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翕成刘玉琴
例说科学精神
彭翕成刘玉琴
这两年,核心素养一词十分火热。每个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建立了自己的一套体系。譬如数学学科,很多文章都大谈6个关键词: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建模、数据分析,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建立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总纲的基础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这9大素养看起来有点抽象,但都有具体的解释,有兴趣的读者可上网搜索。其中科学精神是指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出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崇尚真知。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等。
二是理性思维。重点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
三是勇于探究。重点是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等。
而在实践创新中也有一条: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等。
为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如此凸显科学精神?一方面是由于科学精神本身重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们这些年的教育教学实在太缺这个了。
儒家传统思想使得国人的性格谨慎、保守,也形成了从众文化。“人随大群不挨罚”“枪打出头鸟”等俗语是人们从众思想的体现。在这样的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很难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在家庭教育中,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听话”。当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想法一致时,孩子会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否则就会受到一定的惩罚。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如果对老师所授知识产生怀疑,就会被认为是挑战权威,多数时候不会被老师喜欢。在当前教育环境下,“题海战术”的训练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程式化、固定化思考,缺乏个性化的思考与变通。
相对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良好掌握来说,目前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自我探究、创新意识等方面相对薄弱。这都可以归于科学精神这一块。既然认识到缺乏,就需要好好地补。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一个长期的教学目标,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探讨。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加以重视,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采用探究的眼光、开放的心态,无需另外增加课时专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日常教学中完全可以逐步渗透。
如果给出下面的三角形,问:下一行应该填什么?想必很多人都会填写1 4 6 4 1,因为规律很明显,不就是杨辉三角么?
而有3个外国中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1 4 5 4 1,他们的文章《The Rascal Triangle》发表在2010年的《THE COLLEGE MATHEMATICS JOURNAL》。
文章先是设计了一个教学场景(3个作者不是一所学校的),老师很不满意他们给出的答案1 4 5 4 1,告诉他们3+3应该等于6,而不是等于5。
学生解释:我们定义的规则有所不同,除了每行两端都为1之外,其余每个数都等于肩上两数相乘,再加1,然后除以头顶上(即再上一行对应位置上)的数,譬如第5行的
老师提出疑问,所给规则最后用到除法,那能否保证生成的数阵中每一个数都是整数?如果是杨辉三角,那就简单,整数相加总是整数。而若所得不是整数,则这样的定义规则显然是不完美的。
学生给出了巧妙的证明。将数阵旋转45°,得
这样一来,数阵中的每一个位置对应哪个数就更好表述了。行数列数都从0开始,则第m行第n列的数是mn+1,第m行为:1,m+1,2m+1,…,nm+1。
上式除以mn+1,所得(m+1)(n+1)+1正好是第m+1行第n+1列的数。根据数学归纳法可知所有数都是整数。
作为老师,看到学生能有这样的创新,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但可能也会有点担心,要是考试出这样的题目怎么办呢?对这种所谓的数字规律题,相关主管部门要引起重视为好。要么取消这种题目,要么将之作为主观题,只要考生写出自己认为的规律,能够自圆其说,都要视情况给分。
有人去微软公司面试,面试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长10cm,从顶点向斜边作垂线,垂线长6cm(如右图),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后来这道题被媒体报道,广泛传播,绝大多数网友在第一时间都没看出其中的问题,认为这题真简单,不就是底乘高的一半么?
事实上此题的正确答案是,符合题意的三角形不存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的长度应该不超过斜边的一半,如果作出以AC为直径的圆,以及AC中点O(即圆心)就更清楚了。这提醒我们考试时不能总默认为题目都是对的,有时考的就是大家的挑错能力。
圆周率永远不尽的神话,已被加拿大一名年仅17岁的少年天才打破了。在一则标题为《圆周率并非无穷无尽》的消息中说,“加拿大少年天才伯西瓦在今年6月运用电子邮件与世界上的25台超级电脑连接,利用二进位算法,发现了圆周率第5兆位的小数是零。也就是说,如果按十进位来算,圆周率的第1兆2千5百亿位数应是它的尽头”。这表明圆周率是可以除尽的。消息中还称,“在去年9月,法国人贝拉尔已把π算到第1兆(106)位小数,并由此创下了世界纪录”。
1999年,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科教学论研究生入学考试选用上述素材(摘自1998年的《科技日报》)出了一道开放性题:请你用数学教育理论对上述报道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人可能会说:研究生考试考这个?这么简单的送分题!初中生都知道圆周率是无理数啊,怎么可能除尽?
答题结果让人大跌眼镜。19份答卷中,只有4份答卷指出“这则报道是荒谬的,‘圆周率是无理数’是科学真理,计算机不可能把它除尽”。有2份答卷表示担心:“如果圆周率是有理数,以后中学有理数怎么教?”其余13份答卷则大谈“在未来的信息社会,技术进步使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圆周率是有理数,这是科学进步的标志。人们要更新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13份答卷表明这些学生既缺乏批判精神,也缺乏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勇气。
按理说,1999年报考首都师大研究生的考生水平应该还可以。因为当时研究生招生人数少,录取率低,考研的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者。最大的可能是:1999年,中国电脑普及率很低,大家都觉得电脑非常先进神秘,加上提及加拿大、法国、世界纪录、25台超级电脑这些高大上的词,考生都不敢去质疑。如果去掉这些华丽包装,简单出一道判断题:圆周率是有理数。我武断地说一句,这19位考研学生会百分之百打×。这也就是说,一些外在包装将一个原本很容易判别的命题变得难以判别。
网络上流传这样一个通货膨胀的数学解释:1元=1分。
证明:1元=100分=10分×10分=0.1元×0.1元=0.01元=1分。
上述推导显然存在错误。众所周知,1元=100分=10分×10。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忽视了单位的计算。在数学教学当中,计算过程中是不写单位的,只是在计算结束后直接加上单位。教学中对单位运算的忽视,导致一些网友明知上述推导有误,但说不清楚错在哪。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米,如何计算得到呢?
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即1米×1米=(1×1)(米×米)=1平方米。
从这个例子看出,单位也是要参与运算的。
譬如,知道1米=10分米,就可以推导1平方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10)(分米×分米)=100平方分米。这样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换算就比较清楚,无需死记硬背。
量纲是个物理概念,在数学中出现较少。事实上,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了,上述推导就隐藏量纲分析的思想。
量纲是代表物理量性质的符号,是物理量广义的度量。任何一个物理量,不论选取什么度量单位,都具有相同的量纲。例如尺子的长度,不论用米还是厘米,都代表长度的单位,具有相同的量纲。
数学除了演绎推理,大胆猜测也很重要。猜测要讲究技巧和方法,量纲分析就是需要掌握的一个基本方法。下面来看两道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题目。
一艘船上有45只牛,32只羊,那么船长几岁?
这道题流传很广。很多人利用45和32这两个数拼凑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结果。
直角△ABC中,E是斜边AB上一点,AE=a米,EB=b米,四边形DEFC是正方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从不同中看出相同,不大容易。这两题有两大相同:一是可以从量纲角度,从条件到结论进行推理;二是题目只有两个已知数据,能变化的可能性有限。
船长的年龄问题,学生给出最多的答案是45+32=77。小学生在只学了加减乘除的情况下,这可能是相对合理的答案了。暂且不管牛和羊是否可以这样相加,就算是加上了所得单位也是“只”,不是“岁”。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我们都从未听闻过从“只”这个单位推理到“岁”这个单位。答案要正确,除了数字要对得上,还要求量纲也要对得上。量纲对不上,则可认为答案也是错误的。
已知AE和EB长度单位是米,所求面积的单位自然就是平方米。如何得到平方米,两个数据相加、相减所得单位还是米,两个数据相除的话单位会被消去,自然是不行的。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两个数据相乘。从量纲角度看,是符合的。两线段相乘,几何意义就是以这两条线段为边作长方形的面积。考虑a=b这种特殊情形,那么可猜测所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应该是平方米。
上述分析也提醒我们,可考虑绕E为中心将△BEF旋转90°。这样可以得到一种比较可行的解法而不是猜想。要提醒注意的是,需要证明旋转后的点B刚好落在AC上。
网上有文章专门分析这一问题。在文章《为什么人民币没有3元?》中有这样一段:
货币面值是依据数学的组合原理设计的。在数字1到10里,有重要数和非重要数之分,1,2,5,10就是重要数,用这几个数能以最少的加减运算得到另外一些数。如1+2=3,2+2=4,1+5=6,2+5=7,10-2 =8,10-1=9,其余的就是非重要数。而如果将4个重要数中的任意一个用非重要数代替,就出现有的数要相加或相减两次才能得到,比较繁琐。
这段分析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但经不起推敲。假设用1,3,5代替1,2,5会出现什么情况,真的会更麻烦么?此处不考虑10,因为10,20,50可看作10倍后的1,2,5。同理适用于1角,2角,5角。
用1,2,5表示1~9,最少需要17张人民币。表示1需要1张,表示2需要1张,表示3需要2张,表示4需要2张,表示5需要1张,表示6需要2张,表示7需要2张,表示8需要3张,表示9需要3张。
用1,3,5表示1~9,最少需要17张人民币。表示1需要1张,表示2需要2张,表示3需要1张,表示4需要2张,表示5需要1张,表示6需要2张,表示7需要3张,表示8需要2张,表示9需要3张。
以上只考虑加法,如果加上10,且考虑减法,3也不比2差,请看:2=1+1,4=3+1,6=5+1,7=10-3,8=5+3,9=10-1。所以认为2比3更重要,从而没有3元币值这一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1,2,5中,1是最基本的数,如果没有1,就难以谈其他。至于5,从数学上讲不如1重要,只是人的手指是5个,习惯用十进制,所以5相对重要。至于2,实在看不出哪里比3重要。
在中国古代或是其他国家也都有使用3元币值的。中国第二套人民币中有3元币值,后来取消了,是有历史原因的。之所以有3元币值,是因为当时苏联有3元币值,中国向苏联学习。后来中苏关系破裂,1964年,苏联利用手中的印版继续印刷3元币值,扰乱中国金融秩序。所以中国从此停止使用3元币值。
不只一次看到这篇文章:
如果令A,B,C,D……X,Y,Z这26个英文字母,分别等于1,2,3,4……24,25,26这26个数值,那么如何才能得到圆满的100分呢?
HARD WORK(努力工作):H+A+R+D+W+O+R +K=8+1+18+4+23+15+18+11=98;
KNOWLEDGE(知识):K+N+O+W+L+E+D+G+E =11+14+15+23+12+5+4+7+5=96;
LOVE(爱情):L+O+V+E=12+15+22+5=54;
LUCK(好运):L+U+C+K=47。
这些我们通常非常看重的东西都不是最圆满的,虽然它们非常重要,那么,什么能使生活变得圆满?
是MONEY(金钱)吗?不!M+O+N+E+Y=13+15 +14+5+25=72。
是LEADERSHIP(领导能力)吗?不!L+E+A+D+E +R+S+H+I+P=12+5+1+4+5+18+19+8+9+16=97。
那么,究竟什么能使生活变得圆满呢?是ATTITUDE(态度),A+T+T+I+T+U+D+E=1+20+20+9 +20+21+4+5=100。
正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达到100分的圆满。你用什么态度去看待世界,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世界。
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我就觉得十分可笑。后来看到很多报刊发表类似的文章,很多网友也转发,心里很纳闷,这玩意还真有人信。这个文章有没有道理呢?
大胆猜测一下,始作俑者是从“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出发,无意中发现规律:A+T+T+I+T+U+D+E= 1+20+20+9+20+21+4+5=100,于是从结果出发去做假设。至于将HARD WORK、KNOWLEDGE、LOVE、LUCK这些词拿来比较,只不过做做样子罢了。
设26个字母对应26个数字,当然可以。从数学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提出任何的假设,并基于这些假设进行推理,问题是得到100之后,将100和圆满等同起来,就有偷换概念的嫌疑。就算100=圆满,英文单词数以万计,那么真的只有态度(ATTITUDE)能打100分吗?
尝试一下创新(innovate),9+14+14+15+22+1+20 +5=100。
尝试一下研究员(researcher),18+5+19+5+1+18 +3+8+5+18=100。
尝试一下inflation,9+14+6+12+1+20+9+15+14 =100。这个词意思很多,如膨胀、通货膨胀、夸张、自命不凡。
如果我们使用计算机编程查找,相信还可以找到更多可以得满分的词,这些词都是圆满的么?从常识来看,除去较短和较长的单词,多数单词由5到10个字母组成,那么这些加数凑成100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很难说是唯一的。人生会遇到种种困难,很多时候并不仅靠着乐观的态度就能度过的,还需要其他,譬如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有时还要靠点运气。网络上,心灵鸡汤式的文章多矣。这些鸡汤式文章充满知识、智慧和感情,温暖人心,充满正能量。偶尔读之无妨,若盲目迷信,沉溺其中,则难免有害。
填空题:哈佛大学的校训是______。
说实话,我答不上来。我除了知道哈佛大学是美国名校之外,其余几乎没有什么认知。譬如它在美国哪个州,有哪些优势学科,校友中得了多少次诺贝尔奖,出了多少位美国总统……我一概不知。
但此时,你若出一道判断题:
哈佛大学校友有得过诺贝尔奖的。()
我会打√,虽然我也说不出是谁得了。如果给点时间去查资料,我会更有把握一些。但即使不查资料,我也会打√。虽然这种直觉有时也会犯错。
再出一道判断题:
哈佛大学的校训: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我会打×。即使我不知道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什么,但设身处地地想,我若是一所学校的校长,哪怕只是一所乡村小学的,我也不会将这句话作为校训。道理很简单,把这句话作为校训,让人感觉这所学校的学生很喜欢睡觉。如果学生上课打盹,老师叫醒他,来这么一句,我会觉得这个老师很有水平。但将之作为校训,实在不妥。这是常识!
以我们学生时代的考试经验,计算题比填空题难,因为计算题不仅要结果,还要过程;填空题比选择题难,因为填空题没有备选答案;选择题比判断题难,因为选择题有4个选项。所以关于哈佛大学的校训,我即使答不对填空题,我对答对判断题还是有信心的。因为判断题难度低啊!
我们每天都要接收很多信息。是不加思考、全盘吸收,还是斟酌考量、批判继承?如果是后者,虽然会花点时间,但对事物的认识肯定更加清楚。关键是你有没有批判的意识。
问答题:简述哈佛大学的校训。
拉丁文: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Sed Magis AmicusVERITAS.
英文: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le,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中文: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哈佛大学的校徽为传统盾形,寓意坚守、捍卫;底色为哈佛标准色绯红。主体部分以三本书为背景,两本面向上,一本面向下,象征着理性与启示之间的动力关系。上面的两本书上分别刻有VE和RI两组字母,与下面一本书共同构成校训中的VERITAS,VERITAS在拉丁文中即真理。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教育》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