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听说课的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实证研究

2016-11-30 06:44张海会
关键词:多元智能创新型外语

张海会

(沈阳师范大学 外语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034)



基于英语听说课的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实证研究

张海会

(沈阳师范大学 外语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034)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理念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促进人才成长。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而在大学外语听说课上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评估方式来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共同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者,这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同时又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发现不足,促进教师成长。

英语听说课;创新型外语人才;多元智能理论;实证研究

一、研究背景

2007年,教育部公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作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1]。金旭老师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语言技能,更要充分理解语言的内涵,站在国际化的角度,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由此可见,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其自主学习能力是如今大学外语教学重中之重。文秋芳老师认为创新型外语人才首先是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他们要具备坚实的外语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3],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

二、大学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关于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系统的探讨和研究,但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英语专业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上。如文秋芳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了英语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出了英语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由三大板块组成——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英语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英语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手段[3];黄振定、黄艳春基于将创新型英语人才分为单科研究型与复合应用型两大类,提出了有关课程设置和教学原则等方面的具体设想,强调既有不同类型的创新,也有不同程度的创新[4];庄智象[5]和李明秋[6]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和规划改革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国际化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视角出发,将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与国际化相结合,探讨这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而有关大学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较少,如张兰提出了“自主+多维互动”的大学外语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7];金旭以黑龙江大学为例探索了以创新理念为指导来完善大学外语教学内涵的研究[2]。这些研究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但是本研究直接将大学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纳入到大学外语的听说教学中,这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利用教学改革的契机,从2011年开始,我们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大学外语听说课,以培养大学创新型外语人才。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理论),他认为智能是一种生理心理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这种潜能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这种文化所珍视的产品[8]。该理论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智能,并有可能拥有更多的智能,而且每个人身上这些智能的组合方式不尽相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不同的智能优势完成不同类型的工作[9]。那么要培养大学创新型外语人才,首先,我们应更新人才观念,根据新的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努力做到因“才”(学生的智能优势)施教;其次,要整合、优化课程资源,通过多元智能进行授课。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要着眼于使用多种不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不同优势智能,从而达到教学设计的多元化、多样化。以英语教学设计为例,虽然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语言智能,但教师还要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吸引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优势,利用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等多种智能加以配合开展教学;还要强化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真实情境中了解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同时注重提升师资水平。通过学习、培训、研讨、开展研究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能力,强化知识的更新换代。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总结,我们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大学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选用的教材是基于网络的《朗文交互英语》,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有材料和网络丰富的资源,实现校园局域网与校外互联网的无缝链接。在教学中,改变了传统英语听说教学重听力、重语音、重语法的模式,真正把学生的听说技能和听说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使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同时创设真实的环境来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图1所示,学生基于网络平台进行预习,主要是课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己的优势智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消化理解。基于多媒体教室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课上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提炼与实践。基于网络平台的预习、复习,主要是学生根据课上所学,完成相应的任务,巩固所学知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在此过程中,教师一直在发挥着监控和指导的作用,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与安排,或者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以便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图1 教学模式

学习模式:要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或者要实现最优的学习效果,学生必须要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如图2、3所示,学生学习时可以采取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并用的方式,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或采用固定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或采用非固定的学习小组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小组的成员一般由2~4人组成,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对彼此的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探究、解决问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主动探究,自行安排学习计划,以获取、组织、运用知识,方式比较自由、灵活。这些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制约,学生需要更大的自我约束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继续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创造情境,对学生积极、正确的做法予以肯定和强化,但是在发现不合理或者偏差较大的情况时,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改正,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

图2 学习模式一

图3 学习模式二

评估模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强调“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进行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估,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而不改变人才评估标准,那么这种模式上的改变必然以失败而告终。根据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学习模式的变化,本研究在评估方面采用形成性评估(学生成长档案袋)与终结性评估(各种相关考试和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加大形成性评估在整个评估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把它纳入到整个教学的日常环节中,基本细化到教学环节的各个步骤。本研究中采用的档案袋评估(见图4)既包括师生评估、生生评估,也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估。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从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被评估者转变为评估的主要参与者,他们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评估,积极主动参与评估过程,从而进行有效的自我反馈与反思,促进其个体的成长和提高。而教师在整个评估活动中,也从旁观者变成了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一方面要利用评估来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要利用评估来反思教学。同时对于评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进行积极主动的预防,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必要的评估和指导。但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决定了以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估是任何评估过程和评估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因为从多个角度来看,正规的考试所代表的评估形式具有严格的评判标准,不会因人因事而异,因此相对来讲也更加公平、公正。同时这种评估方式又易于判断,便于比较,便于公众理解和接受。但是这种考试评估并不能全面反映所有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形成性评估(学生成长档案袋)与终结性评估(各种相关考试和考评)相结合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客观与公平地对学生进行评估。

图4 档案袋评估

四、结 语

大学创新性外语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够运用该语言进行有效地交流。基于网络的《朗文交互英语》听说课将传统的纸质教材与网络教材相结合,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地点的限制,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相辅相成;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师生互动与人机互动成为现实;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分别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这种个性化、自主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适应了新时代学生的思想和观念;真实的情境和智能化的教学辅助平台与多种教学手段和平台并用,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有助于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助于学生创新个性、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的形成和培养[10]。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和不足,激活了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听说能力不断提升。此外,通过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学生听说水平也逐步提高,他们多次在校级、省级大赛中取得佳绩。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鞭策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与反思,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增长。

[1]中国新闻网.教育部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tml.

[2]金 旭.感受创新理念完善大学外语教学内涵[J].中国高等教育,2007(8):60-61.

[3]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12-17.

[4]黄振定,黄艳春.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刍议[J].外语教学,2013(1):61-64.

[5]庄智象.关于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外语界,2011(6):71-78.

[6]李明秋.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110-113.

[7]张 兰.大学外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6):272-275.

[8]霍华德·加德纳.重构多元智能[M].沈致襄,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0]陈新仁,许 钧.创新型外语人才的理念与内涵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03(4):2-6.

(责任编辑 祁 刚 校对 伯 灵)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lass-Based on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ZHANG Hai-hu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China)

The focus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by every possible means.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capability and individuality.The cultivation of such talents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lass changes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by altering the teaching model,the students' learning mode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They become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which is inclined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the class activities actively and creatively.The teacher can also take advantage of it to reflect o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find out the deficiency and make progress.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lass;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empirical study

2016-03-25

沈阳师范大学省社科联与高校社科联合作课题校内课题(W201550);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一届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一般课题(PJHYYB15195);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点课题(GZGZ5414-30);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重点课题(EIJYB2015-019)

张海会(1980-),女,辽宁葫芦岛人,讲师,硕士。

10.13888/j.cnki.jsie(ss).2016.04.023

G642.4

A

1672-9617(2016)04-0549-04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创新型外语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