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胡雪梅,女,理学学士,曲阜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高级实验师。
摘要: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实验、开展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和创新科技的重要基地。然而,伴随着高校实验室资源的日益开放以及实验室人员流动性的普遍增强,实验室的管理和安全问题也愈发突出。如何维持实验室使用频率和安全指数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特别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率;安全指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185-01
一、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率激增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建立高水平的实验室并实现现代化管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办学思想,学科建设及基础设施的配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学科专业的飞速发展促使大量的实验基地与实践基地的产生,特别是以本校为依托的实验室的建立。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实验仪器和设施的增多,实验项目的增加,学生人数的增加等一系列原因,使得学生使用实验室的累积开放时间和实验室使用效率都不断增加。从专业教学和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说,这值得欣喜。但由于教育领域“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不协调,使得附带效果并不乐观。最为明显的就是硬件设施的显著提高没有获得应有的软件支撑。规范运行机制实验室管理制度不仅是管理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保障设备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功能的基础。单一化的管理制度已不再适用,适应新的实验室状况的管理体制又不够完善,这是导致实验室长时间开放和超负荷使用量背景下,管理问题频发的一个底层因素。而这一现象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实验室管理安全问题的突出。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指数堪忧
实验室安全的规范管理、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各高校乃至各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明确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成因和特点,对于应对现实状况和解决次生问题至关重要。实验条件的特殊性和实验项目的复杂性导致了安全隐患的多样性。高校学科较多,实验项目类别众多,一般社会单位无法比拟。通常会涉及水、电、气体利用,仪器设备操作,药品试剂安全使用及运输管理,科学处理“三废”等诸多安全、节能和环保的综合问题。而学校为满足教学科研和学校的发展,会开设特色实验,例如要求有辐射、生化或超低温、超真空等特殊环境;有水下或空中以及高电压、高转速等特殊实验条件;需要使用易燃、易爆气体和压力容器,使用易致毒危险化学品;释放各种有害射线,传播微生物病源菌等。这使得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多样性也是其他单位部门所无法比拟的。而当前高校实验室资源开放程度之大以及实验室人员流动性之强,也都是以往任何时候所不能及的。这就给诸多安全隐患以现实化和扩大化的可能。在这种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中,实验室的高使用频率和低安全指数似乎成了一种“背反”。在实验室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开放程度越大,人员流动性就越大,试验器具和试验场所的使用频率也就随着增强,安全隐患的突出点自然就越多,安全指数低好像就成了“顺理成章”的结果。但不能忽略的是,中间存在着人为可制造的“断层”,即可以人为地控制开放程度和人员流动性强度、器具使用频率和安全隐患触发点之间的比例关系。只有平衡其中的数量关系,才能保证整个实验室系统的协调运转和良好效益。
三、平衡使用频率与安全指数的思考
(一)开放程度与人员流动的控制
多校区发展模式为学校丰富教学科研资源、拓展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和人员统筹提出更高要求。多校区、大规模、统筹化办学是建立在丰富的生源和空间基础上的,而这两个方面的共同要求就是使得实验室的开放和人员管理缺乏统一协调与规划。如:实验室开放时间与其他公共活动时间的重叠或冲突导致各年级学生混合杂乱,实验设备和共享器具利用率不高导致人员积聚,人员进入、使用、离开实验室整个过程缺乏有效协调和监督造成大面积人员失序等,这些方面看似实验室表面管理问题,实则与实验室安全指数密切相关,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触发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影响整个实验室的安全系数。因此,必须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职能,落实安全责任制,将安全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是协调实验室开放和人员流动性、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必要针对高校实验室专门成立校级安全管理机构,实行主管校长负责制,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管理。院系应建立院系级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具体负责人,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带队进入实验室、实验台及药品柜的人员身上,从而强化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二)使用频率与安全指数的平衡
随着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发展,高校科研教学中化学危险品的使用明显增多。实验室易爆、易燃、辐射性、腐蚀性、剧毒性等危险物品较集中,贵重仪器较多。然而实验室开放程度的加大和人员流动性的增强,决定了实验器材和资源的使用频率不断增高。若管理监督不善,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不仅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还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对化学危险品和接触人员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为此,实验室主管部门要设立实验室安全检查组,对实验室的安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高校实验室因学科的不同,安全工作的重点也不同,学生相应的防范意识程度也有差距。实验室人员要对所辖区重点安全部位的试验器具和人员活动严加管理。对剧毒、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放射源、高压气体钢瓶、电气设备的管理,要指定专人负责。在相关人员实验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对于违规人员,应严厉处罚,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另外,必须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提高突发事故处置能力。高校实验室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案准备。预案需对各实验室可能面临的具体安全危险进行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处置。实验室还应建立紧急疏散撤离方案,必要时可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即刻启动预案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法,以最小的代价控制事态的发展,使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莫寅斌.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6).
[2]郭涛,谢砚.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9).
[3]鲍敏秦.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