了其利用率,导致学生无法参与实验教学。因此,高校应借鉴国内外实验室成功开放经验,对其实验室推行全方位开放模式。
第一,建立开放管理机制,明确实验室开放时间、实验项目及开放对象。同时,高校应注意不断更新实验项目,使其与社会应用紧密相连,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第二,建立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实行实名预约制度。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让更多学生获取相关实验信息,同时也为实验室的安排及实验器材的维护提供有力保障。第三,建立优先使用申请机制,为急需实验室的学生提供便利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向实验室管理部门提出优先使用申请,管理部门应允许本科大四学生毕业设计、研究生课题实验及项目等优先使用。这样,对学生而言不仅加强了操作技能的训练,积累了实验经验,还能进一步扩大相关专业的知识面,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由此能增强其业务工作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性。
(四)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实现资源高效共享
实验室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行之路。就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情况来看,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是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重要的问题。由于交流平台的不完善,导致高校内部信息闭塞、校校间资源不能相互补充、校企间无法有效沟通、地区间实验资源难以共享。因此,高校必须搭建一个多元化交流平台进行实验资源的整合,以此满足资源高效共享。多元化交流平台可以以实体机构或者网络平台的形式存在。高校内部可以通过学校与学院之间的二级管理模式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高校之间可以通过建立教学联盟实现实验资源的共享,校企之间可以通过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协同促进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地区间可以通过搭建现代化网络平台实现实验资源的宏观管理。在这种多元化交流平台下,高校实验室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给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宽广的空间。
三、总结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主要来源,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型马车。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高校实验室为其提供各方面的支撑与保障。因此,高校应从建设资金、师资队伍、开放程度及交流模式这四个方面完善其实验室建设。高校只有将其实验室建设成为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基地,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