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兰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特色,使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相结合,然后再进行语文教育活动。小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学习的兴趣,但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自然也就不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也要关注到学生的不同需求,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想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必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生;主体地位;课堂;小学语文教学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有些年了,小学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教师们的重视,但实际教学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异同和发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语文教学生动有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又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场所。教师不仅是课堂的指导者和参与者,也是直接的策划者和施舍者。所以,只有师生之间有足够的默契相互配合,课堂气氛才能切实活跃,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提高。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哪怕是一个小细节,教师都有精心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教师都要耐心讲解,精心引导,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形象,既要确保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落实,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讲解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很多学生对挖井并不是很了解。假如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只是简单的说怎么样挖井,学生就不能确切的理解挖井人的无私贡献。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体验学习,就能使学生切实地意识到挖井人的伟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让他们讨论生活中类似于“挖井人”这一类人物,通过这些讨论,让学生知道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种教学方式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同时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也懂得了生活的不易。
二、切实体验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更加有利的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教学回归生活,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学生在生活的实践经验直接影响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生活上知识的积累,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后,才能长记性积累到经验,最终由感性认知升华到理性认知。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教材难点和特点,也要考虑到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积累,把握好两者的联系,尽量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学习到的知识能否有效的应用到生活中,既然语文学习源于生活,我们就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讲解诗文《赠汪伦》,我们可以设计多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尽情表演。首先,泛舟而行;其次,歌声响起,心里愁绪万千;再次,心中沉思,潭水千尺深,情谊重万斤;最后,依依不舍,感激告别。这这几个情境中,不同的场景之间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又取决与不同的学生。让不同的学生表演不同的场景,切实的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表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学生在选择表演的过程中要与课文内容符合,不能偏离课文,这样才能将“朋友情谊深与千尺潭水”的情感全面地展现出来。这样的诗歌融入课堂,具体化的延伸到生活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诗中的复杂情感,又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切实的提高了学生对诗文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诗歌修养。
三、结语
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好巧妙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主体意识,自主的学习。也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才能更有效,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而然也就更高,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