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琼
【关键词】小学品德 生活化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112-01
小学品德课就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课改的推进,小学品德课有了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社会时事,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模拟真实情境,提高教学实效
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以更加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或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模拟练习,考验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类似问题时的真实反应,根据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从而使教学更有成效。
例如,学生的安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家长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照顾孩子,所以小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处理危险情况的能力,这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避免危险扩大。在现实生活中,危险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学生独自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敲门、燃气泄漏、失火等危险,走出家门遭遇陌生人不怀好意地搭讪等,这些都是最常见的危险情况。在教学《遇到危险怎么办》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比较典型的“独自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敲门”的情境,教师扮演陌生人,让学生学习应对陌生人的提问和诱惑。可以用修理水电、谎称自己是其父母的朋友等借口来诱使学生开门,从中观察学生应对危险的能力,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来开展教学。通过构建真实的生活情境来开展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融入社会时事,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新鲜有趣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如果学习内容和自身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学生的关注度自然就会提高。品德课的理论性内容比较多,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教学的话,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更加有吸引力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耳濡目染地关注一些社会时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社会时事更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共鸣,能够根据相关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活跃课堂氛围。
例如,当前社会比较火热的“地沟油”问题。一些无照经营的小饭店会用到这种地沟油,严重地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也会到外面就餐,对地沟油问题也有所耳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话题作为课堂讨论材料,引导学生对地沟油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的积极性会比较高。结合社会时事来开展课堂讨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生活实践,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并不局限于课堂,要想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进行教学延伸,可以用生活实践来取代传统的作业,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是品德课程的来源,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逐渐学习品德,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自身的角度来观察社会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情感体验,以真实的生活作为实践研究的对象。
例如,在教学《我爱我的家》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生活记录,将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做的点滴小事记录下来,以实际行动来观察自己为家庭做了什么。现在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少付出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家庭生活实践活动,如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衣服、主动做家务等,倡导学生为家庭付出,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对家更加热爱,感受到维系家庭生活的不容易。
品德课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非同一般,为了充分发挥这一学科的实效性,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中融入社会热点,对于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