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婕
谈基于关联理论的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
王永婕
【摘 要】在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的文章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单一模式的英语写作教学逐渐向多模态的教学方法发展,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写作能力。本文作者基于关联理论分析了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关联理论 多模态 英语 写作教学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的五项基本技能,其中写作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客观体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逻辑思维、想象创造训练的重要性,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不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多模态辅助教学被广泛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多元读写能力,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关联理论
1986年法国学者斯波伯(Sperber)和英国学者威尔逊(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人类社会一系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占据核心位置。关联理论是指把交际活动作为认知活动,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特别的活动,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说话人的目的、意图要被听话人正确识别,不产生歧义。换句话说,想要交际成功,交际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环境能够显映,并相显映。从某种角度来说,认知环境就是交际双方共同的环境,相互显映就是交际双方都能清楚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在众多因素中,其客观因素大都能被交际双方感知,但交际双方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认识,其感知也有先后之别,并不是同一时间感知各种现象。
(二)多模态化理论
就模态而言,是人类通过各种感官,比如,触觉、视觉,和外部环境,比如,机器、动物的一种互动形式。单模态就是使用单一的感官进行互动,双模态需要使用两个感官进行互动。而就多模态话语而言,是指优化利用各种感官,比如,听觉、视觉,采用多样化的符号资源,比如,声音、文字,进行交际的一种现象。Kress、Leeuwen认为语言之外的各种符号系统也属于社会符号系统,具有某种潜在的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正确表达社会意义。就多模态而言,是不同类型的社会符号系统同时使用的一种形式,也属于人类在相关媒介作用下,进行信息交流的形式之一。我国胡壮麟认为多模态包含大量的图表、图像、文本,满足话语的客观要求,能够准确展现相关的意思。
(一)借助关联理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就相关调查分析,学生大都存在普遍的问题包括:看到相关的题目、写作内容之后,不知道如何下笔,没有内容可写,很少有学生的作文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从写作中需要使用的词语、句式来说,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并不够,重复使用某词汇现象严重,也很少使用复杂化的句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优化利用多模态教学,改变当前教学现状,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模态为切入点,不断启发、引导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寻找他们熟悉而感兴趣的素材,以此为话题展开讨论,并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有效利用相关的图画、视频、音频等,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以描述文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内容,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用英语去描述其中的人物、物体、景色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想到更多的词汇,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达方式。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学生也能从多样化的模态中把获取的各种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并利用已掌握的词汇准确表达出来。
(二)借助关联理论,增加师生间互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作用下,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中心,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者,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多模态教学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学习英语课文中一篇是以空间顺序展开的短文中,教师可以先让班级学生通读这篇短文,并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画出相关的图画,看其和教师所画图形是否有区别。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优化利用手势、语言等,来“明示”学生,向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图,而学生要根据教师的肢体语言进行推测,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融入到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多模态教学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够丰富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但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化调整教学方法,选取更适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的模态,确保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此,不断优化新时期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旭.谈基于关联理论的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J].教育探索,2013,03:39~40.
[2]闫爱花.基于多模态和支架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J].内江科技,2015,08:75~76.
[3]王园园.互文性视域下的多模态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探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84~86.
作者简介:王永婕(1973-),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光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