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亲产业”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探讨

2016-12-12 22:28吴芸
亚太教育 2016年31期

作者简介:吴芸(1979.01-),女,福建人,博士,厦门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数据信息处理。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要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合理定位,服务于地方,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力行“亲产业”培养特色,构建能够与企业零对接的专业人才。厦门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坚持“亲产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使“专业”紧密亲和“产业”;实施“层级式多维度”课程体系和“亲产业”的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型,培养企业和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了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关键词:亲产业;创新创业;CDIO;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l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196-02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1],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要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合理定位[2-4],而“为产业服务”正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宗旨。“亲产业”即纳产业精华,为产业服务,也就是教学必须结合行业应用,教学与应用形成循环正反馈的机制。“亲产业”是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离不开“亲产业”。应用型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围绕软件产业特别是地方产业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比较系统地探索和研究了“亲产业”的“软件工程+行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理顺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关系,按照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的内涵要求科学地培养人才,实现校企深度联合培养人才,学生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二、构建“亲产业”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构建“亲产业”的软件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时,除了设置常规的基础理论课程,筑建学生扎实的软件开发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我们着力打造了一个“层级式多维度”课程体系。在大一,设置公共基础课程,配套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着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大二,设置专业基础课,配套实训实践课程,着重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培养,我们设置了《ERP沙盘模拟》课程,该课程是与经济管理类的交叉课程,课程特别突出了对学生在团队角色的作用。在大三,设置素质拓展课程,配套综合性的实训课程《软件工程综合实训》,如项目实训和继续性任务实训课程,开始与企业联合开课,着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和操守。在大四,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扩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学生走出学校,进入企业,参加企业的真实项目《企业实训》,着重培养学生人文修养、商务技能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如图1所示。

图1“层级式多维度”课程体系

1.建设“分层次、分方向、重实践”的培养模式

为亲近地方产业需求,充分考虑产业实际需要,培养“亲产业”的“软件工程+行业应用”人才,针对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存在的轻实践的问题,进行了模式优化,课程重组。采用分阶段重点能力的培养模式,并构建了“亲产业”的“层级式多维度”特色课程体系。

2.采用“层级式多维度”课程体系

秉承四个能力模块“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外语能力+行业应用”的宗旨,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方向课逐级构建课程体系;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训到顶岗实习逐步推进实践教学环节;个人到团体、理论到实践、应用到创新逐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沟通、协作、领导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等能力。

三、构筑基于CDIO模式的“亲产业”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它不仅继承了上个世纪欧美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系统的能力培养教学大纲、全面的实施指引及实验检验的12项标准,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5]。正是因为CDIO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倡导“做中学”,因此基于CDIO模式有助于“亲产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CDIO模式的核心思想,软件工程专业在创新创业软件人才培养模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ERP、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行业应用内容,加强创新项目(含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等)为主体的个性化创新实践环节,探索校企合作实施CDIO工程教育的新模式,全面构筑“亲产业”阶梯式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工程教育内涵,实施工程人才培养战略,以达到夯实“三实”(实验、实训、实习)实践培养环节的目的。如图2所示。

图2“亲产业”的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型

四、总结

经过多年的“亲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厦门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构建了“层级式多维度”特色课程体系,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获得“福建省软件适用人才重点培训基地”、“校级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和“福建省‘做中学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以及“校级软件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奖等多项校市省级教学成果。在“亲产业”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中,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利用地方软件产业优势,打造多种校企联合的实习实训基地,增加企业导师参与实践课程授予,让学生在学校不仅能筑建扎实的软件开发软件基础,也能实现对企业的“无缝衔接”的软件工程人才输出。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由厦门理工学院2015年教改项目“软件工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架构”资助

参考文献:

[1]吴晓义,唐晓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指导思想与校本特色.高教探索,2008(04):75-79.

[2]黄洪武,董立平,王爱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化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亲产业”大学办学实践为例.大学:学术版,2012(4):56-61.

[3]刘显贵,黄洪武.“亲产业”的车辆工程专业特色体系研究与架构.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7):192-194.

[4]孟国忠,周捍东.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中国林业教育.2012,30(5):13-15.

[5]江帆,张春良,王一军,喻萍.CDIO开放教学模式研究.教学研究.2012,35(2):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