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的教学微视频设计与制作

2016-12-12 04:06赵长宝
职业技术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传播学学习者受众

赵长宝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万州 404120)



传播学视角下的教学微视频设计与制作

赵长宝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万州 404120)

通过分析相关传播学理论与教学微视频概念及其优势,阐述了如何在传播学相关理论指导下对教学微视频进行设计与制作,进而提高教学微视频的教学质量与使用效果。

传播学;教学微视频;设计与制作

0 引言

加拿大原创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讯息”,他认为媒介的发展本身并不仅是一种传播介质的改变,其有价值的信息是对人们感知方式乃至存在方式有巨大影响的。教学微视频作为当代流行的教学媒介,改变了学习者(即受众)的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将教学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按照传播学相关要素进行分解,围绕提高微视频的传播与教学效果,设计与制作优秀的教学微视频,丰富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拓展学习者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整个学习乃至教育的质量,已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扩大自身教育影响的重要使命。

1 相关传播学理论

上世纪中期,美国政治学家、心理学家哈罗德·D·拉斯韦尔教授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理论。其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了构建传播过程的五大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结构排列,被命名为 “5W 模式”(或称 “拉斯韦尔模式”)。这5个“W”分别对应英语中的5个疑问代词,即: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如图1所示:

拉斯韦尔模式是一种标准的线性模式,它不能体现人类传播的双向性与互动性。后来,美国学者施拉姆在其 “奥斯古德——施拉姆双向循环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大众传播特性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施拉姆模式是对线性模式的一种继承与改进,强调传播者和受传播者之间的互动功能,并最后用反馈来修正传播过程。这种模式能够说明传播从个体走向大众的态势,并且能够看出大众传播将逐渐演变为社会的一个结合部。施拉姆的传播模式将传播过程的主体变为大众传媒与受众,大众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是传达与反馈的关系。受众被看作是由不同的个体之间形成的整合,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保持着某种特定的传播关系。受众不断进行信息的译码、释码 、编码,并将有效信息反馈给传播者。

图1 拉斯韦尔模式

2 教学微视频特征分析

微视频的概念暂无标准界定,各领域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表述。被广为认可的是优酷网总裁古永锵的微视频定义:“微视频是个体通过 PC、手机、 摄像头、DV、DC、MP4 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互联网进而播放共享的短则 30 秒,长的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微电影、教学短片、纪录短片、DV 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的视频短片的统称。”教学微视频在这里特指在教学中应用的微视频,它的本质是一种信息,是教育者(信源)向受教育者(信宿或受众)提供的可以通过各种终端(电脑、电视、手机等)获取的学习资源。

2.1 教学微视频教学应用模式

传统的学校教育的信息的传播模式与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类似,这种教学传播模式是一种单向传播,广泛应用的讲授型模式会使教学变得枯燥与乏味,传播过程不对等、无反馈、旨意化,结果会造成传播者(教师)与受众(学习者)的信息传播失衡。用教学微视频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受众(学习者)的认知空间,改善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便利性、学习的主动性、过程的交互与协作性、参与者的多样性等特点,如图2所示。

图2 传播学视角下的教学微视频教学应用模式

2.2 教学微视频传播特点

教学微视频传播特点包括内容可视化,形式多样性,知识的碎片化,以及传播媒介选择多样化,学习环境差异化

3 教学微视频传播过程要素分析及对教学微视频设计制作的指导

3.1 信源(教学微视频)的设计

教师(教学微视频资源设计与制作者)处在整个传播过程的信源的位置,是整个教育传播过程中的指导者和“把关者”,教师对教学微视频的选取、设计与制作起决定性作用,应注意把握以下设计原则:

3.1.1 科学性原则

教学微视频中出现的概念、原理、相关操作、程序不能有半点差错,也不能有表达不精确之处,让人产生歧义与误解,使教育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没有把握科学性,教学微视频就无法具有使用价值,因此,作为教学微视频的制作者,应反复研究相关内容,精准表达相关内容,保证内容科学,只有这样,作为受众的学习者,才能放心使用微视频并达到预期效果。

3.1.2 实用性原则

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教学微视频来展示,有些内容制作复杂,成本高,且对教学微视频理解有一定困难。制作者应该认真研究,放弃不宜用教学微视频的部分,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微视频的制作与使用效益,且不可粗制烂造,让学习者失去了学习兴趣。

3.1.3 完整性原则

对于选定的内容与知识点,应在教学微视频内容中完整呈现相关的知识点、程序与步骤,不能缺此失彼,漏掉一些必要的环节,包括内容上的一个字、词,动作上的一个手势等等。以本校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技术》学科中的徒手心肺复苏术为例,此完整操作应该包含呼救、人工呼吸、建立有效循环这三个环节,环节下还有相应的子步骤,如在建立有效循环过程中应列出心前区捶击的部位、次数,以及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频率、深度、节律、按压与呼吸比、按压有效指针与注意事项等。制作者应尽量保证教学微视频的完整,保证学习者能够正确体会所学内容的相关知识。

3.2 信源(教学微视频)的现场拍摄与后期编辑

作为传播者的教师要认真编写脚本,反复研究。脚本是进行拍摄制作的重要依据,在教学微视频的拍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3.2.1 现场布置方面

教学微视频录制环境应满足安静、安全、明亮等基本条件,拍摄环境中无其它多余物品,尽量使画面整洁。所用拍摄物品注意摆放合理,有序,操作者能够得心应手进行操作。拍摄环境应当保证亮度适中,避免光线过强与过暗,保证所拍画面色彩还原准确、自然柔和。

3.2.2 出镜人员方面

出镜人员要适度化妆,防止面部反光,造成画面刺眼。对相关内容的表述与操作要准确、精练,不做多余动作。表情尽量自然,精神要饱满。应该提前精准理解脚本所描述内容,切忌表达失误,降低拍摄效率,在实际拍摄中,尽量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减轻团队工作量,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3.2.3 拍摄人员方面

拍摄者在熟悉脚本的基础上,要对整个拍摄环境、环节、设备及程序等了然于胸。根据现场选择声音画面的录制方式。 尽量避免与减轻外界环境噪声,采用高质量拾音设备。拍摄过程中要注意画面的构图,根据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远近镜头的变换,必要时进行特写。如有条件,可安排多机位,有利于将所要表达的操作、程序等完整地表现在录制的画面中,细节的表达可安排特写镜头。

3.2.4 后期编辑方面

后期编辑是形成教学微视频的最后环节,制作者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视频编辑制作软件,如会声会影、Premiere、Edius等视频编辑软件。应当合理安排镜头之间的顺序,注意转场应用自然合理,保持整个微视频效果一致。视频本身表达不足时,可适当加入一些FLASH动画、图片、字幕、背景音乐及画外音,如发现不可弥补的错误或镜头表达不充分,要安排人员对相关内容重拍摄。自头片尾不宜过长,尽量控制在七八秒以内。样片完成后,相关人员需要观看并收集改进意见,提高教学微视频的认可度。

3.3 学习者(信宿)方面

在学习者方面,首先受众自身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应该达到一定层次,这便于对教学微视频的接受及师生共同经验的构建。针对学习者处于自由的学习状态可能遇到的一些干扰因素,教学微视频试用阶段要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及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并将教学微视频的修改意见反馈到后期的再加工过程中。此外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对整个教育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学习者应该增强自我控制力,树立“我想学、我要学”的学习理念。学习者利用教学微视频学习的过程应尽量在安静的环境下,最好要创造条件对微视频呈现的内容进行验证、实操,也要通过相关信息手段收集使用者需求,及时解决他们学习中出现的疑惑。

4 结语

从本质上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教学微视频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教育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优秀的教学微视频作品必须符合传播学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用传播学相关理论指导广大一线教育者设计与制作教学微视频,能有效提高教学微视频的质量及应用价值。

[1]王润. 论麦克卢汉与芒福德“媒介”延伸观[J].国际新闻界,2012,(11).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9.

[3]古永锵. 微视频在中国的机会[EB/OL]. http://tech.china.com,2006-10-23.

[4]刘小晶,张剑平. 教学视频微型化改造与应用的新探索,2013,(3):101-105.

[5]邓辉,左凤林,等. 急救护理校内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4):371-372.

(编辑 文新梅)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the Teaching Micro-video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ZHAO Changbao

(Chongqing Three Gorges Medical College, Wanzhou 404120, China)

Through analyzing relevant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the concept and advantages of teaching micro-video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how to design and produce teaching micro-videos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levant communication theory,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using effect of teaching micro-videos.

communication; teaching micro-videos; design and production

2016-04-30

本文获“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研苗圃工程项目资助”。项目编号: 2014mpxj21。项目名称:面向护理职业能力培养的“微视频”设计与制作——以《急救护理技术》为例。

赵长宝(1979—)。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G434

B

1672-0601(2016)10-0040-03

猜你喜欢
传播学学习者受众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播学视野下刘乐筝乐艺术的文化特征思考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传播学视域下《格萨尔》史诗的传播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