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意象的捕捉

2016-11-29 02:13张明群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捕捉古诗词意象

张明群

【关键词】古诗词 阅读教学 意象 捕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34-01

在古诗词中,意、象是完整有机的统一体。诗人、词人在创作诗词时,已然将自己当时的情感寄寓其中,语文学科将这种写作方法称为“托物言志”或“寓情于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抒情时,必然依托实际可感的事物完成表达。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准确地引导学生捕捉意象,感悟意象之美,有利于学生沉入作品,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进一步加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一、捕捉具有营造情境作用的意象

诗、词、曲中的一些意象具有营造情境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具体的诗词意象,促使学生的情感、思维都进入意象所营造的诗词情境中。

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其意境十分唯美,而产生这一效果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大量意象的运用。在进行本课教学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从全曲中找到作品中描写的所有具体事物,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等。接着,笔者又要求学生从结构上解析这些词语。如“枯藤”可拆分为“枯”与“藤”两个词,前者为形容词,后者为名词。诗人通过精简的词语,不仅写了藤,还描写了藤的状态——枯,与“游子思乡”的主题相串联,其意义更为丰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对其它表示意象的词语进行解构,并提出对意象的独特理解,从而对诗词意境有了更深入的感知。

二、捕捉具有表达作者情感作用的意象

古诗词意象的运用服务于诗人的情感,捕捉能够表现诗人、词人情感的意象,是对古诗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等的综合系统性探讨。古诗词具有表达情感的功能,教师可以重点从情感阐释上入手,引导学生品味诗句中意象所蕴藏的情感,让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中《春望》一诗,作者杜甫通过明确的情感表达,利用“破”“深”来写春的另类特征,利用“烽火”“家书”等来写战争的残酷。由此,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悲世伤时的情感不言自明。教师讲解时,必须首先联系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诗词背后的情感线头。同时,通过朗读体会意象所带有的情感色彩。此外,对诗词中的名句进行重点品味。在学生品味诗词时,教师可视具体情况作指导。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语言艺术瑰宝。因此,一些意象具有固定的意义,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中的大雁是亲人联系、情感寄托的载体;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柳树成为亲友作别、悲伤相赠的载体。还有如松树的坚贞忠诚、梅花的冷艳自傲、牡丹的美丽富贵等,都是诗词意象情感固定化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意象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让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有准确的定位。

三、捕捉具有艺术表达作用的意象

在表达过程中,诗人一般都会采用巧妙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这些艺术化的诗句往往成为千古佳句,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读来朗朗上口,诗中实景与虚景的交错融合则让整个场景富有动感与情感。笔者在进行此诗的教学时,首先对该诗的背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通过PPT模拟了诗中描绘的自然之景。同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与品味,对“大漠孤烟直”一句进行重点赏析,分析大漠、孤烟、长河及落日等具有代表性的边塞景物在诗中起到的表达效果。最后从修辞的视角,让学生体会对偶手法的艺术运用。再如,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的尾联中,直接以“故乡水”“行舟”这两个意象来借代送行者与自己,巧妙地完成了个人情感与景物的融合。教师通过对所用艺术化表现手法的解析与释疑,帮助学生自然感觉到此时所写“故乡水”之多情,实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诗词中类似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并不在少数,有一些艺术表现套路。如李白在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行路难,难于上青天”等诗作中就体现了其惯用的夸张手法;杜甫则在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诗句中体现出其在对比修辞运用上的娴熟。教师可引导学生循其习惯而知其修辞,快速而准确地品味诗词的写作艺术。

教师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感知与理解作者的思想、理念与情感。当然这种感知与理解必须首先对意象进行捕捉与把控。要注意的是,由于诗词创作年代久远,教师要注重利用诗词背景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意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捕捉古诗词意象
踏青古诗词
抚远意象等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品德教师应善于捕捉意外促成精彩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