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情感 激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33-01
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内在情感的外化与体现。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对活化语文教学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起到正面作用,需要教师下足功夫。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做足“情”字文章,让情感洋溢课堂,促使学生真正体味语文的特有魅力。
一、榜样引领,让学生潜移默化效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引领示范对学生影响深远。要想激发学生情感,教师需要做好榜样,帮助他们感受正能量并模仿,让课堂充满情趣。教师神情飞扬,充满热情、活力,能带给学生更多勇气与朝气,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师应带着饱满精神走进课堂,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和情绪。在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4课《美猴王》的教学中,笔者特地从玩具市场买了一些美猴王面具、金箍棒、头饰等,装在袋子里走进课堂。很多学生都起了“疑心”,都想探个究竟。笔者故意卖个关子让学生猜,如果猜对老师就答应他们的要求。有名学生结合新授课内容,猜出了是孙悟空道具,其他学生都附和着请笔者带上道具“表演”一番。当笔者戴上道具表演了一会儿,学生都拍掌叫好。随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主动上台戴上道具表演一番,让他们在效仿过程中不断产生主动探究的内驱动力,让课堂更加精彩。
教师应以榜样力量不断引导学生主动跟进,给他们传播积极向上的“种子”;教师应以幽默诙谐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友善,愿意与老师交朋友;教师应该是课堂上丰富情感的表演者和推动者,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其中的悲欢离合和真善美;教师更应该是有个性的人,让学生感受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帮助他们打开思想潮水,产生汹涌澎湃的冲击与碰撞。
二、情境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
每一堂语文课都应成为一场情感的“音乐会”,奏响着不同的乐章,有的犹如二泉映月般的悲伤凄凉,有的恍若万马奔腾般的热烈奔放,有的则如潺潺泉水般的轻缓细腻。要让学生感受“乐曲”的美妙,教师需进行情境创设与引导。
情境创设是对教学内容的活化与拓展,拨动着学生的心弦,让他们如临其境,产生共鸣。在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4课《范进中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儒林外史》中与课文相关的剧情,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就是范进,你会这样做吗?”“处在穷困潦倒中的范进,在惊闻中举后为何发疯?作者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等等,通过情境渲染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聆听最真实的心声。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理清小说情节的基础上,感受旧时代知识分子的迂腐与世态炎凉。
教师应善于借助外力,灵活运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更为直观形象地感受其中的内涵与意义。教师要多搭建平台,要求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引导他们深入体味课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融情探究,引学生如饥似渴探寻
初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认真听讲与潜心探究。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产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冲动,便能主动探究,感受其中的乐趣,尽情发挥自己的潜能,让语文课堂更具诱惑力。
在语文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23课《捕蛇者说》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苛政猛于虎”的内涵,笔者采集了当时百姓抓蛇抵税的片段资料,建议学生通过时空穿越的方式“采访”当时的百姓,要求学生每人进行现场解说。通过这样的引导,很多学生都能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文本进行综合分析,对蒋氏的遭遇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笔者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应多引导学生主动和文本对话,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呼声,多让他们主动探寻,允许他们讨论和争辩,帮助他们积淀语言文化知识。
综上所述,用“情感”推动语文课堂教学,能够使得课堂富有诱惑力,产生美丽动人的效果。教师注重自身情感的积极影响,鼓励学生在课堂打开情思,主动融入课堂,认真与文本、作者、人物面对面地对话,会帮助学生发现字里行间更为精彩的瞬间,帮助他们感悟丰富的人文情愫,让他们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语文。
(责编 秦越霞)