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2016-12-14 22:32闫倩楠陈亭杉
东方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二语第二语言外语

闫倩楠++陈亭杉

“只要有学习动机,谁都能学会一门外语。” Pit Corder(1967)在心理学上,动机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主要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内在驱动力,通过刺激和强化,能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既然动机是一种动力,语言学习是一种行为,因此语言学习动机必然对语言学习行为产生影响。

一、国外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

国外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理论来源便是社会心理学和主流心理学在语言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它具有通过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来解释个体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社会功能。而主流动机心理学派主要研究引发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在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西方语言学家对学习动机进行了深入研究。1968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Ausubel指出,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互相作用、相辅相成的,不仅仅是单向性的关系。1987年Brown在他的文章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中用动机指称对所追求目标的选择和为之所付出努力的程度。而Ellis(1994)则将动机定义为学习者出于需要或愿望在学习外语所付出的努力。他们都将动机与语言学习相联系,把动机看作是可以影响语言学习的能动性因素。但他们只是对动机与语言学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未对学习动机本身进行深入分析。1985年,The Attitude/ Motivation Test Battery:Technical Report发表,Gardner将学习动机归纳为四个方面:目的学习的努力程度;达到学习目的的愿望;学习态度。而1989年,Spolsky在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一文中却重新进行了划分,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对待外语学习,学习者本身的态度;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愿望;学习者学习外语所付出的努力。

其中,最有影响力和最有效的动机理论是Gardner(1985)的动机模式和研究方法。Gardner和Lambert在二语习得上做了大量研究,对多种文化中二语习得的群体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动机成为影响二语习得和构建不同文化交流的一个主要力量。其主要研究成果: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的分类和经典社会教育模式。经典社会教育模式关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动机在态度和学习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这一模式突出特点是涉及的所有变量都是从实证研究结果中提炼出来的,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界定和评估,变量之间的关系也是在大量实证研究中获得和得以验证的。他们设计的动机测量量表,成为当时二语学习动机调查的标准。

由于经典模式没有办法解释所有语言学习的原因以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素,许多学者尝试用不同的理论来丰富动机学说。在这些研究当中,影响较大的是D?rnyei(1998)的动机三层次说。D?rnyei总结了前人的观点,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观点,从实际的课堂教学出发,主张从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和学习层面三个维度来界定和测量外语学习动机。该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语言学习动机和教学情景的有机结合,包含了Gardner模式中没有涉及的一些因素,为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动机研究的效度提供了实证支持。同时从多元化的视角研究,突破了从单纯的社会环境研究,而转向了学校和课堂教学环境下的二语学习动机研究。

国外二语学习动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探讨,促进了二语学习动机的模式构建,对国内的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二、国内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

20世纪8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动机研究开始传入我国外语教学界,我国外语界一批专家学者,如桂诗春、王初明等一方面将国外的动机理论翻译成中文介绍到国内,一方面身体力行,将动机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外语教学研究中去。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分析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文秋芳(2001)运用定量研究,对南京大学年入学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的研究结果显示,动机、观念和策略之间关系的稳定性较高。二是分析动机类型。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2003)考察了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的动机类型,用 SPSS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得出七种动机类型。王婉莹(2006)动机类型大致可分为娱乐型、信息考试型、自身提高型等八种。三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黄瑞红(2010)分析了成人学员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提出了五点要求。肖武云、曹群(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策略教学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逐渐多元化,不仅对学生个体因素对动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还关注到了课堂,教师等外部因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除了单一的社会心理视角,还从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多视角对学习动机进行探讨;更多的采用实证研究,以SPSS为工具,通过因子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研究,或者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动机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些理论和研究方法都为汉语学习动机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国内汉语学习动机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早使用“动机”这一术语进行研究的是王魁京(1998)。他在自己的研究中将欧洲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分为五种:“”荣誉感的驱使;“神秘感”的吸引;“文化”的兴趣;“求职”的需要;华人后羿为寻根而学汉语。而对学习者动机进行实证研究的始于王爱萍。王爱萍(2000)对来华学习的东南亚华裔学生的调查。之后,冯小钉(2003)对短期留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郭亚萍(2009)对印尼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使我们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学习背景的留学生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有了最直接的了解。王志刚(2005)在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目的进行分析时,使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高海洋(2001)则讨论了动机、态度、策略三者的关系,指出对目的语社团的态度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他们的研究对象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研究的是汉语学习者在目的语国的学习动机,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异同,能够帮助教师针对学习对象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指导实践。

国内外对于学习动机研究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在研究者的不断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对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始终存在一个本质性的问题,那就是国内对动机理论翻译及理解有偏差的问题。在对学习动机的研究中,态度与动机始终鉴定不明确,区分不够,翻译有偏差。这些都制约了动机理论的发展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Corder,S.P.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 Errors [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67(5):2-3

[2] Gardner,R.C.The Attitude/Motivation Test Battery:Technical Report(1985)Retrieved January 5,2006.

[3] 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 王魁京.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二语第二语言外语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脑与第二语言学习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The Role of Native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