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贵宾
摘 要教学评价作为课程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最后课程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公平、科学的教学评价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传统的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量化评价方法已经无法适用于全新的教学方式。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德育课面临着一个十分尴尬的处境,由于一些错误认知和观念,职业学校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技能与专业课的学习,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德育课的教学评价方法的探究。本文主要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评价方法进行探究和讨论。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在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判时,忽视了每一位学生的内在素质发展。这种评价体系会大大降低课程的教学成果,降低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教学评价方式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德育课程的有效性,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优化德育课程结构。
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特点
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哲学、经济、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方式。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正确道德观念的建立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思想素质等问题,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显而易见,德育课所包含的知识,所涉及的学科,所具有的功能,所担负的任务都是不容忽视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任意一门技能类学科所适用的评价方法都无法正确的评价德育课程,因为德育课程不仅包括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包括了德育课程活动和学校德育环境所形成隐形内容,它最后考核除了上课和书本上的内容,也包括了学生的一些内在素养和能力。由于德育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涉及的学科和要素过多,单一的评价体系无法全面科学的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成果,只有采用多样的系统评价体系才能正确的对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2 德育课程评价方式的转变
2.1 评价方式由单一转向多元化
在现行的德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对于德育教学成果的评价内容局限于课本内容。现在的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成了观众,大部分的教师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个体的主导性,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承受者。在这样的授课方式下,采用知识点形式的评价体系,将书本上的内容作为考核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唯一方法,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积极性,也无法切实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了德育教学灌输的内容越多,效果越差的局面。学生在这样的评价方法下,轻视了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反而为了提高分数而对所学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德育课程,与学校开设德育课程的最初目的背道而驰,使其丧失了原本的意义。
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德育课程的评价形成应该从单一的评价方式向多元化转变,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将学生的道德素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将考试成绩与课堂活动,课后实践,主题探究相结合,丰富评价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自主性。
2.2 评价方式由被动性转动主动性
在之前的中职德育课程评价体系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学生被动接受考试的内容与重点。在新的德育课程评价体系中,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导地位,将学生自主选择有关的课题进行小组探究,以小组内成员评价参与度以及小组最后的成果作为一个考核标准,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书本上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设立一些选考的课题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实现“要我考”到“我要考”的转变,克服传统的德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存在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参与度。
2.3 评价内容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
德育课程的评价内容和主体应该由原来的学校教师同学转向社会。职校生的德育素质只有接受了社会的认可,才能够为其未来工作和发展有实质性的帮助。在职校生的实习阶段,可以适当考虑让学生的实习单位、家长老师一起对其工作实习期的道德素质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有一个良好的过渡,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所体现的职业素质教育思想,使德育课程拥有更加实际的意义,保证中等职业学校中德育课程的质量,从而促进德育课程的发展。
3 总结
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水平,采用科学的教学成果评价方式是确保德育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主渠道的一个重要途径。德育课程的评价方式的改革并不是对原有的评价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否定,而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使之发挥新的时代意义,增强其实用性,使德育课程效果能够达到最大化。只有及时地更新德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全方面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促进当代德育教学的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詹万生,许建争.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构建[J].教育研究,2002(09).
[2]佘双好.现代德育课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蔡立雄.中职学校德育新教材的评价与实施:[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开放大学 江苏省淮安市 2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