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瑛,廖红云
(沈阳师范大学 a.国际教育学院; b.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4)
汉语口语中肯定应对的语气类型
李 瑛a,廖红云b
(沈阳师范大学 a.国际教育学院; b.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4)
汉语口语中肯定应对的语气类型可以归纳为表达委婉语气的肯定应对、表达强调语气的肯定应对。从应答者应对发话者的角度分析,表达委婉语气的肯定应对主要有五种类型,表达强调语气的肯定应对主要有两种类型,通过归纳语气类型可以为汉语教学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肯定应对;语气类型;委婉语气;强调语气
一般来说对话由发话者和应答者组成,言语内容由引发语和应答语组成,“话轮转换理论”把由不同的交际者所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话轮交替组合构成的结构称为“话轮对”,其中位置紧邻的“话轮对”的上句和下句常常配对出现,称为“相邻对”。由于引发语的形式不仅限于疑问句,因此将应答语称为应对语更符合对相邻对的研究,应对语大体上可分为对引发语的肯定与否定(拒绝),而不同的肯定应对也代表不同的语气。
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认为语气是情绪的表达方式并将其分为确定语气、不定语气等十二类。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将语气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认为广义的语气包括语意和语势,语意中还分为正与反、虚与实,正与反中包括肯定、不定、否定。狭义的语气则是内容相同的语句因使用目的不同所生的分别。贺阳的《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一文对汉语语气系统做了较全面的理论表述,他认为语气是说话人针对句中命题的主观意识,将语气分为功能语气、评判语气和情感语气,同时体现出层级意识。本文以对话中应答者的肯定语气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肯定形式的肯定应对和反问形式的肯定应对,“可也是”“可不是”比较有代表性,分别代表了委婉肯定语气和强调肯定语气。
肯定形式的肯定应对所表示的肯定一般均具有委婉语气。包括第一类“也是”;第二类“也行”“也好”“也不错”“也成”;第三类“可也是”;第四类“那是”“就是”;第五类复句形式。
“也”吕叔湘认为有四种含义,“第四种是表示委婉的语气,不用的话,语气显得直率甚至生硬。”“这画也还拿得出去”“节目单倒也不错。”路俭明、马真认为“也”能用来表示委婉语气,是跟它的基本作用(表示类同)分不开的,特别是在责怪别人时用“也”可减弱语气。
1.“也是”类肯定应对
“也是”类肯定应对在对话中主要用在赞同说话人的建议、观点,一般不用在回答说话人的询问及疑问上。此类应对在言语交际中本无需一定回答,说话者在陈述自己的观点、建议,应答者为交际的顺利进行,对发话者的观点、建议、陈述表示赞同。“也是”还可表示由不赞成过渡为赞成,经深思熟虑后思考的过程。“想一想也是啊。”赞同说话人的做法或者想法符合大众的想法。例如:“我早就想在北京安个家了,老住旅馆不方便,哪有家舒服啊。”“说得也是。”
2.“也行”“也好”“也不错”“也成”类肯定应对
“也行”“也好”“也不错”“也成”表示应答者对发话者的建议表示同意的回应。委婉语气较强。“也好”还含有不是最好稍有些勉为其难的意思。“也成”“也行”与“也好”等同,但是如果加上“吧”字,勉为其难的程度便更强烈。“也不错”除了有委婉语气外,还暗含有类同义(我们去逛街怎么样?也不错,应答者心中在比较,逛街和去公园之后,得出结论,二者都不错)。类似的还有“也对”“说的也是”“也是这么回事”“也是这么个理”等,委婉语气较强。
3.“可也是”类肯定应对
“可也是”中的“可”强调“也是”的委婉语气,后常跟语气词“啊”。在对话中一般有赞同发话者观点、接受建议劝说的功能,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可应对发话者建议,包括一般性建议和委婉性建议,例如:
①——小饭馆人少,进去就能吃上,不用等。
——可也是啊,咱们就去小饭馆吧。
②——今天太累了,我们还是明天去吧。
——可也是啊,咱们今天跑了好几个地方。
有时发话者运用反问句委婉地表达建议,例如:
③——光买点水果不少吗?
——可也是啊,那就再买一些点心吧。
④——孩子要穿这么点出去,不冷吗?
——可也是啊,那就再多给他穿一件吧。
发话者用反问句式婉转地表达“光买水果有点少”的深层语义,应答者在肯定其深层语义的同时,表达了下一步的行动意愿“再买一些”“再多穿一件”。
(2) 可应对发话者劝说。在发话者一再劝说下应答者经反复思考渐进同意,例如:
⑤——你今天不要去了,没有事先和他联系,他也许不在家,再说,你感冒还没好呢。
——可也是啊。
⑥——你们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孩子在身边好有个照应,你就别让他去外地工作了。
——可也是啊。
发话者用若干理由来劝说对方,有时用“再说”来标记,应答者思考其理由的合理性后表示赞同,也可表达下一步的行动意愿,例如:
⑦——现在已经八点了,再说,和小李约的是八点半在车站见面,你还是动作快点吧。
——也是啊,我们这就出发。
(3)可应对发话者提醒,例如:
⑧——你这么忙居然买了健身卡,你能天天去吗?
——可也是啊,谢谢你啊,不然我又白花钱了。
⑨——他昨天开夜车, 怎么可能这么早就醒?
——可也是啊,那我们还是不要等他了。
发话者的引发语其表层结构为反问句式,深层语义为“你因为忙不可能天天去健身。”而应答者恍然大悟,对该语义表示肯定。此类与上文反问式委婉建议中反问句的表达正相反。
4.“那是”“就是”类肯定应对
“那是”“就是”一般表示应答者的赞同,表示理应如此。例如,“他儿子从小就爱学习。”“那是,也不看看人家爸妈,都是高材生。”应答者想表达“孩子的爸妈都是高材生都爱学习,孩子自然爱学习。”
言语交际初始,言语双方有部分违法交际顺畅的因素,不能肯定明确地赞同说话人的观点,经过言语交流、思考与语境暗示,最后得出一致结论,再次肯定说话者的判断。 例如:
——我们还是在家里吃吧,又干净又卫生,麻烦就麻烦点吧。
——就是说嘛。
该习用语同时也暗示应答者与发话者意见一致。“就”加强语气,表示强调。“我就说嘛”还暗含有“我说过这个道理,怎么样,现在还是我说的对吧”或“我本来就是这么想的”。
5.复句形式表示肯定应对
(1)转折复句,在表示对发话者观点意见赞同肯定的同时,婉转地表达出应答者的观点。“A是A不过……”,复句形式表示应答者赞同发话者的观点意见或回答询问。其中A形容词、动词均可。
①——今天天气真不错
——天气好是好,就是风有点大。
②——你找到辅导老师了吗?
——找是找到了,就是不知道教的怎么样。
③——这件衣服的袖子是不是长了点?
——是长点,可这种衣服都是长袖的。
后一分句是进一步补充说明情况的。
(2)因果复句表示肯定应对,回答询问时可用,例如:“你同意他去这次展销会吗?”“既然大家都不反对,我也只好同意。”
(3)假设复句“你的腿能应付吗?” “要是不太远还行。”其语义为“可以应付”。
表达强调语气的肯定应对主要为反问形式的肯定应对。
1.“可不是”(“可不”)
“可不是”作为应答语的语气功能一般有赞同、反馈、礼貌、反语、抢夺话论和感叹六种,本文仅研究“可不是”的肯定赞同功能,其后常跟语气助词“嘛”“啊”“呢”,如“可不是嘛”“可不是啊”“可不”,从应对发话者角度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应对发话者判断。 ①——这份材料经理明天要看,看来得开夜车了。
——可不是。
(2)应答发话者陈述。
②——孩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眼睛会累坏的。
——可不是。
应答者在表示赞同肯定的同时,后续句往往还进一步举例说明,这种赞同与肯定也可以反问形式表达。例如:
③——最近公园的生意真好啊,今天我就预订出去一百多张门票。
——可不是,这个季节游客特别多,现在是咱们旅行社最忙的时候了。
(3)应对发话者感慨。例如:
④——今天天气真热啊!
——可不是!
(4)应对发话者强烈情绪,句子表示强调的词语一般为重音,应答者尽量与发话者保持情绪同一。例如:
⑤——小李可是电脑方面的高手。
——可不是!
⑥——经过反复沟通,终于解决了住的问题。
——可不是嘛,总算是解决了。
⑦——这个句子老师已经讲一百遍了!
——可不是嘛!
发话者用语气副词“可”来强调“小李”水平之高,用“终于”强调结果达成的不易,应答句为呼应发话者,用“总算”表示。
(5)应对发话者疑问。
发话者语句为一般疑问,求证或是需要证实的内容,进行肯定回答。例如:
⑧——今天你们家有人过生日?
——可不!
⑨——听说你们昨天抓了个小偷?
——可不是,他在一些拥挤的大商场和车站旁都做了记号。
⑩——王老师今年有三十了吧?
——可不是。
发话者无疑而问,一般为反问句式,例如:
——可不是,今天又回来了。
——可不是!
语气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语调、重音以及语速节奏上,“可不是”肯定语气强,”语调上扬,渐升高,重音在“可”,可表示为“可不是嘛”↑,原调值为214 35 51,基本不变,语速为中快速,以加强肯定语气。
以上五种形式均不能用“可也是”应对,只有在应答感慨时可采用“可也是”。自然语气非强调而为委婉。例如:
①——她一个人带三个孩子,要照顾老人,上班又那么远,真辛苦啊。
——可不是嘛/可也是啊。
②——今天天气太热了。
——可不是嘛/可也是啊,天气预报说最高温度是36度。
2.其他表示强调肯定语气的反问形式
(1)“谁说不+动词/形容词”。
“谁说不是”除了具备“可不是”的特点,还可演化为——“谁说不+动词/形容词”类反问形式赞同应答,强调语气后面可加语气助词“呢”或“啊”。该类形式委婉语气彻底消失,语气强烈,表示应答者完全赞同发话者的观点。
肯定应答说话人的感叹,例如:“今天天气真冷啊。”“谁说不是啊。”“谁说不是(呢)。”从表层结构看,“谁说不是”为“是”字类的反问句,深层语义表示肯定义,一般应对发话者陈述的观点,可拓展为“谁说不+动词/形容词”,如:“谁说不好”“谁说不行”“谁说不高”等等。
肯定回答发话者的询问(是非疑问句)“你还来不来了?”“谁说不来了?”
(2)“那还用+V”类反问形式赞同应答,完全强调语气。
“那还用说”,类似的还有“那还用问”,表示语义“那不用说、那不必说了、当然可以”。从表层结构看,“那还用说”为不带“是”字类的反问句,深层语义也表示肯定义,一般应对询问,也表示赞同说话人的观点与陈述。该询问包括一般疑问句和正反疑问句。
①——明天你们去吗?
——那还用说。
深层语义是“去”一般疑问句。
②——明天你们到底去不去?
——那还用说。
深层语义是“去”,意思是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不用再问。发问者用特殊疑问句提问。
③——他汉语说的真地道。
——那还用说。
深层语义为“对,他汉语说得很地道”。应答者认为说话人的话语内容是事实,已经不需要再强调与说明,成为一个共识。
“还”能不+动词表示肯定回答形式回答说话人询问,
④——我帮你找的辅导老师满意吗?
——你帮我找的还能不满意?
(3)“怎么”“难道”“谁”“哪里”“为什么”+不+V等
⑤——你也是东北人吧?
——你怎么知道?
回应、认同表示确实如此,同时伴有惊喜 。应答者表层语言结构并未有明显的赞同形式,但通过反问句隐晦地表达出对发话者所提问题的同意。 在回答说话人的询问时语气非常强烈,略含质问。
⑥——明天你去吗?
——怎么能不去?
“怎么能不看”“谁说我不喜欢”“难道……”“哪里/哪儿……”反问强调肯定的语用作用。感情强烈,程度深有质问的口气。
⑦——明天去看吗?
——怎么能不看?
⑧——你不是说你不喜欢吗?
——谁说我不喜欢?
类似的还有“不……吗?”“没……吗?”“能不……吗?”助动词能/会/肯+不+vp
“明天你去吗?” “不去能行吗?”(去,当然去)以问代答。
(4)“V+不就行了”“不就行了”,安慰说话人并求饶。例如:
⑨——求你了,明天你去吧!
——别说了,我去不就行了。
该句语义为“你不用再说了,我肯定去”,表达肯定义。
⑩——明天你要是不去,我就不理你了。
——我去不就行了。
应答者婉转回应说话人近乎威胁的语气,表示肯定应答。
——今天不去哪天去?
其语义为“今天去”,应答者在回答说话人的询问,表达如果今天不去就没有时间去了,所以今天一定去。
(5)“不+动词/形容词才怪呢 ”,表示说话者的判断与对事实的肯定及认同。
——他不去才怪呢。
其语义为“对,他肯定会去”,后也可接解释补充成分——“你忘了他可是个爱玩的人”。*注:本文语料素材选自北京大学出版的《中级汉语口语》、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发展汉语中级口语》、《发展汉语中级听力》文本以及十四种HSK教材中的听力文本。
对话中一问一答,问句重要,答句同样重要,本文结合问句研究汉语口语中的肯定应对,将肯定应对的类型从语气层面进行粗浅归类,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王 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65.
[2]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6.
[3]贺 阳.试论汉语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5):37.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42.
[5]陆俭明.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67.
[6]李宗江.汉语新虚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02.
[7]史金生.“又”“也”的辩驳语气用法及其语法化[J].世界汉语教学,2005(4):23.
[8]徐晶凝.汉语语气的表达方式及语气系统的归纳[J].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5):30.
[9]王 楠.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情景语境探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53-255.
[10]于天昱.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责任编辑 伯 灵 校对 伊人凤)
Affirmative Response of the Mood Type i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The type of mood i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LI Yinga,LIAO Hong-yunb
(a.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b.College of Marcism,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110034,China)
The mood type of affirmative response i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can be summed up as affirmative response to the expression of euphemism,and the affirmation of the emphasis on the tone.From the analysis of responders to the speakers,the affirmative response of euphemism tone has five types,the affirmative response of stress tone certainly mainly have two types.The summary of the tone type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Chinese teaching.
affirmative response;tone type;euphemism tone;stress mood
2016-06-14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5349 )
李 瑛(1966-),女,黑龙江大庆人,副教授,硕士。
10.13888/j.cnki.jsie(ss).2016.04.017
H109.4
A
1672-9617(2016)04-05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