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育玲
摘 要:朗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大量地积累词汇与知识内容,更是学生情感体验的一个重要通道。所以,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也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朗读表现,针对朗读的教学方式方法也进行了改变,对目前小学高段语文朗读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朗读,是把书本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个过程,它要求眼、口、脑、心同时进行活动,也是通过朗读将文字进行再创造的一个活动。朗读过程中,要求读者将眼睛所看到的文字,用口朗诵出来,同时,脑要对这些文字进行音调、节奏以及释义的理解分析,文章中存在的情感也要通过变化语速和节奏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使文章中的每个文字变得有思想、有情感。因此,朗读并不只是读文字那么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多种感官的默契配合,读者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发酵过程,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深层理解,更是学习语文、写好语文必不可少的一种训练过程。
一、示范教学,事半功倍
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正确的示范例子,尤其在语文课中朗读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形式,教师对文章声情并茂的朗读示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表现。教师高水准的朗读技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想要朗读的迫切欲望,而且更能与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重要情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示范朗读不比录音示范那样死板,而更生动化,每段文字都可以让学生朗读之后再进行解释,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以声传情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声音作为媒介,把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各种情感传递给学生,这样,既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更深情感的理解,致使学生与教师、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在对课本内容进行朗读时,一是可以使注意力更加集中,理解文章本意。二是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增强对音节的突出、语速的快慢以及情感的表现能力。总之,对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教师的示范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培养语感
教师通过示范性朗读,可以将文字变得更加立体化,使文章变成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的同时,融入文章所描绘的场景中,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将文章的思想中心形象地记在心中,加深对文章的深层理解。中低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对课文存在的中心思想也不像高年级那么深入,这就要求教师的范读更具有夸张性和丰富想象力,把文章化为简单易懂的常见事物。教师在预备教案时,通过反复朗读从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根据年级来制订适合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中做到更好地示范朗读,使示范朗读发挥的作用更彻底。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相结合
单一的朗读方式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在进行朗读培训时,可以适当利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来缓解“副作用”。比如,声音大小不同可以作为朗读的两种表现方式,大声朗读和小声朗读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朗读群体的不同也可以作为一种手段,可以按照个体读和小组读来进行比赛朗读;再如,常见课文中有不同人物角色的对话和旁白,分角色读也是不错的选择。学生的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环节,如何才能把这个环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是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性朗读、想象性朗读、表达性朗读……是教师朗读教学的关键所在。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只为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朗读技巧,从而增强对文章的情感理解。
三、全面综合的朗读考核内容
不同的学生个性会有所差异,朗读也一样,所以教师也要对每个学生采取不一样的考核方法,使朗读在学生身上起到巨大作用。
(1)制订有趣的多元化课堂朗读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朗读的兴趣。
(2)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逐个进行朗读展示,以及对其朗读进行有效评价,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现的机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3)定期对朗读进行考核评价,奖励表现好的学生,鼓励较差学生积极朗读,也可以设立进步奖,鼓励进步比较迅速的学生,以提高他们朗读的积极性。
(4)把朗读记录到期末成绩中,使学生稍有压力,有机地进行朗读训练。
总之,针对小学高段语文朗读存在的种种现象,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寻找能提高朗读能力的突破点,制订多样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朗读的兴趣和热情,为教师和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做出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翠玲.朗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4(1).
[2]朱雪琴.培养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J].成才之路,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